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璇
摘要:数字化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与农村经济的深度融合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有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和运行效率。基于此,文章介绍了农业产业链和农业产业链升级的内涵,分析了农业产业链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数字经济从延长农业产业链的长度、提高农业产业链的效益、促进农业产业链绿色化转型及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的角度促进产业链的升级,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及建议。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绿色化转型
一、引言
数字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产生持续的影响。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数字技术与农业的融合激发了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大大提高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了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为了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农业产业链升级过程中的作用,应从基础设施、金融、人才培养及法律法规等角度精准施策。
二、农业产业链内涵
(一)农业产业链的内涵
农业产业链是由农业多环节、多部门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系统,且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相互影响。上游农产品投入的种子、化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农产品的质量一方面影响自身的销量,另一方面影响中游种植养殖与产品加工业的品质,从而进一步影响下游产品的品牌定位与营销策略,而消费者又通过下游品牌的诉求对中上游提出要求。由此可知,农业产业链是基于社会化分工形成的,是一个多环节多层次的复杂系统,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将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从而形成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生产体系。
(二)农业产业链升级的内涵
农业产业链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升级,产业链的升级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二是农业产业链的整合。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及政策的变化,本文从四个层面定义农业产业链升级:第一,农业产业链升级是指产业链的延伸,加强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协同;第二,农业产业链升级是指农业内部增加值的提高,包括参与者销售收入的增加与成本的降低;第三,农业产业链升级是指产业链的绿色化转型,农业的绿色化转型是指传统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转型;第四,农业产业链升级是指产业链更加安全,具有韧性。产业链韧性是指产业链快速抵御、处理外界变化的能力,农业产业链韧性是指当面临多重压力及冲击下,产业链能避免折损或者通过自身的修复能力保障产业链的安全。
三、农业产业链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农业产业链发展的现状
1. 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程度加深
数字经济对农业的生产和销售产生较大影响,农村电商的普及、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等各种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出现,在缓解农产品滞销、带动城乡居民创新创业、促进农村产业转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农业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正向农业全产业链全过程覆盖,其中,大数据建模分析预测、数据驱动智慧决策等技术取得较大进展。目前,科技企业的资金投入及创新主要以价值链某个环节的数字化为切入点,数字技术尚未对农业产业链形成全面的影响,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程度有待加深。
2. 农业产业链的合作模式发生变化
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链各主体的合作模式由传统的种植养殖主体形成的集群主导组织模式转化为由龙头企业主导的组织模式,但是由于龙头企业为主导容易对农产品的供应形成垄断,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利于农业的健康发展。而产业链的同盟者产生了聚集效益,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通过平台企业提供的信息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平台+集群+龙头”的合作模式。同时,数字经济也改变了小农户融入产业链的行为,与传统的被动参与产业链不同,小农户通过学习数字信息技术成为具备专业技能的“新农人”,既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和农业大数据改善自身的信息获取能力,提升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又可以从事新型农业活动,如开设家庭农场、民宿等经营性活动。
(二)农业产业链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体系逐步完善,但仍存在诸多困境,尤其是农业生产组织模式较为单一、农业产业链中各环节无法获得持续、高效的融合,进而造成农业价值链在构建过程中存在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供需结构不平衡、产业链经济效益增长乏力、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1. 农业产业链各参与主体存在信息不对称
虽然我国农业产业链的信息化程度在提升,信息不对称情况有所缓解,但是受区域数字化水平发展差异及农村居民数字技术接受程度的影响,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仍然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会对产业链的效能、產业链的韧性及供应链融资造成不利影响。首先,信息不对称会造成农产品的供求数量不平衡,制约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影响产业链效能提升。其次,信息不对称会影响产业链韧性,当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缺乏必要的链接环节或链接环节过于脆弱时,面对外来冲击会导致链条脱节,不利于产业链的安全与稳定。再次,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业融资困难,由于存在缺乏合格抵押品及不良率高等问题,传统金融机构发放的涉农贷款较少,农业的金融支持不足,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2. 农业产业链各主体利益分配不均衡
农业产业链的参与主体众多,包括农户、农产品经销商、物流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零售企业等,从利益协调机制看,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在产业链增值收益分配上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农民居于产业链的前端,与流通行业、加工行业相比,分配到的产业链增值收益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农户较为分散,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较弱。在龙头企业主导的合作模式中,龙头企业居于产业链的核心,议价能力较强。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链参与主体增加,利益分配格局也发生变化,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不均衡也间接影响了产业链的稳定性。
3. 农业产业链经济效益增长乏力
农业产业链经济效益增长乏力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二是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度不足。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度不足一方面是指从产业链起点到终点的环节较少,另一方面是指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度较低。我国农产品的初加工、精深加工环节发展滞后,中间环节少意味着产业链创造的利润和附加值也越少,导致产业附加值较低。数字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拓宽了销售渠道,而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要立足消费者需求,改进生产工艺,创造品牌价值,需要企业的投资和创新。在传统经济环境中,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度较低,农业为二、三产业提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虽然近年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四、数字经济影响农业产业链升级的机制分析
数字经济既包括因数字技术发展而兴起的数字产业,也包含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与农业的不断融合,既推进了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又加快了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数字化转型,二者协同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产业增加值、增强农业产业链的韧性及加快农业产业链的绿色化转型四个维度影响产业链的升级。
(一)促进产业链的延伸
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不是单个经营主体的行为,需要从系统的、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数字技术的发展弥补了农业产业链各参与主体信息不对称的短板,提高产业链的内部协同,互联网及移动支付的普及加快了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促进了产业链的外部协同。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程度,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农业全产业链数据信息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市场供需信息,为农户生产提供科学的生产决策;电子商务平台的互动功能可以使生产者及时了解居民消费多元化的需求,倒逼农产品供给体系转型升级,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供需产品质量不匹配;即时通信技术的普及和短视频应用的推广加快了信息的传播,使产业链各环节联系更加紧密;数字经济与传统农业的不断融合催生出了采摘文旅、订单农业等新业态,延长产业价值链,有利于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促进产业链的利益分配均衡化。
(二)提高农业产业链的经济效益
农业产业链的经济效益增加包括农产品产量和销量的增加及成本的降低,数字经济发展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成本和降低融资成本的角度提高农业产业链的经济效益。
1. 数字经济发展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首先,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农业机器人、数控喷药、智能检测等农业技术应用,能够为农业生产、播种、管理、收获等环节提供高效、精准、智能的技术支撑,从而提高农业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其次,农业生产者借助大数据平台对农产品进行质量分析和风险预警,不仅能够为生产者在种植结构、灌溉优化等方面提供科学指导,而且还可以通过信息共享使产业链的下游企业了解农产品的生产情况,动态调整经营策略;最后,数字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依靠经验积累来决策的情况,借助数字化装置,获取土地、气候等实时数据,实现了从“人”到“数据”的决策因子的变化,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2. 数字经济发展降低了农业成本
在传统农村市场中,存在着各种交易费用,交易的外部性提高了农产品的成本,数字化平台的发展降低了农产品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平台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农业数字化拓宽了产业链主体的信息来源,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本地市场以外的信息,拥有更高的定价权;另一方面,农业数字化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手机使用率的提高及短视频应用的推广提高了销售的便利性,越来越多的农户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销售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销量,降低了销售的成本。
3. 数字金融的发展降低了新型农业主体的融资成本
数字化技术与传统金融的融合促进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信贷资金的可得性和便利性,降低了融资成本,影响了新型农业主体的创业决策和创业行为,改善了创新绩效。数字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供应链主体交易产生的大量数据,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分析技术设计贴合产业生产规律和交易习惯的指标,对农业产业链进行整体评估,从而实现批量获客及风险管理,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改善了新型农业主体的融资困境。此外,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减少了交易对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一方面,金融机构贷前调查环节的交叉验证提供了便利性,另一方面,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提供保障,交易数据的真实性有利于增加企业间的互信,从而提高商业信用的供给。
(三)提高农业产业链的韧性
农业安全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又是其他领域安全的关键保障,提高农业产业链的韧性是确保农业安全的必然要求。在国内外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及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背景下,粮食海外贸易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强。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提高产业链主体的协同响应能力和外来冲击下的恢复能力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数字化技术将加速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借助数字技术的网络连接效应,生产端可以将农业供应链上的农户、企业、商户等接入到平台上,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流通端依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产品采购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结算数字化,提高流通环节的透明度,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粮食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业的技术水平,而且影响了资本和劳动的生产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农业产业链自身结构和产能的稳定性有助于提升受到外来冲击时的恢复能力。
(四)加快农业产业链绿色化转型
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標的实现,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要“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加快农业产业链的绿色化转型,具体路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实现生产端的绿色发展。首先,农业的大数据能源管理系统有助于精确地管理能源的供需。例如,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系统根据天气条件、气候学或社会习惯预测用电需求,避免能源浪费。其次,大数据在农业中的应用可以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增加优质农产品供应,完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的构建,推进绿色产品的生产和供应。第二,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聚集,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通信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能够提升劳动力的专业化素质,实现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推进农业集约化发展。第三,数字经济有助于促进绿色发展理念的传播。农业主体的绿色环保意识及市场需求分析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产方式的选择,农业生产者既可以通过使用催熟剂、生长剂等现代生物药剂来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获取规模利润,也可以利用环保节能技术来减少生产成本,推出高品质农产品,实现农业绿色化发展。数字经济构建的网络生态系统不仅促进了绿色发展理念的传播,而且减少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生产者可以通过消费端的绿色产品需求分析进行绿色化生产,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转型。
五、数字经济驱动农业产业链升级的优化建议
(一)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数字化赋能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便利的城乡交通,适宜的仓储条件及快捷的冷链物流都是农产品销售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因此,需要政府根据区域发展的特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减少物流链的运输成本,将直播带货等平台经济的销售方式切实转化为农民的收益。此外,还需完善农村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提高了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农业的广泛应用及智慧农业的发展,还需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注重农业数字供应链各个参与方信息基础建设,提高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水平。
(二)发展数字供应链金融,为农业产业链融资提供资金支持
传统金融机构对农业领域服务不够深入,涉农业务开展内生动力不足,难以满足农业产业链升级过程中的融资需求,农村金融长期处于供需失衡的状态。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及数字技术水平的提高,数字供应链金融在目标客户筛选、风险控制手段、逾期资产质量及风险资产定价等方面与传统供应链金融有所差异。数字供应链金融依托核心企业系统中的交易数据形成上下游企业及农户的客户画像,对客户进行分层,既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获客效率,又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数字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银行主导型、电商平台主导型、龙头企业主导型,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主导模式存在差异,如在河南、安徽、山东等省份,以核心企业主导的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为主,其余地区发展相对缓慢;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电商主导型的供应链金融发展较为迅速。地方政府应立足实际,结合本地农业发展特色及金融发展情况,推进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降低融资成本,促进产业链的升级。
(三)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
农村地区受交通、发展潜力及薪资待遇水平的制约,对人才的吸引度不足,尤其是高技能数字化人才,因此,政府和企业应从多角度提升农业的人力资本投入。一方面,要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信息化技能及数字化素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主体的带动作用,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各种技能提升培训,并及时提供创新创业咨询服务,促进农民数字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强引进数字技术人才,强化农业科研机构、高校和涉农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及时解决农业产业链升级过程中遇到的数字化问题,加快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层次融合。
(四)完善数字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数字技术的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动力,但是应注意到数字经济给生产生活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需要政府部门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数字经济的良性发展。数字经济法律监管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数据治理、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平台责任和新技术新业务监管五个方面。在数据治理中,数据资料的所有权是讨论的焦点,生产和交易中产生的数据一旦被泄露不仅涉及公民的隐私问题,还会影响生产生活的安全。此外,平台经济的监管涉及垄断难题,如何规定平台公司的责任对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六、结语
数字经济的发展逐渐向农业领域渗透,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农业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动力和支持,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对农业产业链升级的定义,以促进产业链延伸,提高产业链价值,增强产业链韧性及加快产业链绿色化转型四个角度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的影响。虽然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升级与转型,但农业产业链发展中面临的供求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等问题仍需各方协调解决。
参考文献:
[1]程华,卢凤君,谢莉娇.农业产业链组织的内涵、演化与发展方向[J].农业经济问题,2019(12):118-128.
[2]何亚莉,杨肃昌.“双循环”场景下农业产业链韧性锻铸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21(10):78-89.
[3]唱晓阳,姜会明.我国农业产業链的发展要素及升级途径[J].学术论坛, 2016,39(01):80-83.
[4]唐珏岚.完善国家物资储备体系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意义重大[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05):52-58.
[5]谢康,易法敏,古飞婷.大数据驱动的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22(05):37-48.
[6]孙九林,李灯华,许世卫,等.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1,23(04):10-18.
[7]温涛,陈一明.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实践模式、现实障碍与突破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0(07): 118-129.
[8]潘锦云,潘俊安,程勇.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经济纵横,2022(08):98-106.
[9]孙光林,蒋伟.数字经济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机制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21(05):37-44+54.
[10]AKER J C.Dial “A” for agriculture:a review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1,42(06):631-647.
[11]吴晓曦.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西南金融,2021(10):78-88.
[12]刘利科,任常青.农业数字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分析——以新希望“好养贷”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11):113-118.
[13]马俊凯,李光泗,韩冬.数字经济赋能粮食供应链韧性:作用路径和政策取向[J].新疆社会科学,2023(01):46-54.
[14]何波.中国数字经济的法律监管与完善[J].国际经济合作,2020(05):80-95.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