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益”网络求助文本语用身份和互文性策略研究
——以腾讯乐捐为例

2024-01-17 09:10翁林颖
滁州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互文性身份话语

翁林颖

早期的“微公益”强调参与主体的大众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微公益”完成了捐赠与新媒体的结合,成为泛指所有基于微博或其他web2.0服务(即新媒体)的公益平台提供微小的、在线的新型公益活动。“微公益”依托新媒体平台(尤其社交媒体)使用人际交往的路径进行项目传播与筹款,这彻底改变了公益传播的语境与文本表达规范。在网络交际语境里,一方面交际双方的“互动”是围绕着求助文本展开,双方言语交际行为更多是求助者借助话语策略建构语用身份实现筹款目的的过程,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使求助文本表意符号杂糅化,求助文本是语言文字和视觉图像为主体的多模态话语系统,因此互文性不仅是文本的基本特征,也是求助者建构语用身份向大众传递求助信息实现筹款目的的重要话语策略。国外对互文性和身份建构的研究屡见不鲜,如Lupu &Sandu研究了互文性与企业身份建构之间的关系[1],Bhatia提出交流过程互文性在身份建构中的作用[2]等。国内学者对文本中两者关系多集中在商务领域,如袁周敏、乌楠等均以企业年报等为分析对象,研究焦点多是微观层面的字词句图片等语言特征。学界过往研究多从叙事学角度阐释微公益求助文本的公益劝服方式,忽视了隐藏于求助文本中互文资源与语用身份的相关性。

本文有条件地择选腾讯乐捐平台上医疗救助与教育助学的求助文本作为研究语料,借鉴语用身份理论(陈新仁,2018)和语言顺应论的语境观(Verschueren,1999)建构“微公益”网络求助文语用身份的互文性策略分析框架,探究在网络与社会双重交际语境约束下的求助者在文本中如何利用互文策略建构哪些语用身份,不同的语用身份对交际产生哪些影响,希望此项研究能丰富和推进关于互文性与语用身份理论的研究。

由图3可知,结构不对称参数Δθ的存在,使得6个导磁爪距呈不均匀分布,即出现3段长导磁爪距(其机械弧度和3段短导磁爪距(其机械弧度且长、短导磁爪距交叉分布。假定永磁转子以转速nx(电角速度ω)相对于定子绕组顺时针旋转,在k时刻,永磁转子的N极或S极旋转至和段的电角度和经历的电角速度分别为:

一、语用身份与互文性的相关性

身份(Identity)是社会学一个重要概念,其概念范畴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变化形成身份本质观与建构身份观,后者认为身份建构是一个动态化的多元过程,之后学者特雷西 (Tracy,2002)从传播学视角将交际过程的身份分成两类:稳定性身份和情境性身份,既考虑到交际过程中交际者的社会性身份,也凸显了交际过程中身份的动态性变化[3]14-16。随着语言学跨学科发展,身份建构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走进语言学家的研究视野。语言学学者认为身份类型与语言选择是直接相关的,如广告劝说中的身份建构研究,商务会话中咨询顾问身份建构的动态性研究,机构话语的身份建构,但是对动态交际语境中身份的情景性、可变性与话语表达之间的联系缺乏关注。我国学者陈新仁提出“语用身份”,认为交际者会参照各种语境因素,会在社会身份资源里进行身份调整与选择,并对应地体现在语言形式的选择与调整上,达到交际效果[3]92-93。总之,语用身份的交际属性和资源属性解释了交际互动中身份多元可变性的原因。语境制约性和话语属性则指出动态语境中语用身份与话语之间具有双向建构的特征。对文本而言,语用身份有助于解读文本构建者的目的及动机,理解作者为何选择某一体裁和某一话语策略,即语用身份会影响文本构建者的行为,它与构建文本的话语策略的可选性直接相关。

互文性是所有文本基本特征,也是建构文本的重要话语策略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任何文本在生成过程中都会显性或隐性地“挪用”各种符号资源。广义互文性和狭义互文性,这是语言观差异造成互文性资源的识别与分类的不同。国外学者主要从文本本体出发进行互文分类,这也造成他们的分类标准操作性不强。我国学者辛斌从读者与分析者角度将互文性资源分为“具体互文性”和“体裁互文性”,前者指单个文本中明确标示出从他文本承接或借用的话语,反映了话语秩序内部的重新组合,后者指文本中不同体裁、风格或语域的混合交融,反映了话语秩序之间的变化和重新结合过程[4]。语用身份理论将身份建构与话语选择充分融合,文本生成过程可以理解为作者基于特定交际目的,从社会身份资源里选择语用身份,然后以原体裁为基础,使用互文性策略有选择地从其他机构话语中吸纳新话语组合文本,完成文本潜在的交际目的。

如文5:

二、“微公益”网络求助文本语用身份的互文性策略分析框架

交际者指话语的发出者和话语的目标接受者即受话者,顺应理论语境观强调交际者是语境动态建构过程的焦点或中心,本文交际者指网络求助文的发话者和网络求助文的受话者。

爱茉莉太平洋财报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化妆品营业利润为8.9亿元,同比增长43.5%,以雪花秀、赫妍为代表的高端品牌及海外市场的增长被认为是拉动业绩的重要引擎。另据欧睿调查显示,爱茉莉太平洋旗下的洗发品牌“吕”2018年1-4月在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了约45%,2014—2017年其在中国的销售额增幅达到了9 521%,年均激增358%。

图1 “微公益”网络求助文语用身份的互文性策略分析框架

(一)“微公益”网络求助文的交际语境

语境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语用身份理论中提出语用身份具有语境制约性的观点承袭了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ren,1999)顺应论的语境观。交际语境包括社交世界、物理世界、交际者以及交际者心理世界,以上既涉及静态的、已存在的成分,也涉及语言使用者主动操纵语境的动态成分[6]。

1.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

社交世界指社交场合、社会环境、规范交际者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准则[7]1,即 “微公益”存在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国社会长久来受儒家仁爱性善的思想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情怀的熏陶教化,扶助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行为已成为整个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文化规制。网络只是改变了话语交际发生的方式,交际者双方仍然是生活在具体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人,其思想行为依旧受到文化规制的制约。“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共善文化和互联网技术促发腾讯乐捐平台的出现,它不仅是“微公益”的实践平台,也能满足个人“博施济众”的心理。

物理世界主要指时间和空间的指示关系,即产生交际过程的时间、空间语境[7]2可指“微公益”的网络语境。腾讯乐捐将慈善捐赠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募款依托移动互联网这一交际信道,让异地性交际实现时间语境的即时性和空间语境的现场性,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公益传播的时空情境,让“求助者”和“救助者”“直接”互动对话建立信任关系,提高社会救助的效率与精准。

图片:蓄水脸盆+寒冬用瓶子倒水洗手的孩子

若p为奇素数,即apj=1,于是j=pn-1,2pn-1,···,pn,i=1,2,···,p.此时G有个p阶子群,真幂图P∗(G)不连通且k(P∗(G))=p+1.若p=(a)当i=0时,(biaj)2=a2j=1可得2阶元为a2n-1;(b)当i=1时,2n|j(2+2n-1),若2 ł j得到2n|2+2n-1,此时仅有n=2时成立,群G为M2(2,1)即二面体群,若2|j得到a2j=1,此时2阶元为ba2n-1,b.故可得当G/=M2(2,1)时k(P∗(G))=3;当G=M2(2,1)时k(P∗(G))=5.

2.交际者和交际者心理世界

“微公益”主要聚焦于某一具体的公益对象或某一群体,求助文本里都会披露详尽的公益事项资料和信息,诸如公益项目介绍、行动方案、善款使用计划、票据说明等。“微公益”网络求助文是求助者在网络交际语境的个体行为的展演载体,他们必须通过文本建构各种语用身份,传递自我诉求、说服大众,达到筹款目的。“微公益”网络求助文本指求助者用以实现筹款功能的所有符号的组合,一般以文字、图片为主体。网络文本内部表意资源的杂糅性让文本互文性以多模态存在形式越发明显,形成多模态互文性[5]。不同的语图内容及其“结合”方式亦是反映了话语秩序之间的变化和重新结合过程,应属体裁互文性的特殊形式,因此本文将多模态互文性单列出来。《慈善法》规定网络公益平台必须建构一个信息真实、流程透明的网络公益情境,同时法律也正式规定了求助文本主题和文本结构,一般包括如下模块:项目介绍,项目发起方、如何使用善款(项目预算)、票据说明等。基于“微公益”网络求助文本的结构特色,本文在借鉴陈新仁的语用身份理论基础上设计了“微公益”网络求助文语用身份的互文性策略分析框架(见图1)。

医疗救助与教育助学的发话者略有不同。医疗救助指为了实现个人或者其近亲属筹集大病医药费目的,以个人的名义或其近亲属的名义,撰写求助文在腾讯乐捐平台上发布求助信息,向社会不特定公众求助募款的行为,属于个人求助。《慈善法》规定,个人不能在公益平台上直接公开募捐,必须与公募组织取得联系,待双方确认项目信息后,在公募组织的指引下在公益网络平台发起求助募款项目。腾讯乐捐项目的流程表明平台只负责项目上线之前的形式审核,未介入募款互动过程,因此不纳入交际者范围。医疗救助虽然以个人名义求助,但话语发出者实际上是公募组织或非公募组织+个人,两者通过求助文本一同进入交际过程,存在复合交叉关系。教育助学指公益组织基于支持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求助文在腾讯乐捐公益平台发布求助信息,向社会不特定公众的公开求助募集财产的活动,属于定向募捐行为。教育助学的发话者是公募组织或非公募组织,以机构身份进入交际过程。两个项目的话语目标解释者即受话者都是社会不特定公众。

项目采用欧盟水框架指南(EU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的标准,在德国专家的具体指导下,在北京开展了6条示范小流域88km小型河(沟)道的生态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和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目的是修复和保持水体的生态功能,增加水体的景观和生态价值。

交际语境中的交际者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两类: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7]3。腾讯乐捐一大特色是依托受话者的社交关系链传播,旨在打造“互联网+信任”微公益募款模式,将慈善力量放大。受话者通过“分享”功能分享转发求助文本的过程本身就是建立在对求助文本的信任认知(即评判求助文本里文字、图片真实性的能力)和情感上的共情认同。信任是一种多维概念,指主体凭着对某一对象、观念的相信、信任而确认该对象、观念的存在,并将其纳入到生存当中来指导实践的一种精神活动[8]。共情强调一种无意识的、不自觉的与客体情感相融的情绪,强调对他人情绪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9]。为了实现文本里共情、劝说等语用功能,发话者需具备能够在文本中真实阐述求助事件的认知能力与建构适当身份激发大众信任与共情的情感能力。交际双方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公益实践行为的成效。

(二)“微公益”网络求助文本语用身份与互文性策略

发话者与受话者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是受话者与发话者撰写

猜你喜欢
互文性身份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跟踪导练(三)(5)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互换身份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谷歌退出中国”美方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