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艳芳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课程的育人功能呢?现根据对新课标的认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巧用教学策略,落实新课标育人任务。
一、结合最新时政,渗透数学强国思想,凸显育人本质
教师在了解数学学习的深远意义后,可以时常结合最新時政,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驱动力。例如,将“俄乌战争”引入课堂,借助分析“俄乌战争”的起因、结局等情况进行教育。首先,教师抛砖引玉:俄乌战争如今打得难分胜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俄罗斯国力的兴衰过程,深刻感悟数学发展对国力强弱、军事发展等方面的直接影响。其次,以数学小故事的形式分别讲述俄罗斯和美国的崛起历史:17世纪俄罗斯为了发展国力,颁布法律规定俄罗斯所有的贵族子弟必须掌握算术和至少一门外语,否则将被剥夺贵族特权;同时建立 “俄罗斯科学院”,引进培养大量杰出的数学家,等等。种种举措让俄罗斯迎来了数学领域的繁荣,从而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同样美国的崛起也得益于数学的发展:二战期间受到迫害的数学家和科学家大量涌入美国,这些人为美国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以“数说中国”的形式,通过数据的变化感受世界局势的变化及中国现代的发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进而增强为实现“中国梦”“强国梦”而学好数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打造高效课堂,落实新课标理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将“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小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重要任务,如何实现课堂教学“减负”“提质”“增效”呢?笔者结合城区的实际教学情况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课程目标细化,提高教学实效。
为了大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可以利用教研时间进行目标细化,备课研讨时按照总目标—学科目标—学段目标—教材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体系将课程目标进行分解,通过层层细化,逐一落实到课堂上。其次,利用课间等碎片化时间,研读单元课时目标,修订完善课时目标,力争将所有的课程目标全部实现。最后,课后及时反思、总结得失、完善修订目标,形成教学资源,进行同行共享。目标细化可以避免目标过于笼统、教学环节指向性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等情况,帮助教师既能从宏观上调控,也能在具体教学环节上有的放矢;目标细化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有助于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可谓一举多得。
2.“无纸化”备课,让学习变得生动高效。
现在是数字化时代,抖音、微信、自媒体等都可以引入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中一些枯燥、机械化的知识拍成视频,让数学变得简单、生动、有趣。例如,可以利用希沃白板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并体会“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无论形状怎么变化,面积相等”等几何与空间的相关知识;再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自带的程序,实现现场统计数据,一键生成统计图。利用学生身边的熟悉数据学习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鉴于多媒体的重要性,教师的备课可以采用“无纸化”备课,即课件备课。上课的内容全部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备课过程中采用“个人主备—集体研讨—个性化修订”的自主共享式备课模式。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负担,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又可使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3.打造生问课堂,让问题引领学习。
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创新人格的孕育。因此,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将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以青岛版数学教材为例,它只给学生提供数学情境,不给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倡导学生自己提问题,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以引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慧。“观察情境,提取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生每节课学习的必经之路。长此以往,学生必将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喜欢提出问题,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有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三、开展主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标强调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打破了学科界限,把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有机融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例如,科学中有关于方向的学习,数学中有二年级上册的“认识方向”、三年级下册的“位置与变换”、五年级上册的“位置与方向”等相关学习,这一系列内容可以进行学科融合,这样学生既能体会知识纵向之间的联系,也能感受横向学科之间的关联,从而发展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探究数学本质,提升学习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努力提升其发现问题本质的能力。一方面,加强基本功训练。基本功训练主要体现在口算和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可以让学生每天进行“三定”训练:即“定时”“定量”“定内容”的口算和笔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口算能力。另一方面,强化学习方法的探究。比如“凑十法”和“破十法”,所有的加减法运算包括多位数的加减法运算,都可以归结为20以内的加减法和计数单位的计算,也就是用“凑十法”和“破十法”计算有多少个计数单位;同理,“多位数乘法”是用乘法口诀计算有多少个计数单位,所以只要学生熟练运用“凑十法”和“乘法口诀表”,再加上计数单位,就能熟练进行各种运算。
五、推进单元整体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标指出,“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见,“零散的”“碎片化”的学习,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学中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大概念”。例如,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时特别容易出错,究其原因是缺少大概念的统领,没有发现其共同点。教学时可以引领学生用“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相同的”这一大概念去思考探究,并且利用“等比”递进结构图(见下图)表示。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李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