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领导干部政德建设路径新探

2024-01-19 09:07张道坤
发展 2023年10期
关键词:政德关键人性

张道坤

迄今为止,许多人对政德建设进行了广泛研究。纵观他们的成果,我们认为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政德建设的主体进行泛化, 由掌握实权的“关键少数”泛化为一般党员干部;二是对政德建设路径探讨不够全面和深入,其一是路径过于口号化和概念化,缺乏可行性;其二是偏重于个体方面的政德修为,缺乏对外部条件保障的充分探讨;其三是以事论事,缺乏对政德建设规律的把握。本文受前人研究的启发,在重新把握政德建设首要主体的基础上, 以实践性和实效性为宗旨, 以政德建设应遵循的人性规律为依托, 对新时代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路径进行深入探析。

一、准确把握政德建设的首要主体

准确把握政德建设的首要主体是政德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我们党建设好,必须抓住‘关键少数。”[1]$“$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对全党全社会都具有风向标作用。”[2]所以,政德建设如果抓住了“关键少数”这个牛鼻子,政德建设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少数”处于政治生态的上游,上游清,则下游净。

准确把握政德建设的首要主体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另一方面更有助于政德建设取得实际成效。首先,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只有他们的政德建设好了,整个干部队伍的政德才有可靠保障。如果把政德建设的主体泛化为一般党员干部, 在实践中就可能形成领导干部只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的弊端。其次,领导干部是掌握实权的关键少数,他们的政德面临的考验最为严峻。如果不能有效实现权力制约和监督, 手中的权力就会放大他们的人性弱点、腐蚀人性的亮点,政德败坏的可能性增加。所以,有效实现对关键少数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是政德建设的关键。

二、深刻认识政德建设的人性规律

政德建设只有遵循基本的人性事实, 才会取得实质性成效。违背人性规律的政德建设很可能事与愿违。

那么,人性的事实或规律又是什么呢?关于人性的本质,古今中外都有不同的观点。以孔子、孟子等为代表的儒家学派认为人性本善。孔子曰: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认为: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在荀子看来,自私才是人的本性(自私为恶的根源,故人性本恶):夫好利而欲得者,此人之情性也。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在古希腊文化传统中,以理性为基础的德性主义人性论占主导地位。在西方文化走上基督教文明之后,人性恶成为他们的人性观点。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等把人性恶理念引入政治哲学,总结出了一条他认为的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一切有权者都容易滥用职权。……要避免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制权。”[1]在他看来,道德是无法驾驭权力腐蚀的,要想让权力做道德的事,必须要用强制力来制约。

任何片面地强调人性善, 或是人性恶都是偏颇的。综合古今中外思想家关于人性事实的论述,我们认为人性既是自私的、恶的,又是可以为善、无私的。问题是自私与无私两者谁占主导地位, 哪个更具有根本性。我國伦理学者王海明指出:“每个人的行为目的必定恒久利己,而只能偶尔利他、害他、害己。利己目的必超过行为综合之一半。”[2]所以,在人性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利己或自私本性。无私或利他处于非主导地位。

上述基本认知启发我们, 一是在选择政德建设的路径时,要注重发挥利益诱导作用(不限于物质利益)。或许有人会说,道德掺入了利益就是非道德了,只有为了道德而道德才算真正的道德。这种观点固然听起来很好听, 但在现实中不可行。根据人性原理,在信仰的支撑下,没有福报有可能会出现道德高峰,如焦裕禄、孔繁森、谷文昌、杨善洲、雷锋等,但不会出现道德高原。二是在政德建设时, 既要注重扬善,又要注重惩戒,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起到实效。

三、新时代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路径选择

基于上述基本认知, 新时代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要取得实际成效,一定要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一)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堵住政德败坏的源头

权力失去制约和监督导致腐败,而腐败是最大的政德败坏行为。要从源头上制止腐败的关键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首先要执行和遵守好民主集中制,实现党内的有效制约和监督。其次要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宪法和法律的良好社会风气。领导干部要树立遵守宪法和法律就是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的理念;树牢以遵守宪法和法律为荣,违反宪法和法律为耻的荣辱观。再次要进一步加强人大民主监督功能。建立健全制度化和常态化党政一把手质询制度;健全和发挥各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对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监督功能,形成民主监督的全覆盖。最后要加强舆论监督。建立舆论分类监控机制,对中肯批评希望得到改进工作的舆论要欢迎和鼓励,防止个别领导干部为了私利干涉舆情。

(二)加强思想淬炼,筑牢内在信念

政德建设需要信念支撑, 加强思想淬炼是必经途径。首先要加强理论武装,做到“真懂真信”。重在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加强在比较中学习, 在理论和学理上搞清楚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其次要加强“四史”学习,做到“完全认同”。当前要着力解决如何入心入脑地学,坚决破除敷衍和应付的地学。把学习“四史”当作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把学习“四史”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检验学习成果。最后要加大向古圣先贤、革命先烈、革命先辈、时代楷模学习的力度,做到“见贤思齐”。

(三)增强宗旨意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牢固树立宗旨意识, 一是领导干部要在主观意识上牢记共产党人的立党初心, 深刻领悟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是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键要在“全心全意”上下功夫。1944 年10 月4 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印刷厂礼堂向《解放日报》和新华社工作人员发表讲话中指出:“为人民服务,不能是半心半意,不能是三心二意,一定要全心全意。”[1])2014 年3 月17 日,习近平总书记重访河南兰考时指出:“为民服务不能一阵风,虎头蛇尾,不能搞形式主义。”[2]三是要着力解决极个别领导干部满嘴是人民, 满脑子是人民币的伪忠诚行为。这种伪忠诚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政德破坏性。这就要求我们的各级党组织要加强立体监督作用, 让个别领导干部的虚伪行为受到处理。

(四)发扬斗争精神,在斗争中锤炼政德水平

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是提高政德水平的利器和法宝。一是要敢于和自己的错误观念、不良习惯、人性弱点、自私本性作斗争。众所周知,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自我批评就是自我斗争。历史上, 我们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我们党达到了高度的团结和统一,赢得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新时代我们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开创新格局,如果我们失去了在政德上自我斗争的勇气和动力, 而只善于表扬和自我表扬, 那么我们党就会失去道义的支撑。二是敢于和不正之风作斗争。这些不正之风包括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以及各种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言论和行为。三是敢于和违反党纪党规的人作斗争。

(五)加强警示教育,时刻保持心中有戒

只有触动灵魂才能改变行为。一是要把警示教育融入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全过程, 让领导干部从理性认知上引以为戒,保持政德操守。二是常态化和制度化开展警示教育。如观看警示教育纪录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天网追逃》《警钟长鸣》《巡视利剑》《廉政中国》《国家监察》等,让领导干部从情感上受到洗礼和净化。三是要创新警示教育的方式方法,重在取得实效。如湖北十堰创新现场教学方式,70 多名市直单位“一把手”携带配偶走进监狱,切身体验为期半天的“高墙铁窗”生活。铁窗重重、高墙森森,电网密织、栅栏纵横,真实的牢狱生活,给领导干部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慑, 不少人感慨,“不到监狱,不知道这种零距离的震撼”;四是警示教育要与正面典型教育相结合。

(六)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健全德福统一的正向激励的机制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的一贯用人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干部真正得到重用、充分施展才华,让作风漂浮、哗众取宠的干部无以表功、受到贬责。”[3]为此,一是要健全科学有效的干部考核机制, 把组织考察和发扬民主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要坚决破除任人唯亲现象。加大对干部任用的巡视力度, 对违规使用干部的现象要坚决惩处;三是要加大奖惩力度。对德才表现突出的领导干部可以破格提拔或优先提拔, 破除論资排辈的旧习;四是要丰富奖励形式,对于那些政德操守好的干部要加大褒奖力度,为后进者树立正确导向。五是要健全容错机制,禁止问责泛化,坚决落实“三个区分开来”。

上述探析的路径是笔者基于对政德建设的思考, 以及对政德建设应遵循的人性规律的深刻认知而提出的一些浅见, 以期为新时代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提供一个新的审视角度,助力领导干部政德建设。

猜你喜欢
政德关键人性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高考考好是关键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新时代习近平政德观的践行路径探析
人性的偏见地图
习近平政德观探析
寓言
——刘政德雕塑艺术展作品选
功能与人性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