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励,宋群玲,李瑛娟,毛小凰,涂 伟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a.教务处;b.冶金与矿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3)
我国职业教育从层次走向类型,从政府主体走向多元参与,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式发展,建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等接连发布有关职业教育发展及其教材建设的相关文件,在加快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强调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呼吁加强教材规划和编写。新时代,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需要与职业教育发展同频共振,同步进入高质量建设精品期。比如,2021年10月颁布的首届全国教材奖,职业教育类教材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64项、二等奖252项。全国教材奖不仅是全国教材建设的最高奖项,也代表了国家对教材建设质量的重视以及高标准要求。教材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1],也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根基。教材既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专业群、专业及课程建设,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实施“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的重要抓手——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切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以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在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中也倡导,教材的改革要按照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编写或开发教材的顺序进行。可见,教材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切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数字化立体教材开发有近10年的历史,2012年在纸质教材上出现以注释标注的形式来增添拓展资源,如将一个名字解释或一个实验通过标注一个网络链接的注释,用户输入该网络链接的地址就可以获取到书本之外的信息。2014年随着二维码的应用普及,一长串网络链接地址转变为扫描二维码获取教材文本以外的拓展资源。2014年中国大学MOOC网站平台开始运作;2015年开始,各个高校制作的一批在线开放课程和教材率先上线中国大学MOOC平台,使教材与在线课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成为一体化1.0时代。随着时代发展,更多的技术应用倾向于教育领域,3D技术、AR教材、虚拟仿真等技术融入课程资源的制作,使教材和在线资源的内容更加丰富。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平台的资源认证标准和交易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一个重点任务则是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教材的改革应着力于:1)在教材内容上打破学科体系、知识本位的束缚,加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突出应用性与实践性,关注技术发展带来的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变化。2)完善教材形态,对经典的纸质教材,通过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纸质教材﹢多媒体平台”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体系。3)推广以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的数字课程,满足“互联网﹢职业教育”需求。
教育部《关于2022年职业教育重点工作介绍》提出,2022年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改革攻坚的关键年,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是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突破之一。
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应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以“做中学”为主体,突显教材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满足学生在工作现场学习的需要,及时反映行业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校企合作实现课程及教材内容的动态调整,使之真正成为产教融合的信息载体。
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需对接产业发展,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针对具体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引用企业真实案例,校企共同开发。同时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设计开发应围绕一个体系进行,其中包含活页教材、活页笔记、微课视频及其他颗粒化数字教学资源包,形成以纸质教材为基础,配套多媒体教学平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服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
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中的活页教材部分应具备“活页”和“教材”的双重属性。“活页”教材与普通教材不同,具有可拆解和可组合的特性,具备结构化、模块化、重组化及灵活性、趣味性等诸多符合项目教学和自主学习的特征,是极其优秀的承载形式;“教材”具备引导性、专业性、综合性和功能性等培训特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把教师安排的典型工作任务材料扩充为自己的“自主学习材料”,随着课程的结束最终以学生个性化的“一体化活页学材”形式呈现出来。
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应成为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工具:应匹配教学资源的同步建设,全力服务于“三教”改革尤其是教材改革的需要,以其开放性、交互性、丰富性和资源的扩展性等特点,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教材阅读和资源调取环境;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习惯,图文并茂,引人入胜,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实现自主性、探索性、协同性学习。
针对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笔者首先在当前国家教育政策指引下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厘清建构逻辑,全面规划资源建设并重点关注建设质量和应用机制保障,提出在教材建设任务中应重点关注以下3个方面。
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应围绕“一致对准,便于更新” “重育重实,建以致用” “数字创新,高效复用”3个策略进行规划,全力推进教师提升、教材建设、资源复用、教材出版并行的项目计划,从而助力取得关键性教材改革成果。
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进行设计时依据各个子任务划分教学任务,以任务书、引导文、指导书等形式将学习情境编制成若干教学任务,开发成手册式、活页式教材,满足教学需求,同时,也将课程资源群以AR的方式嵌入,形成视频、动画等多形式、立体化、可视化、交互式的新型课程。
以表的形式列出频次排名前10的关键词,表中包含关键词的中心度(表2)。中心度(Centrality)是指其所在网络中通过该点的任意最短路径的条数,是网络中节点在整体网络中所起连接作用大小的度量,中心度大的节点相对容易成为网络中的关键节点[15]。从表3中可以看出,“体育教学”频次最高,在检索文献中达到了183次,但它的中心度却不是最高;中心度最高的是“教学评价”0.35,频次44,这主要与本研究的检索策略相关;体育课程高频出现98次,高校出现80次,学校体育出现74次,普通高校出现74次,高校体育出现45次,所以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
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基本素养与要求较高,需要努力提升教材内容的原创设计能力及信息化改造能力,保障教学资源建设与教材内容的匹配,注重建设质量和应用性。
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完成之后将着力推进使用,提升颗粒化教学资源的复用度。在职业院校教材、课程建设和与行企接轨的应用方面,通过提升立体教材建设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关注度,以影响立体教材的实际应用成效。
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匹配教学资源的建设思路如下。
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坚持正确、科学、严谨、认真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活页式教材除了普通教材应具有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外,还应该面向需求,侧重突出其职业引导功能。培养学生通过教材了解职业特点,热爱职业岗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
教材改革实际上是对现有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重新梳理,要保证教材改革的成果优于原有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初期要对原有教材内容、课程内容进行完善和升级,结合新的行业发展、人才需求趋势,融入国家对职业教育新的要求。“一致对准”是指教材内容建设、资源建设都一致对准课程的人培方案,对准“职教二十条”,对准新的产业标准、职业标准。“便于更新”是指教材要模块化建设、任务式建设,方便随时更新最前沿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人才要求,紧跟时代发展,紧扣产业需求。
从双高院校建设标准来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首先要重“质”,其次要重“用”,“质”“用”并行,是资源建设出成效的关键。
从“三教”改革来看,教材改革最终推进的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如果新型教材建设不能优化课堂教学,就失去了建设新型教材的意义。“重育重实”中,“育”指的是育人,是课程思政“盐融入汤”的最终目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内容建设要把课程思政融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达到培养人、改变人的目的,而不能仅仅考虑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教授。“实”是指实践,立体化教材的内容应该实践多于理论,以实际岗位工作内容创设学习情景,以组织每个模块的内容,同时重视实践安全教育。
“建以致用”是指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要考虑课堂教学的应用场景,国家倡导的新型教材终究是要用于课堂教学的,如果和课堂教学脱节则失去了教材的最核心价值。教材开发初期,就要以“建以致用”为原则,统筹规划教材内容。
教材建设要充分体现数字化内容对教学的赋能,体现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优于传统教材的成果。因此“数字创新”是指创新思维设计有亮点、能教辅学的数字化资源;同时要选取能够体现专业特色的内容,着重呈现设计相关资源。“高效复用”是指,立体化教材资源建设要充分考量复用课程里的优质颗粒化资源,让教材的资源丰富起来,并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也要考虑新制作的资源便于教师多场景复用。
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是以纸质教材为核心,以教材文本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制成新型交互式数字化教材产品,应用于教学全过程。基础功能包含教材阅读和教学资源调用。
研究对比发现,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教材内容的主要差异体现在时效性、容量性和互动性这3个方面:
1)纸质教材从编写到审稿到出版,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书本教材中的内容可能早已经更新迭代。2)纸质教材限制于课堂教学场景使用,没有交互学习的过程,也不便于系统地扩展学习、跟踪检查学生学习行为。而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可以完全解决传统纸质教材的弊端,依靠完善的技术能力,打造图文、微课程视频、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和虚拟仿真等内容,为数字化立体教材提供海量的教学内容,通过在线学习平台阅读浏览,可以像浏览论坛一样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3)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支持内容及时更新,让学习内容始终同步于时代科学前沿。
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搭配移动端AR扫描功能作为创新教学工具,通过移动端App来实现教学资源调取。教材与App的融合使用是数字化立体教材产品建设的核心特色,App采用交互式开发,在阅读教材的同时,可以通过扫描书页上的AR识别图片,实现资源互联互通,资源管理后台可以与院校既有教学资源进行对接。
通过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与应用,形成职业院校数字化教材应用与教学示范,可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按照行业应用、企业实际需求和学生工作生活实际,全面推进育训结合、工学交替、在岗培养,推广学校教师和企业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度,学校和行业单位分别以教师岗位和职业指导岗位,打造双导师团队,通过现代学徒制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充分利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让学校数字化教学成为应用型实习实训基地,发挥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场所、设备、人员优势,面向全校专业提供数字化赋能,并辐射区域内同类专业和冶金类实训单位,形成一批基于数字技术的包括数字化课程、仿真实训课程等数字教学资源,形成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
通过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与应用,以数字化教学方法破解教师与行业实习实践的难题,教师可顶岗在行业单位进行应用实践教学,也可通过横向课题参与到专业知识及应用创新项目中,通过多种模式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借助院校师资、专业领域专家及研发团队参与学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过程,共同研究最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等数字教育领域的前沿应用;同时依托特色专业优势,共同开展相关专业领域数字教学资源研发,并系统推进成果转化,建立成果推广的合作共赢机制,实现共赢发展。
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应用于教学,辐射区域内同类专业院校的发展。通过数字化教学实践和运营,配合创业项目孵化,学校优质师资团队及优秀学生创业团队合作,面向区域行业、企业等组织,承接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等项目,为区域行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赋能,服务其转型升级,助力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