⊙王 英(吉林省延吉市北山小学)
★小学低年级阅读理解,是初步建立阅读习惯和筛选、提取、整合、归纳信息的基础训练。这时候就开始培养阅读能力,是因为它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时期的阅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积累语言素材,提高写作能力;还能通过阅读提升想象力,有利于其智力开发;最关键的是“读万卷书”如同“行万里路”,阅读可以开阔视野,丰富学识。
“开卷有益”,正确的阅读理解方法指导才能真正帮助同学们提升信息提取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和阅读理解训练,达到阅读效益最优化。在众多的阅读理解技巧和方法中,筛选和提取信息毫无疑问是最基础、最需要夯实的。
筛选信息是阅读理解题里常见的题型,一般情况下,如果在题干里有了“哪些”这样的字眼,就大概能确定这道题需要筛选信息了。
筛选信息,通俗点说,就是找讯息。那么找讯息时我们要怎么做呢?第一,搞清楚我们要找的是什么样的讯息,明确目标。这个通过仔细阅读题干就能明白。第二,要知道去哪里找,明确方向和范围。这时必须牢记一点:目标精准,范围越小越好。很多情况下,题干本身会有规定的区域要求,比如:请根据文章第二自然段,请结合文章第二至五自然段,或者干脆来四个字:结合全文。有具体区域要求,难度比较低,直接按照要求筛选就可以。但是第二种情况下,结合文章第二至五自然段,这时就要扪心自问,为什么不是其他段落呢?这就说明信息很可能会藏在材料的第二至五自然段的某个段落中。如果出现的阅读提示是结合全文,也别着急,觉得范围给得太模糊,没什么参考价值。这时候答案可能特别分散,需要逐段阅读寻找,还要归纳总结。
筛选信息,要求低年级同学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在阅读中从文本资料里快速准确地找到问题相关的具体答案。在这个过程中,“筛选”不是单一动作,而是一个组合动作。首先,要整体通读,然后精准发现并找到,还要进行主要信息的提取,最后剔除无用的和次要的信息。所以,筛选信息不仅是阅读者在众多信息中抓取重要可利用的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抛弃次要和干扰信息的过程。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之后,其实阅读者也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有了整体的理解。要想让这个筛选过程精准高效,还真要训练点“火眼金睛”的本领。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理解大多以记叙文为主,大量的阅读实践让我们掌握了几种针对记叙文阅读理解的信息筛选方法,简单易学,它们主要有:位置法、结构法、关系法、关键词法、修辞法、补充法等。
其中,位置法是阅读理解信息筛选的入门功法。大家初步开始学习筛选关键信息的时候,一定不能少了这几个重要位置:题目、开头、结尾、过渡句段等。
阅读理解中重要信息筛选首先要聚焦作品的题目,题目是作品的眼睛,有时会直接表达作者立场,代表作者观点。记叙文的题目有时会直接交代记叙的人物身份,或者事物意义及其事件的核心。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交代了叙述的核心人物及其身份,《那一定会很好》则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在牛肚子里旅行》则说明了整个故事的核心内容。重要的信息往往在此。阅读时,我们也要重点关注是谁、在哪里、因为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作者的观点态度又如何。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就能让我们更快地掌握阅读的技巧和要点。
除了题目之外,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段也通常是集中筛选信息的重要位置。记叙文的开头一般会交代人物、时间、事件。结尾会交代结果,发表作者的观点。过渡句段有时会有比较重大的推进事件发展、变化,甚至反转的关键内容。位置法,最容易让读者在文本的具体位置处“守株待兔”,轻松获取重要信息。
结构法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理解中重要的筛选信息的方法之一。记叙文的结构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等。具体到文段里,段落结构也有具体区分。当我们认定文章的表达结构时,实际也对作者展现思想的规律有了明确的判读。结构让文章的表情达意逻辑更加缜密,层次清晰,我们可以根据行文结构特点,准确筛选出题目中关于人物有几点个性特征、事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作者的情感经过了哪几次变化等问题的相关信息。如《小蝌蚪找妈妈》,根据文章总分总的叙述结构,很容易从中筛选出小蝌蚪找到的几个错误的妈妈分别是谁,它们和正确的妈妈到底有什么区别等信息。
基础信息基本上都可以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快速获取,但是涉及文章的细节内容和逻辑关系的题目,就要采用关系法、关键词法、修辞法来进行信息的采集和筛选了。
关系法是指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结合句子中的关联词语来厘清信息之间的关系。比如:“因为……所以……”“由于……因此……”都可以表示因果关系;“如果……那么……”“倘使……就……”都可以表示假设关系;“无论……都……”“只要……就……”都可以表示条件关系等。这些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区别信息是主要信息还是次要信息、无关信息,甚或是干扰信息。例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红马的故事》里“我喜欢上美术课,更喜欢自由画画”中的关联词语“更”就表达了递进关系。提取信息后,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孩子们最喜欢能够自由画画的美术课。通过关联词语,我们把信息筛选得更全面,表达也更完整。
关键词法中的关键词往往伴随的是中心语,但关键词有时不一定是中心语。一般句子里可以做中心语的有名词、代词、形容词和动词,结合文章的题目和内容,我们很容易分辨。但是,关键词有时候就像调皮的孩子,会给自己做些伪装。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心词是“小女孩”,“卖火柴”“是修饰”“小女孩”这个中心语的。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卖火柴是这个小女孩最核心的属性特征,“卖火柴”虽然不是中心词,但依然是筛选信息的关键词。《曹冲称象》的关键词是“称”字,这么大一个庞然大物,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究竟要怎么称?事实上,课文里也有不少人提出关于“称”的建议,但都被一一排除了。这样才充分证明那个时代下,曹冲的智慧是多么了不起。
修辞法也是筛选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中最精彩的内容当然要浓墨重彩地表达,这好比我们参加比赛要穿着最华丽的服装站上舞台一样,因此,修辞手法集中使用的部分,一定有我们想要的重要信息。例如:人教版四年级《观潮》中关于潮水的描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分别从气势和声音上对钱塘江潮做了最贴切的比喻,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人教版《语文》二年级《难忘的泼水节》里有两句关于凤凰花的描述,一句是“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另一句是“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两句话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句有本体、喻体、比喻词,是明喻,作者把凤凰花比作了鲜红的地毯;第二句只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比喻词,但同样是比喻修辞,是暗喻,让凤凰花直接成为舞者脚下的地毯。两种表达相同的含义,微妙的差距,就让大家拥戴周恩来总理、用最高礼仪迎接他的到来的含义表露得非常清晰。同时红色的鲜花又把喜庆的氛围和热闹的气氛也衬托出来。这都是修辞手法在文本中的表现作用。
最后,有时考题会要求对文章的内容筛选之后,进行综合表达,但是,在段落之中,常常也无法准确筛选信息,这就用到了补充法。主要是通过对比上下文内容,把不足的信息予以补充说明,让阅读理解越做越得心应手。补充法要注意,一方面要把信息筛选全面,让每一个细节都能清晰呈现;另一方面,不要增加主观臆断,不要没有合理理由地在作者想表达的思想之外刻意杜撰和添加信息,曲解其观点,这样才是阅读理解能力客观真实的反映。
筛选信息需要点亮孩子的火眼金睛,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阅读,如何去阅读,重点信息在哪里,如何积累重要信息,让这些精美的文字为我所用。要想修炼这一双火眼金睛,只读平时日常的课内作品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广泛涉猎,要在日常多看、多练,多做标识、标记,多多积累素材,多多练习、反馈,学会举一反三,才能真正成就自己一双能够综合熟练使用六种实践方法,更加精准、全面、高效地进行阅读理解信息筛选的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