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霞
摘要:从国内航运企业所实施的船舶融资租赁业务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普遍存在着缺少资本、经验不足、支持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促使我国船舶融资租赁业务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面临着重重阻力和风险。在此情况下,文章围绕“船舶融资租赁过程中的风险防范”进行研究,总结船舶融资租赁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其风险所在,然后针对其发展现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船舶融资;融资租赁;风险管理
一、引言
船舶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因其涉及金融、国际贸易、交通运输等多个业务领域,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再加上我国船舶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环境不够稳定,相关技术还不够成熟,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我国船舶租赁融资机构抵抗风险的能力不高,也缺少严谨的风险管理控制意识。因此,加强对其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船舶融资租赁的风险所在
概括而言,船舶融资租赁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第三责任风险、金融风险、政策风险、自然灾害及信用风险。因此,在具体业务开展的过程中,要针对引发这些风险的要素进行分析,并且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应对。
(一)市场风险
主要是指产业价值因为金融市场变化或波动影响出现改变。举例来说,比如国际社会曾经发生的一起全球性金融危机,这对整个海运行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中小型的、民营的船舶运输公司曾经一度陷入困境,甚至濒临破产的边缘,这个时候,如果让金融机构为这些公司提供服务,势必会遭受到很大的连带打击。
(二)第三方责任风险
承租人在进行经营以及船舶管理的过程中,因为第三方责任人出现违约或者侵权的情况,还有违法行为,都 要负连带责任,这就使得承租人直接面临各种风险。特别是涉及与海洋海事有关的争议时,往往需要承租人提供一定的担保之后,才可以释放被扣留的船只。但事实上,这类问题发生的概率非常高,因为船舶本身就会涉及较高的赔偿,很多承租人并不愿意提供担保,后续很有可能会让承租人陷入更大的安全隐患。
(三)金融风险
在船舶融资租赁业务中,比较普遍的金融风险有利率和汇率风险。第一种风险是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改变,从而对银行的利率产生了影响,从而导致了贷款双方都有了不同的损失。仅就船舶融资租赁这一项业务来说,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项目,其中还包括了诸如国际支付结算等方面的问题,必然会连带发生汇率的巨大变动,这就是第二种风险,它会影响融资租赁业务的顺利开展,甚至会给关联方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四)自然灾害风险
在自然环境当中,自然灾害的出现无从避免,诸如水灾、地震和冰雹等,任何自然灾害的出现都会给航运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失,甚至会让船舶无法正常使用,所以其在融资租赁领域造成的影响和波动,着实不容小觑。
(五)信用风险
由于当事人在订立契约时所要负的具体义务,其中某种原因没有真实履行而产生的各种风险与隐患。许多金融机构与航运企业在开展船舶融资租赁业务时,会成为规避信用风险的重要保障,但是相应的,也会导致广大金融服务机构在船舶融资租赁过程中,承担了船舶企业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所致的信用风险:一方面,诸如航运市场不景气、承租人提前提出解约、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等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船舶租赁的信誉问题;另一方面,在融资租赁合同当中,信用风险主要是指作为承租人,其在没有获得出租人授权的情况下,就擅自对船舶进行处理,进而导致其他的风险,必须承担违约责任。
三、船舶融资租赁的发展现状总结
船舶融资租赁最初见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经出现就受到金融界、国际贸易以及航运、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热衷,如今已经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甚至成为船舶行业、交通运输领域所采取的主要融资手段。而在国外,由于其财务管理体制发达,相关配套机制健全,在船舶融资租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融资租赁渗透率是衡量一国金融租赁市场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在美国,融资租赁业务的渗透率是世界上最大的,我国与之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近年来,国内的融资租赁业务确实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这无疑离不开政府大力扶持船舶租赁业金融方面的政策扶持。在对船舶金融租赁方面,国家不断地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尤其是在税收管理方面,这些政策的提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盘活了部分船舶运输和金融机构,也对船舶融资租赁活动的开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较之广大发达国家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而且一系列问题也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应对。
(一)资本严重匮乏
船舶融资租赁机构要想扩大自身的服务规模就必须有足够的资本作为支撑。宏观范围来看,国内可以为租赁融资机构所使用的资源包括两类,一是企业的自有资金,二是金融机构提供的借款。但是如果过度依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借款,很容易影响到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可从国内融资租赁机构的体量来看,其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资本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其业务开展的一大阻力。
(二)风险管理和控制力度明显不足
船舶融资租赁的高风险特征主要涉及两个行业,即基础的航运业务和金融行业,而传统融资租赁行业的特征就在于投资金额高、投资周期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特点的影响会逐步加大。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类情况,原因无外乎这样几点:首先,船舶出现特殊意外所导致的责任事故和风险;其次,法律法规不健全所致的潜在性法律风险;再次,缺乏航运行业的相关经验,对整个行业的市场变化缺乏相应的判断力; 最后,船舶融资租赁业务的高风险性,本身也是影响和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是融资服务机构还是船舶机构本身,对于这些风险的管理控制力度明显有所不足,不仅影响到相关业务实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会给相关机构造成非常直接的損失。
(三)行业经验严重匮乏
船舶融资租赁的出租人通常情况下是融资租赁企业或者金融机构,广大从业者多数情况下也来自金融机构,而不是专门的船舶行业、航运专业。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从业者很容易发生因为对船舶或者航运专业了解不深而影响相关工作的开展。细节而言,一方面是因为本身的知识构成缺乏契合性,另一方面则是相关行业经验的确有所缺失。长此以往,其很容易长期围绕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租赁项目的分析研究,缺少对于市场的专业性研究和判断,长此以往会过于依赖对自身专业领域的判断,增加了风险,也让机构本身丧失一定的合作机遇。
此外,船舶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行业政策支持不足的影响,尤其是政府在此过程中所施加的力度和影响十分关键,因为缺乏政策维度的支持,很多船舶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土壤与环境。
四、船舶融资租赁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及控制策略
在船舶融资租赁的过程中,高风险的出现和高回报的发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相关单位需要对风险隐患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规避,减少其有可能造成的损失。针对前文提及的船舶融资租赁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市场、政策等风险类型,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应对:
(一)基于资本角度获得广泛支持
资本对于船舶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资本额角度出发广泛获得支持,意味着相关机构需要在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上,坚持长期战略合作路线,同时实现对船舶融资租赁项目的动态检查及信息反馈。
1. 把握宏观经济路线
宏观范围来看,我国航运事业的整体发展节奏很容易伴随国家经济的发展态势而出现波动,因此在进行船舶融资租赁的过程中,相关行业必须深度把握国家宏观的经济路线。
2. 坚持走长期合作的战略路线
这说明船舶企业有必要和承租人、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样既可以实现对船舶企业、广大用户的信用评价,也可以从根本上规避企业资产发生流失,导致其他不安全的因素,更有助于规避企业因为船舶质量因素等所致的风险和隐患。
3. 动态检查船舶融资租赁项目并做好及时的信息反馈
在推进船舶融资租赁项目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强调管理的持续性以及动态性,要动态地、有效地监测与评价特定的风险控制系统,并不断地进行优化。
(1)动态检查:船舶融资租赁服务包括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和动态监测,并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反馈,为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保证;(2)信息反馈:船舶租赁公司应与审计部密切合作,认真地分析和计算企业风险治理所需的费用。例如,当一个融资租赁项目完成后,某个风险评价被高估,需要及时调整风险管理体系及具体的管控方案,需要从企业战略部署的角度出发,及时调整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控制水平,确保实现对风险管控成本目标的优化。
(二)明确和把控融资租赁中的風险重点
一旦发生了船舶融资租赁,进入开始签约的那一刻,就要把风险控制要点控制好。在具体的合约订立时,一定要严格遵守责任人和出租人岗位分开这一根本原理,以保证承租人不能将自己所要承受的风险说出来,所以,对于船舶金融租赁来说,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对其进行风险管理,及时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规避和管控。举例来说,在进行船舶金融租赁时,应充分考虑到通胀因素,实行利率浮动制度,特别是对具有高风险的工程,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并将市场流动风险和承租人本身的资金流量相结合,来产生一个合适的租赁期限和租金。
1. 对于租赁合同签约的管控
租赁合同的签订是船舶融资租赁业务的起点,所以这一阶段也是船舶融资租赁过程中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关键点。 首先,在开展船舶融资租赁业务的过程中,涉及船舶融资租赁合同以及船舶建造或买卖合同,合同是业务开展的总章程以及指导文件,一旦项目开展,各方面都要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开展事务;其次,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各方往往会据理力争,尽可能为自身争取更多的权益,也减少在此过程中的风险和责任;最后,船舶融资租赁机构作为租赁业务的出租人,需要仔细研究和解读条款当中的内容、分析其潜在影响,尽可能删除对自身有可能造成不利的条款内容。在前期进行条款内容的商议时,作为出租人需要有长远的考虑,需要将希望承租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直接标注在合同当中,为后续出现风险、减少纠纷和损失提供一定的依据。
2. 对收取租金的流程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
船舶融资租赁机构的主要收入就是各类租金,所以在开展相关业务的过程中,必须对租金的收取流程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
首先,在事中控制的过程中,船舶融资租赁机构必须加强针对租金的管理及控制;其次,在企业发展建设的过程中,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对承租人偿还租金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测和动态评估,更要及时监控和记录客户的还款情况,一旦客户存在不良还款记录,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分级标注,也为后续客户的选择提供坚实的依据;再次,为了尽可能降低承租人信用风险,确保承租人具有足够的支付租金的能力,船舶融资租赁机构还需要对承租人的资产情况实施动态管理与监控,比如可以借助互联网来达到动态监控的目的;最后,具体实施监控的主要内容在于了解承租人的现金流量情况、经营状况,影响租赁安全的各项信息,并对其内容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记录。只有通过实施动态的监督,才有可能对承租人的资产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察,才有可能及时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采取有针对性的办法减少其有可能带来的损失。
(三)走政策路线
通常情况下,政府所鼓励和关注的产业领域,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都是有价值和参考意义的,所以,船舶企业也要密切关注和掌握新的法规政策,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的航运业发展情况,把这些信息纳入到对企业的投资决策中。既能避免政策风险,又能对国家的要求和政策方向作出反应,为以后的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及国际经济发展态势,任何政策都有可能发生变动和调整,所以对于政策路线的把握需要始终坚持“动”的理念。
(四)走专业化路线
走专业化路线,主要包括这样两方面内容,一是相关企业本身必须走专业化路线,二是要引导内部的工作人员走专业化路线。
一方面,对航运公司来说,要将自己的专业和优势都发挥出来,了解到租赁业务开展的各个环节和要点,避免盲目地进行资金投入,同时还能提升风险管理控制的专业程度。其需要定期总结行业内相关业务开展的经验及行业案例,做好风险要素的搜集,并定期对自身业务开展的情况进行总结、审视;另一方面,船舶企业必须加大对内部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引导其掌握船舶、金融等一系列业务,并对其产生十分清晰的认知,能够从专业化角度着手,规避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和隐患。
五、结语
针对广大船舶企业而言,融资租赁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资金筹集方式,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作为一种相对特殊的资金筹集方式,其过程中必然也会遇到一定的风险和隐患,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应对,很容易给企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基于此,相关单位需要从政策环境、方法等多个维度采取有力的措施打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在推动相关业务开展的同时,也确保风险隐患降至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栾永娟.船舶融资租赁登记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22.
[2]蒋仲.如何有效处置境外融资租赁船舶风险[J].中国远洋海运,2021(12):76-78.
[3]周楠.国际贸易中船舶融资租赁的风险管理[J].营销界,2021(35):116-117.
[4]王亚男,钟世钰.船舶融资租赁登记的行政风险研究[J].中国海事,2021(03):25-28+40.
[5]仲晓雯.船舶融资经营租赁风险防范措施研究[J].财富生活,2021(02):17-18.
[6]王雅囡.中国航运融资租赁发展研究[J].船舶物资与市场,2023,31(03):7-9.
[7]蒋仲,邹雪莲.我国船舶租赁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世界海运,2022,45(01):31-34.
(作者单位:浙江瑞力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