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洁
摘要:生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前提条件。文章以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为研究对象,详细剖析该地区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包括生态环境治理执法力度不严、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粗放式发展模式导致环境恶化以及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对策,如加大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执法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等,以期不断提高鄱阳县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质量、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治理;环保意识;生态农业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11-005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 文章标识码:A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1]。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既关乎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也关乎农村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有效治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不仅可以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态资源和旅游机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其次,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通过借助可持续农业技术,不仅可以实现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还可以保护土地、土壤、水资源生态系统。最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满足了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农村居民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还需要清洁的水、新鲜的空气和美丽的自然环境。通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保护他们的健康,同时还可为其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选择。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分析
近年来,鄱阳县立足新要求、贯彻新理念、勇担新使命、奋进新征程,全面落实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总的来说,鄱阳县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然而,在农村产业发展成果喜人的背后,还面临着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困境。
2.1 生态环境治理执法力度不严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执法力度不严。鄱阳县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保执法机构人手不足,执法检查不够频繁,容易导致监管漏洞,为一些不法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进而导致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逐渐恶化,包括水污染、土壤污染、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2.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大量的投资,包括水资源管理、土壤修复、农村垃圾处理、农村污水处理等方面。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尽管鄱阳县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相对于县城地区,鄱阳县农村地区仍存在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的问题,意味着许多农村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持来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滋生,影响着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纠其原因,主要是基层更依赖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但由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增加,这些拨款可能会被挤占,导致农村地区生态环保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难以顺利展开,也限制了农村地区推广绿色生态农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计划的能力。尽管一些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态环保项目,但社会资本的介入力度仍稍显不足,投资额度相对有限。
2.3 农业粗放式发展加剧环境恶化
农村地区的农业粗放式发展问题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第一,未能实现绿色生产方式。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常常依赖于大规模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虽然鄱阳县近年来深入推进了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数字化、品牌化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但这些项目的普及和实施还相对有限,鄱阳县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仍然依赖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持续的压力[2]。第二,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在鄱阳县部分农村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耕种和种植方式,依赖大量的人工劳动和传统的农业机械设备,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如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地的过度开垦,加剧了鄱阳县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2.4 企业漠视环保责任
农村企业发展过程中以经济为先,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农村企业存在不合规操作、忽视环保法规和生态原则等方面的问题,如乱排污水、非法开采资源以及不合理利用土地等行为,这些行为都对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2.5 农民生态环保意识较为淡薄
第一,农民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生态治理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寻求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一些农民未能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往往倾向于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甚至会在环境方面做出牺牲,如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乱伐乱砍等行为,对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第二,农民对于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缺乏了解、合作和行动,部分农民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视为当地政府的任务[3],而不是自己的责任,从而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忽视生态环保的重要性。第三,生态文明教育缺失也是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鄱阳县农村地区的環保教育较为缺失,农民缺乏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意识,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水平较低,使得农民难以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生态文明教育的不足也意味着农民难以获得关于生态环保行为和技术的相关信息,进而难以改变现有的环保观念和实践。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优化对策
乡村振兴背景下,鄱阳县坚持“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原则,坚定不移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问题,全力以赴、动真碰硬、务实扎实做好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面对以上生态环境治理中面临的困境,需要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优化。
3.1 加大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执法力度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鄱阳县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生态环境治理有效。执法是法律法规实施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加大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执法力度。一是可以提供足够的执法人员和资源,以确保相关执法部门能够有效履行职责。执法部门应该加强对环保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执法水平,以便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4]。二是应建立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确保执法过程的公正和透明性,以减少滥用职权和腐败行为。
3.2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需要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以支持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项目的顺利开展,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或提高环保资金拨款来增加投入,以解决农村地区环保资金不足的问题。资金可以用于改善水资源管理、土壤修复、农村垃圾处理、农村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政府还可以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政策激励,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
第二,需要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通常在水资源管理、土壤修复、农村垃圾处理、农村污水处理等方面存在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因此,政府应该在修建污水处理厂、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改善灌溉系统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同时,积极引入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例如,在水稻种植区,可以加大资金投入以改善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3 引入科學技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乡村振兴背景下,引入科学技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对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而言极为必要,这一举措有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需要转变以往的粗放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常常依赖大规模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通过引入科学技术,如精准农业技术、有机农业技术等,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此外,农村地区还可以推动农田多功能利用,充分发挥农田的生态功能,如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等,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5]。
第二,需要推动农业设备技术的更新。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人力劳动,同时可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负担。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支持和贷款政策的方式,鼓励农民购置和使用高效的农业机械和设备。此外,农村地区还可以引入智能农业技术,如无人机、传感器、物联网等,以监测和管理农田、水资源和作物生长情况,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从而实现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3.4 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相统一
如上述所言,在农村地区一些农村企业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保责任。为改变这一现状,政府可以积极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为那些采取环保措施的企业提供经济奖励,促使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应强化环境监管,对于那些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要加大执法力度,追求法律责任,确保企业环保责任得到落实[6]。
3.5 提升农民生态环境治理意识
第一,开展广泛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农村地区的环保宣传活动,向农民普及环保知识,让他们了解环保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包括生态文明教育、环保讲座、宣传册和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通过系统的宣传和教育,农民可以了解环保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支持环保工作。培训内容可以涵盖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后果、环保法规、环保技术和方法等,培训计划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和教育水平的农民,确保农民都有机会获得环保教育。
第二,建立农村社区的生态环保组织和合作机制。农民可以通过参与环保组织和合作社来实际参与生态环境治理,这些组织可以协调农民的环保行动,开展环保项目,如植树造林、水资源保护、废物回收等。通过合作,农民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环保效益。政府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村社区建立环保组织和开展环保项目。
第三,需要建立激励机制,以鼓励农民参与环保工作。政府可以提供奖励和补贴,以鼓励农村居民采取环保措施,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和改进等。这些奖励可以包括财政奖励、税收减免、资源补贴等。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农民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确保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文章在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对策,旨在促进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支持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合作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李玲燕,赵景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演化博弈仿真分析——基于政府-企业-村民三方常态化协同治理视角[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3,53(07):89-101.
[3]张可,王新波.马克思生态观指导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J].环境工程,2023,41(07):292.
[4]杜铭佳.法学视阈下乡村环境问题的协同治理机制研究——以雅安市为例[J].四川农业科技,2023(08):114-117.
[5]郑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法善治[J].环境生态学,2023,5(09):74-79.
[6]周南海,杨强.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治理策略[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16):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