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带班,科学管理
【编者按】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与科学性同等重要。科学带班不是对规则和纪律的机械执行,而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深刻理解和对教育规律的精准把握。通过科学的方法,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潜能,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我估计我是一名年纪最大的新班主任了,接手新班,全新的工作岗位成为我日常思考频率最高的事,当班主任也是这一学期我收获最为丰厚、成长最为迅速的经历。
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我又收到了科任老师发来的求助信息:“余老师,您快来教室吧,孩子们根本不听说啊!”有时,学生甚至会打断老师的话语:“老师,您先听我说……”
面对这样一群小可爱,我怀着复杂的心情一脚踏进了他们的世界。
根据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影响与干预理论,通过正面引导与情感联结,能有效转化班级中的负面小团体,推动班级整体氛围朝着和谐与积极的方向发展。
小唐同学整天愁眉苦脸,行为反常。与她谈话时,我还未开口她便号啕大哭:“我觉得她们都在含沙射影地讽刺我……”难怪她上课时心不在焉。小刘同学说跑步时认真了就会被那几个孩子针对……
看来,懵懂的孩子们的确有些“跑偏”的地方,我需要将她们拉回来。从此,那几个有些强势的孩子便成了我重点关注的对象。我与她们一同观看视频、一起运动,还加强了她们的数学辅导力度。很快,她们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慢慢变成了我的“铁杆粉丝”。时机成熟,我逐步引导她们去做正确的事。不擅长拍照的我时常拍摄下她们阳光灿烂的照片,偶尔也拍下她们与同学、老师较劲时的样子,让她们自己对比、反思、改正。慢慢地,原本分裂的小团体逐渐融为一体,班级从此变得和谐了。
基于行为学中的“占用理论”,通过为学生提供积极的体育活动,能有效填充他们的空闲时间,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促进班级整体氛围的积极转变。
我将四月份的学习目标设定为“掌握一项体育技能”。我极力鼓励孩子们打羽毛球和篮球,抽出时间陪他们练习,并给有进步的学生购买零食庆祝。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
渐渐地,每个孩子都爱上了运动,人人有爱好,个个爱锻炼,特别是体质较弱的几个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一群爱打篮球的孩子在临近毕业之际还主动邀请高年级学长们打了一场友谊赛。
我积极向身边的同事学习,探寻管理班级的好方法。书中蕴含众多宝藏,介绍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文章成为我重要的学习资料。
拜读了许多家访案例后,我和科任老师们按从书上学到的方法走进孩子家中,他们表现出的惊喜和热情让我深感意外,第二天便迎来了孩子们争相邀请老师上门家访的热潮。被家访的这些孩子,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相比以前也有了极大转变。
为了搭建更为高效的沟通平台,我创建了班级老师群,主要做三件事:一是反馈当天的学生出勤情况;二是分享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为科任老师提供协助;三是共同找出每个孩子的优势和不足,协调安排学习时间,优先关注弱势学科。这样一来,所有学科齐头并进。通过不懈的努力,班级整体成绩显著提升。
在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遭遇了无数挑战,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成长。在毕业之时,那些被我“教育”过无数次的孩子竟成了对班级最依依不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