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家风文化与高校党建工作的融合探析

2024-01-18 22:29:41袁梦成
池州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程 健,胡 兵,袁梦成

(池州学院a.组织部;b.宣传部,安徽 池州 247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1]。家风文化与高校党建工作融合,不仅有利于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而且能够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最终达到化人育人的目的,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立德树人的质量。

家风所蕴含的精髓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家风是家庭在代代相传的劳动实践和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是家庭美德、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和整体气质的集中体现,是家族成员在一言一行中体现做人做事、对人对己的价值约束和倡导,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其中蕴含丰富的立德、育智、友善、立品等核心思想,对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化、强化及深化意义,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2]。

1 家风文化与高校党建工作融合的重要性

家风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精髓所蕴含的育人思想,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培养新时代接班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高校角度来看,将家风文化贯穿于党建工作中,让受教育者自觉担负起优秀家风文化学习者、传播者、实践者的角色,有助于统筹各种育人资源、提升育人质量[3]。基于此,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家风文化教育与高校党建工作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1 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以优良家风涵养文明校风,能够在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中增强文化自信,铸魂育人,全面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质;能够弘扬爱国爱家、文明向上、诚信友善的校园风尚,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夯实大学生的思想根基。具体来说,家风所包括的无数珍贵文物、革命遗迹等,是师生党员接受家风文化教育鲜活的“教材书”,是师生党员进一步认识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师生在切身感悟中见贤思齐、筑牢根基、争做先锋[4]。

1.2 具有价值导向功能

党建工作是高校为党育才和为国育人的根本保证。毛泽东的“家风三原则”、周恩来的《十条家规》、邓小平对家人的要求、习近平对亲朋好友的告诫,等等,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树立了鲜明的价值导向,指导和规范师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使师生从各方面提升自己,在接受家风文化教育过程中,深化向上向善的价值意识,提升道德修养。

1.3 助力大学生成长

将优秀家风文化融入高校党建教育工作,整合学校内部和当地家风文化的资源优势,通过成立大学生“家风宣讲团”等方式,在普及家风家教知识同时,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形成更为有效的教育引导效果,促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克服身体、心理困难,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最终将新时代大学生培养成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有独立的人格、心理素质稳定且对社会适应能力强的新时代青年。

2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基层党组织不断将全面从严治党推深推实,坚持践行“强基础、提质量、创品牌”的行动方针,高校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逐步提升。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面对新要求和新任务,高校党建工作还存在着问题与不足。

2.1 服务意识有待提升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高校党建工作中,则是要求党员教师以服务意识开展日常教学工作,要求党员学生服务同学、凝聚同学。然而,就现实情况来看,少数党员入党动机存在盲目从众型、被动型、对党认识不足型和功利主义型,导致部分党员服务意识和能力相对缺乏,政治信仰不够坚定,定位模糊,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甚至极少数师生功利思想严重,借入党与谋求职业挂钩,为实现个人目的而入党。这些均与我党“服务人民”的宗旨相背离,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

2.2 党建力量有待加强

党务干部配备不足,队伍结构满足不了新时代高校党建发展要求。党务工作者特别是专职组织员未按规定落实配强,多是身兼多职,使他们的工作职责错综复杂,角色模糊,容易影响党建工作,导致党务工作不够规范,缺乏创新,对党组织的有关规定把握不准,甚至存在着对党建工作“能拖就拖”的错误认识。高校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多是兼职或临时负责,导致党建责任意识不强,业务能力不足。

2.3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不深

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国内外多种文化因素的不断冲击和影响下,党员干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导致开展的宣传讲解活动涵盖面不够广泛,造成传统文化融入党建工作受到条件制约。另一方面融入应用方式不当,单调教育和简单的灌输模式,不仅难以达到教育引导的目的,还极有可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叛逆心理,且未能创新模式,将传统文化打造成为专门的党建品牌的还不多,传统文化融入品牌建设的力度还不够,存在表层化现象,缺乏系统性。

3 家风文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路径

将家风文化贯穿于高校党建工作中,不断创新家风文化教育形式,将爱国爱党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效结合,通过课堂、组织生活等多种方式,提升党员干部的文化自信,让家风成为涵养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宝贵精神养分[5]。

3.1 融入思政教育教学

不断强化家风文化对师生思想、素质的提升效果,将优良家风文化贯穿于思政教育的教材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启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课一策”等,将传承优良家风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渗透到实际课堂教学中,不断强化师生的服务和担当意识[6]。一是成立家风文化研究中心,深入挖掘地方家风文化资源的精髓,融入理论和实践;二是打造家风专栏,举办家风文化系列讲座等,提升宣传效果;三是开发特色教材,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家风文化校本教材,不断强化家风文化在学校立德树人方面作用的理论研究。

3.2 融入组织生活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5],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服务和监督的重要形式,将家风教育融入组织生活,不断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与形式,构建“家风·党建”融合育人机制,开展“家风·党建”融合主题党日活动等,逐步形成“目标明确、内涵丰富、重点突出”的工作特色[7],让组织生活更有活力和吸引力。例如,举办“家风文化系列”专题党课,组织党员观看优秀家风家规影片,借助优秀家风家规动漫片及忠孝节义、善良诚信、谦逊有礼、克己节俭的家风故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实现“灌输式”到“沉浸式”转变,达到“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转变,使得广大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中,切身体悟到家风文化精神,不断补足“精神之钙”、筑牢“党性之魂”、点亮“信念之灯”。

3.3 创建家风党建品牌

做好党建品牌培育和创建,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在政治教育和锤炼党性中增强家风文化的育人功能[8]。一方面结合亮点打造“四要”,一是要突出家风属性,树立家风党建品牌、明确定位,体现家风元素的同时积极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二是要多主体共同参与,各级党组织各尽其责,突出师生党员的先锋作用,带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传承优良家风的建设工作中,定期开展家风主题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三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党建工作过程中所反映的问题,精心设计,让内容与形式更生活化、普遍化,能够使人产生亲近感,起到深入人心的作用;四是要彰显系统性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家风党建品牌的底蕴,例如,成立家风文化研究中心、打造家风研究专栏和开发特色教材等。另一方面把握核心体现“三力”,一是基于良好家风传承打造文化内涵,强化家风影响力;二是强化组织建设和党建品牌宣传,提升党建工作影响力;三是注重品牌价值,持续推进工作优化,发挥品牌影响力。

3.4 丰富家风党建教育载体

高校党建教育中通过“互联网+”融入优良家风文化[9],提升党建智慧,不断丰富“党建+”。借助新媒体,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师生党员搭建更加便捷的学习平台,让党建工作能够常态、高效开展。一是开辟家风学习专栏和专题,讲述身边党员事迹、播放优良家风宣传视频等,打造“微党课”“微阵地”“微榜样”“微服务”“微力量”的“五微一体”党建工作模式,形成以党为核心的凝聚力,确保最大化呈现党建工作的影响力;二是定期举办高校党建论坛,加强优良家风文化的整理与研究,共建各类家风文化馆,邀请专家学者为优良家风融入高校党建等建言献策,推动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高质量发展,让“党建成效”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增强家风党建的“活力”和“魅力”;三是开展家风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家风实践基地与思想认识提升相结合,突出政治教育导向性,在身临其境中触动思想,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更加理性客观、更加全面正确的思想认识。

3.5 创新家风党建工作体系

健全家风党建工作制度,构建“三项机制”。一是建立组织机制,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予以统筹协调和组织落实,各基层党组织予以具体执行;二是建立落实机制,因地制宜出台实施意见、实施方案、评价考核、激励督导等系列制度规范加以保障,明晰工作职责;三是建立宣传机制,营造全校“一盘棋”、领导带头抓、师生齐参与的良好氛围,让基层党组织在“做什么”“何时做”“怎么做”“做成什么样”的问题上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处处见规范”[10]。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红色家风,指明了高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成为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保障。不断探索将优良家风文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中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家风所蕴含的育人价值,推动高校丰富党建工作内涵和举措、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和质量,“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在中国教育“奋进之笔”中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