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变革策略

2024-01-19 10:22:34丘燕飞杨柳娇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策略

丘燕飞 杨柳娇

作者简介:丘燕飞,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理创实验学校高级教师。杨柳娇,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修远小学一级教师。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科研项目2021年度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先生制’教学智慧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BQW2021JXL008。

摘要: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从教到学是知识对象的变化,而从学到学会是知识的构建,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实现对知识的加工。为此,“教—学—评”一致性至关重要。其中,教要问题导学,主体参与;学要核心导学,激活思维;评要能力导向,四个“当堂”。基于新课标,教师应聚焦目标导向,落实学科素养,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变革。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 ;课堂变革;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颁布后,全国掀起研读新课标的热潮。笔者聆听了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的“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一课,黄老师的课堂一如既往的扎实、平实、真实和充实,他一贯的风趣、幽默和睿智深深吸引了我,令我一节课结束后仍意犹未尽。黄老师精彩的课堂深刻诠释了一节好课应从目标导向、“教—学—评”一致性视角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笔者现将个人的所见、所思进行分享。

一、教:问题导学,主体参与

这里的“教”包含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能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教学目标,黄老师坚持以问题驱动,设计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深入思考,课堂真正做到了“人课合一”。尽管黄老师曾展示过“百分数的意义与读写法”,但此次课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是一次有意思且有意义的教学尝试,也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的一次教学展示。

(一)教学设计体现问题导学

目标是灵魂,它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终点。在“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中,目标是要到达的目的地。黄老师板书学习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使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即“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给教学一个方向和坐标。

他首先以生活中的百分数案例导入课堂:(1)地球上海洋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1%;(2)目前我国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5.2%;(3)鸡蛋中蛋白质含量约占12.8%。黄老师让学生思考这三个案例有什么共同特点,并以简洁有效、结构清晰的板书——一个大大的“占”字贯穿整个课堂。这揭示出用百分数表示两个量的比较,两个量的倍数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本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学生体会到百分数的两个量之间表示“份额”关系,打通了百分数和比的“隔断墙”,建好了百分数本质的“承重墙”。

紧接着,黄老师呈现9位学生答对的题目数量和答题总数,提问:如何用分数表示答对率?引出百分数具有便于比较的作用。课堂最后10分钟,黄老师引导学生解决5道必做题和1道选做题,内化课堂所学知识。新课结束前,黄老师还出示了两道课后研究小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探究:(1)为什么百分数不约成最简分数,有的分子还是小数?(2)有了百分数,为什么还要千分数呢?由此可见,教学的智慧是关注学习,学习的智慧是主动构建知识。

(二)教学实施体现主体参与

教学设计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力,而课堂实施考验的则是教师在对学生和教材理解基础上的表演力,就是不仅要有好的“剧本”(教学设计),还要有好的“演员”(教师、学生)。在这节课上,黄老师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踊跃表达,深度思考。

课堂上,黄老师率先提出一个核心问题——这三组百分数有什么共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空和充分表达的机会。在短短十分钟的互动交流中,学生已经对“百分数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黄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百分数在具体问题中表示两个量的“份额”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本质。

人民教育家于漪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的教学艺术是在一次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淬炼而成的。黄老师的课堂闪烁着育人的智慧光芒,是充分尊重学生,彰显智慧课堂的典范。正是这种光芒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上学习,师生的思维同频共振,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做到教学有痕,育人无痕。

(三)教学方式体现向下扎根

数学知识是有前后联系的,寻找知识的起点,找到知识的生长点,探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起点,是为了温故而知新,让学生感觉知识不陌生,似曾相识,更好地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并将其构建到原有知识体系中,使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建立起紧密的关联。这节课开始,黄老师出示生活中的百分数例子:地球上海洋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1%。这样的例子和学生学习过的分数建立起联系,使得教与学的开展能向下扎根。

开展“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其目的是教为学服务,促进学生向上生长,让知识之间产生关联。在学生充分认识一系列生活中的例子后,黄老师让学生开始找百分数的共性:百分数是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百分比,是两个量的比较,是两个份额的比,是倍数关系等,让知识间产生关联,让一个简单的百分数实现生长,促进学生对百分数认知深度和广度的发展。

二、学:核心导学,激活思维

从学科本质来说,新课标要求改变学习方式,进行结构化教学,其目的是聚焦学科本质;抓住学科知识的一致性,激活学生思维。缺乏这两者,学习便失去了意义,会变成走马观花、华而不实。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的抽象、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黄老师在这节课上始终聚焦学科本质,引导学生聚焦于对百分數的意义的思考和探索之中,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一)大问题设计,聚焦学科本质

在本节新课教学中,黄老师坚持“大问题”教学理念,倡导“大任务”。“大任务”就是从“做题”转向“做事”,通过做某事或某些事,来评价学生是否达成目标。这样的“大任务”,应当是借助于相对真实的情境,面对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运用目标所指向的相关知识以及能力方法。黄老师通过这样的“大任务”,保证学生围绕“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通过三组例子找共性,既连接了百分数和以前知识的联系——百分数是两个量的比较,表示两个量的倍数关系;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一个数÷另一个数=百分数,百分数的分子、分母表示两个量的份额,百分数表示两个数的比率,不表示具体数量,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让百分数的意义直观深入学生脑海。

在练习环节,黄老师设计了必做题、选做题和课外探究题。选做题有:(1)下面三个分数都能用百分数表示吗?为什么?①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三分之二。②绳长是铁丝长的[51100] 。③一堆煤重[87100]吨。(2)下面的一组百分数让你想到了什么?①青岛啤酒的酒精度为3.4%。②绍兴黄酒的酒精度为15%。③酒鬼酒的酒精度为52%。课外探究题有:(1)为什么百分数不约成最简分数,有的分子还是小数?(2)有了百分数,为什么还要有千分数呢?例如,国家统计局指出,我国2019年出生人口约为1465万,出生率约为10.48‰。这些练习设计紧扣学情,聚焦学科本质,形成概念本质,发展了学生的推理、抽象、概括能力。真正的课堂具有灵动的生命活力,学生应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并带着新问题走向更广阔的社会课堂。

(二)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提高学生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具有合作交流的意愿,形成基本的数学素养,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只有深度解读教材,把教学的主要问题熟记于心,在课堂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让我们一起走进黄老师的备课现场,解析他备课的思路(见图1)。

(三)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學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大班额实际和概念教学的要求,黄老师开展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教与学方式,听课教师时时可以感受到学生思考和思维爬坡的节奏。在互动辩论中,学生人人向学。在同伴讨论环节,学生讨论有序,反馈汇报有成果,也有质疑。黄老师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为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提供了适合的成长舞台。

课堂教学只有基于学生的学情,把握知识原点、生长点展开难点探究,才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学知不足,教后知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才会有醍醐灌顶、精神成长的满足感。

三、评:能力导向,四个“当堂”

笔者十分认同顾泠沅先生说的“教师当是明白之人,教师的责任是使人明白”。教师设计的评价任务要想做到让学生明白:第一,教师自己要十分明白,教师不明白,教给学生的就不明白,“以其昏昏如何使人昭昭”?第二,教师明白了不等于学生也明白了,教师要明白评价任务是给学生看的、给学生听的、让学生明白的。所以,教师必须读懂学生,用学生能明白的方法帮助其提高能力。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高效是学生减负的前提,能力提升是提质的保障,否则“减负提质”就只是一句口号。四个“当堂”则是“减负提质”的手段,能力导向是方向,两者兼备,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一)能力导向促发展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黄老师的课堂,对“双主体”的角色把握恰当,切换自如,坚持教学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双边对话的活动。此外,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创造,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自身的素质。

(二)落实“四个当堂”

浙江省特级教师邱学华曾在《尝试教学法》一书中系统介绍了四个“当堂”,黄老师在这节课中就展示了课堂作业的四个“当堂”,即当堂作业、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惑。四个“当堂”能鼓励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开展自我监控,及时扫除学生心中的疑虑,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后作业负担。教师应坚持课堂教学的四个“当堂”,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练习感悟,自己纠错,同伴纠错,教师点拨,使之成为教学习惯和有效教学的手段。

(三)对标目标多元评价

黄老师认为:“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是多维度的,有知识、方法、价值观等方面,在一节课的评价方面,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标”,眼中有人,评价有法。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教师应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和有差异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差异化发展。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可以是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学习的状态、学习方法的优化、学习过程的互帮互助等。评价的主体可以是自我评价、同伴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媒体的评价等;可以对自己进行纵向评价,也可适当开展基础达标的横向评价;可以是及时评价,也可开展延迟评价;可以是外显的行为表现评价,更可以挖掘内隐积极动机的评价。这节课中的作业设计有必做题、选择题和课外探究题,黄老师在课堂总结时开展多样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拓宽阅读面,学生积极评价同伴的表现和自己的表现。这样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与差异化成长,使他们每天进步一点,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究竟该如何变革?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成功的范例课。“教—学—评”一致性是一个不断推进的“链”,是“教学链”“学习链”“评价链”的统一。在践行新课标的道路上,教师应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用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努力打造“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新样态。

参考文献:

[1]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1).

[2]蒋银华. 目标导向下“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设计 [J].中小学管理,2013(1).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致性策略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7:28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我说你做讲策略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4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