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策略

2024-01-19 13:28:01赵艳玲
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 2023年11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教师应德育

赵艳玲

(前郭县白依拉嘎乡中心小学,吉林 松原 138000)

立德树人已成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是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把道德教育贯穿于学科教学中,其中就包括小学数学课堂。部分小学数学课堂仍以知识传授为教学重点,忽视了对学生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更应将德育元素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的现状

(一)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没有被充分挖掘

在新一轮课改不断深化,“德育为先”“学科整合”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当下,道德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挖掘道德教育元素,让道德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数学学习中。但目前大部分教师仍把注意力集中在数学教材中显而易见的道德教育元素(如:教材中的主题图、情境图、数学文献等)上,而对于数学知识中隐藏的道德教育元素(如:数学的理性精神、数学探索的坚韧品质等)的挖掘不够深入,不够透彻。

(二)部分德育内容渗透脱离学生思想实际

小学生社会阅历较浅,对环境问题的认知程度较低。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入手,并与其认知特点相结合,利用有效的手段与途径,让学生主动接受并吸收德育内容。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数学教师选取的道德教育内容过于“高、大、空”,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所要渗透的德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未获得学生的认同,最终导致德育渗透不到位、不成功、不理想。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的关注点

(一)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是主体,“满堂问”“满堂灌”现象严重,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充当辅助角色,这导致了他们只能被动接受、消极应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健全个性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转变角色,将学生作为学习和获得知识的主体。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主体性价值有足够的认知,从学生内心出发,以情为本,使教学产生共情效应,让“教学”和“育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使道德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二)关注德育的适度渗透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道德教育,必须对教学目标有明确定位,不能让道德教育淡化数学教学的主体地位,也不能让道德教育脱离数学教学,要将道德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当学生成功地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时,他们的思想品德也会得到提高,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对道德教育的目标进行正确定位,使道德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此外,道德教育是一种依赖性的教育,要坚持适度性,突出数学教学的价值,适当、适时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三)关注现实的德育渗透

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很少,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时,教师应将学生思想的可塑性考虑其中,以学生当前的实际思想为基础,采用能被学生接纳的方法,使其在实际中亲身体验,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恰到好处、落到实处,更好地推动学生品德与智能的和谐发展。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的策略

(一)教师榜样力量发挥中渗透德育

教师是学生崇拜的对象,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会“言听计从”。小学数学教师根据这种心理特征,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上的引导,实现“无声”的道德教育。“身教胜过言传”,教师要在课堂上保持严谨的教学态度、热情的教学方式,对自己的各项行为进行严格规范,树立榜样,持续弘扬正能量,提高学生的素质,使他们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下,不知不觉地培养出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环保的事例,并在课堂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进垃圾入桶,提倡绿色生活,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促进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最终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目标。此外,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回应学生的提问,对答错的学生,也要和蔼可亲,给他们反思和改正的机会,使学生形成人人平等、相互尊重的价值观。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坚持道德渗透,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心理始终保持高度重视,并在学生思想和道德出现偏差时,及时进行指导,成为学生数学学习和身体健康发展的引导者,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二)挖掘数学教材资源中渗透德育

数学教材中的一句话、一道例题、一道练习题,无不“别有用心”。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将数学教科书中编者精心编排的历史文献作为素材,引起学生注意,让他们对我国数学发展史有基本的认识。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深刻体会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还会让他们在开阔眼界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萌发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获得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比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时,笔者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做实验和探索,逐渐发现“圆的周长总是比直径略大一点”,从而掌握圆周率的计算公式。但笔者并没有停留在学生对圆周率的认识和应用上,而是在教科书中安排了《你懂了吗》这一课文,让学生在读完文章后明白,“祖冲之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精确地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 位数,这一精确度领先欧洲1000 多年”,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对他产生崇拜,还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笔者还通过幻灯片向学生介绍我国的数学成就,例如:中国早在商朝就已经有了十进制;我国的数学大师刘徽,是最早提出分式除法法则和最小公倍数的人;陈景润、华罗庚、苏步青都是我国的大数学家,他们的卓越成就,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从“一人”到“一群”的故事,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会让学生从小树立伟大理想,并立志成为“强国”的一分子。

(三)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中渗透德育

小学生的思维仍处于直观、形象的水平,因此,将他们置于一个熟悉的、感兴趣的领域中,能迅速引起他们的注意,让他们完全沉浸其中,使学习更具真实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及数学内容的实际需要,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在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渗透道德教育。

例如:数学课堂上,教师引入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如:“一个水池可以容纳100 立方米的水,每小时净化30 立方米的水,那么在多少小时内可以将水池中的水全部净化?”这样的问题,不仅会让学生学习数量关系和比例等知识,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净化水的重要性和意义,渗透环保意识。

另外,教师通过设计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情境渗透道德教育。例如,在加减法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引入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购物,通过计算找零等过程学习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了解购物中的道德规范,如诚信、公平等。

此外,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渗透道德教育。例如:在教授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数学概念的意义和应用,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相互尊重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中渗透德育

1.以情境仿真为手段,进行道德教育。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路径设计时,应以小学生的年龄、性格和认知特征为基础,采取学生喜爱并适合的方法,让德育渗透事半功倍。大部分小学生都比较喜欢模仿情境,因此,教师在模仿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学生的良好性格。例如:在教授“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买卖”的情境剧表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外,由于小学生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在玩游戏时,难免会出现找错或多给的现象,此时,教师应适时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诚实、正直、公平的良好品质。

2.在合作学习中渗透德育。好奇心强、竞争意识强,是小学生普遍具有的心理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适时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小组协作学习。这种做法一是可以充分发挥个体差异的作用,在合作学习中实现资源共享,智慧碰撞,思维互补,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二是通过集体活动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实践表明,在课堂上适时、适当地搭建一个学生小组比赛平台,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合作、交流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3.以信息化方式进行道德教育。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正面临着全方位的变革。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时地进行道德教育,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轴对称图样”的教学中,笔者利用希沃白板(互动教学产台)将各种不同形状的轴对称图样展示给学生观看,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让他们了解轴对称图样的特点和概念,同时让他们体会到它的魅力和信息科技的进步。就在学生沉浸在“数学美”和“技术高”的氛围中时,笔者及时给学生一个启发:“同学们,数学有很多种魅力,由于有了多媒体,我们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它的魅力,所以,我们应该向那些发明这些软件的科学家表示感谢,教师相信,你们将来一定会向科学家学习,不断创新,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4.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教师不仅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还能在课堂以外的地方,通过实践活动,有效促进立德树人落地生根。比如,笔者教学完“简单的资料处理”后,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任务:(1)对自己家中一日内所用的垃圾袋进行调查和统计;(2)对自家一星期内所用的垃圾进行统计;(3)对自己家中一个月内所用的垃圾进行分类;(4)对父母的垃圾袋使用有何意见?教师将数学知识的学习扩展到课外,并将其延伸到生活中,这会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他们身边,还可以让他们接受环境教育,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最终达到道德内化与知行合一的目的。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教师应德育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新教师(2023年12期)2023-03-14 10:11:29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