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云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通识与素质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3)
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要致力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全学生的人格,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网球运动的娱乐性较强,且兼具社交和健身功能,深受人们青睐。网球教学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逐渐占据了关键性地位。为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体育教育的要求,增强网球教学成效,高职院校要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采取有效策略对网球教学加以改革,促进网球教学充分发挥其育人功效,提高网球教学水平。
调查河南省郑州地区16所高职院校,虽然都开设了网球教学课程,但未能配备充足的师资,且设置的网球教学课时较少。从师资方面来看,高职院校网球专职教师的年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院校网球专职教师年龄结构
根据图1可知,在调查总人数中,30岁以下的网球教师占比40%;30~40岁的网球教师占比45%;40岁以上的网球教师占比15%。
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网球教师学历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网球教师学历结构
由图2可知,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最高学历为本科的网球教师有9人,在调查总人数中占比45%;最高学历为硕士的网球教师有11人,在调查总人数中占比55%。
本文调查的16所高职院校2022年选修网球的学生比2021年增加879人,由于人数较少,导致每个网球专职教师带的学生人数过多,无法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和训练,难以充分满足学生的网球学习需求,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网球教学的发展。高职院校设置的网球教学课时较少,一般在30个课时以下,而设置36个课时更为合理。这是因为网球教学包含丰富的技术内容,高职院校仅凭现有课时显然不足以支撑系统的网球教学,难以提升学生的网球技能。
高职院校开展网球教学,必须以网球场作为必备的教学和训练场所,同时要为学生的网球训练配备网球拍、网球等必要器材。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网球教学课程,但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院校建设的网球场较少,且现有网球场不够标准和规范,体育教师在开展网球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未能统筹运用室外网球场和室内场馆,未能根据各个网球场的具体开放时间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导致网球场的教学使用更加捉襟见肘。高职院校网球教学场地统计如图3所示。
图3 高职院校网球教学场地统计
图3显示,高职院校网球教学场地数量少于4块的学校比率为66.7%,5~8块的学校比率为22.2%,超过9块网球教学场地的学校仅有1所。教育部规定在校学生数量与网球场地数量之比为 1 000∶1,多数高职院校实际配置的网球场地数量显然不达标。高职院校为学生网球训练配备的器材质量较低,网球拍较为老旧且沉重,未购置超轻碳纤维网球拍;网球规格、质量不规范,非比赛用球,且缺乏弹性,越打越蓬松,不利于实现良好的训练效果,极易挫伤学生的训练积极性。网球教学对网球场有较高要求:通常,一个网球场仅能同时容纳4~6名学生开展网球训练,若一个网球场同时容纳的训练学生太多,不仅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训练效果,还会影响教学训练安全。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逐年增多,选修网球体育课程的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多,仅凭高职院校现有的少量网球场难以保障网球教学的高效良好开展,无法满足学生的网球学习和训练需求,甚至会影响学生参与网球学习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网球场陈旧老化也会为网球教学训练带来安全隐患。
网球运动作为时尚潮流的体育运动,娱乐性较强,且兼具社交和健身功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高职院校开展网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并增强其道德品质。但在现实中,部分高职院校采用单一的网球教学方法,秉持竞技体育的思想理念,片面强调技术教学,注重考核学生掌握网球技能的实际情况,但相对忽视引导学生了解网球文化,且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球礼仪,不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育精神和综合素质,难以促进网球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其育人功效[2]。
高职院校在开展网球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德育渗透,难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开展网球教学的实践中,未能实时关注并有效加强学生的体育道德建设。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组织网球教学德育渗透调查结果显示:仅有49%的体育教师在网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体育道德建设加以关注,仅有45%的体育教师意识到应该加强德育对网球教学的渗透。这表明该高职院校开展的网球教学片面重视技能教学,相对忽视德育渗透。另外,高职院校难以摆脱应试教育思维对网球教学的束缚,难以深化对网球教学的德育渗透。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错误地认为仅需做好网球技战术教学即完成了教学任务,未能意识到“立德树人”才是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无暇顾及德育渗透,未能将德育内容有效渗透融入网球教学的具体过程[3]。
高职院校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对网球教学进行改革,深入挖掘网球教学蕴含的思政元素,有助于培育学生的体育精神,并引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理念,促进网球教学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对网球课堂教学进行改革,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进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等多种网球竞赛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对网球学习训练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网球运动乐趣体验和学习网球运动的自信心,引导其形成良好的主体自觉:对网球技术进行模仿,对网球比赛策略和战术调整加以分析,通过自主评价实现对网球技能的良好内化,提高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喜爱程度,增强锻炼积极性,促进对网球运动的自发参与。在参与网球运动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实现对网球规则、网球礼仪以及运动道德等内容的良好内化,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终身体育意识[4]。
网球运动不仅具有外在的运动美,还具有内在的高雅美。网球运动洋溢着美感,富有节奏,观众在观看网球比赛时能体验到美感,并获得愉悦享受。高职院校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对网球教学进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审美,在网球课堂教学中渗透融入网球美学元素,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组织学生观看高水平的网球赛事,引导学生欣赏运动员在服饰、身材、步伐、动作、力量、对战策略以及精神风貌等方面的美感,能增强学生对网球之美的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审美水平[5]。
网球运动作为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结合,对运动者的体力和爆发力有较高要求。高职院校应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对网球教学进行改革,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网球运动,以促进其身体机能健康良好发展。高职院校在开展网球教学的过程中,可引进应用“快易网球法”和比赛法,能创设良好的集体运动氛围,并引导学生加强团队合作,激励学生砥砺完善网球技能,科学指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坚毅顽强的品质,形成敢于挑战和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并在刻苦训练和激烈比赛中,形成自尊自信的人格,养成尊重规则的意识,培育团队精神,进而增强体育核心素养[6]。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是组织网球教学活动的主体,在网球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的网球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网球教学的成效具有直接影响。对此,高职院校应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对网球教学进行改革,注重加强网球教学师资建设,综合考虑学生人数以及网球教学课时统筹安排,合理设置网球专职教师人数,提高体育教师的网球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确保其胜任网球教学工作,组织高效有序的网球教学活动。高职院校建设网球教学师资力量,具体可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定期对现有的网球教师进行培训,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深造路径。二是与其他高职院校加强合作,举办网球校际比赛,在锻炼并增强学生网球实战能力的同时,促进网球教师之间展开深入全面的沟通交流、相互砥砺和共同进步。三是在引进网球教师方面突破常规束缚,多渠道聘请高素质的专业网球教学人才,增强院校网球教学优势,对入职教师开展网球教学科研引导,提高其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四是从校外邀请网球专家开展讲座和座谈会,为网球教师创设咨询交流机会,组织网球教师参与相关考察学习,拓宽网球教师的视野[7]。
高职院校要在网球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增加资金投入,对网球教学环境加以改善。高职院校要重点加强网球场馆建设,按照学生数量与网球场地数量 1 000∶1 的要求,设置数量足够的网球场馆,必要时可以对其他类型的闲置运动场地进行改造,修建临时性质的简易网球场,供训练使用,有效满足网球课程教学的场地需求。高职院校要对附近的网球场馆资源进行充分开发,还可以在院校内修建网球练习墙,辅助网球教学训练。
高职院校要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清晰梳理网球教学的具体内容,实施合理的网球教学安排。一是合理选择网球教学形式。网球专职教师要考虑院校实际情况,将课堂教学、课外辅导以及网球协会辅导等教学形式结合起来,深化网球教学、网球辅导以及网球训练的具体过程。通过网球课外辅导和网球协会、网球俱乐部等辅导,巩固网球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延伸学生的网球训练时间,从整体上增强网球教学效果[8]。二是合理筛选和精心组织网球教学内容。在网球教学中,网球基本知识、网球规则、发球、正反手削球、网前截击、接发球等技术动作属于一般教学内容,网球专职教师要设立合理的网球教学目标,合理筛选和精心组织网球教学内容,考虑学生特点,对于发球、正反手削球等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应该在学生具备良好的球感之后,再引导其练习掌握。在网球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各项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便于他们课后开展独立练习。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网球运动基础,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训练计划,帮助其提高网球技术水平。对于高压球、挑高球、放小球等技术动作以及网球单打、网球双打等战术,教师要考虑课时限制,结合网球教学目标,形成合理的教学取舍。另外,教师要确定网球教学重点内容。在网球基本技术动作中,正反手击球占据着核心地位,因此,教师要将正反手击球作为网球教学的重点内容,组织学生反复练习,确保对该项技术的熟练掌握。三是科学确定和合理安排教学课时。高职院校要组织网球课程教学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科学确定和合理安排教学课时。例如,某高职院校的网球教学课时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某高职院校网球教学课时安排
高职院校要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对网球教学的具体内容加以优化,有效激发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积极性,通过网球运动有效增进学生的健康。网球运动的娱乐性较强,且兼具竞技和健身等特点,但初学网球运动的难度较大,极易引发学生对网球运动的抵触情绪和排斥心理。对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对网球教学课程的具体内容加以优化,创新网球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快速了解和熟练掌握基础的网球技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成就感,引导学生在网球运动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同时,教师可针对基础的网球技术动作,诸如拍球、接球、手抛球、颠球等内容精心设计趣味性较强的练习方案,增强学生对网球魅力的体验[9]。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精彩纷呈的网球赛事,为学生讲述网球发展的历史,介绍网球服饰和相关运动器械等内容,加深网球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喜爱程度。
网球运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领悟能力,并具备良好的运动协调性。每个学生在网球学习方面的天赋各不相同,在网球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感悟体验存在较大差异,教师沿袭传统的网球教学方法,难以促进不同学生取得良好的网球学习效果,且不利于学生网球学习的科学评价。为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网球教学,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在网球学习方面存在的差异,剖析不同学生在身体素质、性格特点、运动水平、接受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在网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为不同学生设定个性化的网球学习目标,制定科学有效、针对性较强的网球教学指导方案,促进不同学生均能实现良好的个性化发展,并增强其对网球运动的情感体验。对于运动基础良好、网球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深入挖掘其在网球运动方面的潜能,不断提高其网球技战术水平;对于运动基础相对薄弱、网球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激发其学习网球技战术的兴趣,增强其参与网球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开展网球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元化的网球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各项网球技能,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在网球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灵活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球教学,形成任务驱动,结合游戏比赛等方式,增强网球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同时,在网球教学中渗透融入网球文化、网球礼仪、网球道德以及体育精神等内容,综合运用教学案例、技能项目、比赛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观念,增强规则意识和体育精神,引导学生对网球运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10]。例如,体育教师可应用快易网球教学法,借助海绵球、低压球,引导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中实现打球过网,并展开多拍对拉,结合游戏比赛,通过乐享观念,有效加强学生对网球技战术的深入学习。
高职院校要对网球教学深化德育渗透,具体可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是讲述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以史为鉴,铭记国耻,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网球传入中国的历史,与鸦片战争有关。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沿海口岸用于通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外国的传教士、商人以及军人等群体将网球传入我国。体育教师要通过这段屈辱的历史,引导学生铭记国耻。近年来,我国网球体育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网球运动员在国际网坛上奋勇拼搏,为国争光。体育教师要通过我国网球体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励学生奋发图强。
二是引导学生加强对网球礼仪的学习和践行。体育教师要挖掘网球运动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学习网球礼仪,逐渐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和谦虚礼貌的行为习惯;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球运动学习绅士精神,以网球礼仪熏陶感染学生,养成文明风度;在向学生传授讲解各项网球技术之前,要先开展网球礼仪相关内容的教学,并督促学生践行网球礼仪,提高文明修养。例如,学生在练习网球时,遇到未将网球传送到位、对他人的网球练习造成干扰、误将网球打到对手身上、网球触网勉强得分等情况时,要及时表达歉意;别人帮忙捡球,或者指出自身网球训练存在的不足时,要及时表达谢意。网球比赛结束后,对战双方要握手致意,并与裁判握手致意等。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细节之处践行并内化网球礼仪,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三是引导学生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督促学生有序借还器材、及时捡球,引导学生在网球学习训练实践中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教师可组织学生按照学号顺序,轮流借还网球器材,并在日常的网球教学训练过程中,督促学生爱护球拍。多球训练时,学生打飞网球后,要督促学生及时将球捡回。网球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全班学生将球拍和球有序放回篮筐和球筐之内,再安排值日学生清点球拍和球的数量,确保还齐所有网球器材。教师要通过上述措施,引导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并形成爱护公物的习惯。
四是组织学生分组训练,引导学生形成团结互助的道德品质。教师在开展网球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据此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训练,以提高网球教学和训练成效。同时,通过合理的分组训练,拉近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学生对网球训练的获得感。另外,分组训练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助协作,引导学生形成团结互助的道德品质。
五是鼓励学生开展刻苦训练,养成坚毅顽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网球运动要求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网球训练,不仅要训练各项技术,还要锻炼并增强身体素质。教师要援引优秀网球运动员的真实案例,激发学生开展刻苦的网球训练的热情,引导学生在身体协调训练、平衡性训练以及多球训练中,逐渐养成坚毅顽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六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网球比赛,有效锻炼并增强其心理素质。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网球比赛,以激烈的网球比赛为载体,引导学生养成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不骄不躁的行事作风和遵守规则的诚信意识,通过激烈竞争和有效锻炼来增强心理素质。网球比赛不仅耗时长,且对网球运动员的体力消耗大,加上残酷的淘汰竞争,对参赛者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是严峻的考验。参赛者在关键局和关键赛点取得理想成绩,必须具备稳定从容的心理素质。但这种心理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锻炼。为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网球比赛,在比赛中印证对网球技战术的掌握,并有效锻炼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总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增强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德育渗透对于网球教学的重要性,紧扣网球教学训练的全过程,加强德育内容的渗透。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体育网球教学现状体现为网球课程教学缺乏充足的师资和教学课时,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网球教学缺乏良好的德育渗透。“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网球教学改革的育人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的道德自觉,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增强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此,高职院校要秉持“立德树人”理念,通过加强网球教学师资建设和网球场馆建设,实施合理的网球教学安排,对网球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网球教学,综合运用多元化的网球教学方式,对网球教学深化德育渗透等策略实施网球教学改革,据此提高网球教学的成效和水平,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