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海林,刘源荪,凌书辉(江西省寻乌县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2200)
急性脑梗死(ACI)是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闭塞或狭窄后脑血供不足造成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据调查,我国ACI住院患者患病后1年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分别高达14.4%-15.4%、33.4%-44.6%,给社会及家庭均带来沉重负担[1]。抗血小板为ACI患者抗栓治疗基础,其中以双抗疗法(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最为常用。双抗疗法虽能一定程度上抑制梗死灶面积扩大,但因该类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难以获取理想疗效[2]。尤瑞克林注射液是从尿液中提炼的蛋白水解酶,可加快血管舒张素生成,改善脑部血管血液循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有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拮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3]。鉴于此,本研究将分析双抗疗法联合尤瑞克林注射液对AC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ADL评分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95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n=47)、观察组(n=48)。常规组女21例,男26例;年龄44-79岁,平均(63.28±4.17)岁;发病部位:22例基底节,15例脑叶,7例小脑,3例脑干。观察组女20例,男28例;年龄46-79岁,平均(63.39±4.24)岁;发病部位:24例基底节,12例脑叶,8例小脑,4例脑干。两组相关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ACI符合相关诊断标准[4],经CT或MRI确诊;首次发病,发病时间<48h;本人或其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既往有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或颅内出血病史;伴凝血功能障碍;有明显出血倾向;其他部位存在急、慢性感染病变;对研究用药不耐受或过敏。
1.3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改善微循环、神经保护、调整血脂、降压、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常规组予双抗疗法治疗,其中氢氯吡格雷片(规格:75mg)1次/d,75mg/次;阿司匹林(规格:100mg)1次/d,100mg/次。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注射液(规格:0.15PNA单位/瓶)治疗,将0.15PNA尤瑞克林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静滴,1次/d。两组均治疗14d。
1.4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测评患者治疗前、治疗14d神经功能,总分42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评分越高。(2)实验室指标: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空腹时6mL静脉血,离心机以3500r/min速度离心15min,离心半径10cm,取离心后上层清液,保存于-70℃低温环境待检。①血管内皮功能: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一氧化氮(NO)浓度。②血液流变学指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检测仪测量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水平。(3)ADL评分: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6]测评两组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00分,日常生活能力越好则评分越高。
1.5 疗效判定 依据NIHSS评分及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分为四级,治疗后症状消失,NIHSS评分降幅≥90%为基本治愈;症状显著改善,NIHSS评分降幅≥46%为显效;症状有所减轻,NIHSS评分降幅≥18%为进步;症状未见改善,NIHSS评分降幅<18%为无效。基本治愈+显效+进步=总有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治疗后两组NO、VEGF水平均增高,ET-1水平均降低,且相较于常规组,观察组NO、VEGF、ET-1水平改善更优(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表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
2.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均降低,且相较于常规组,观察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
2.4 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ADL评分均增高,且相较于常规组,观察组NIHSS、ADL评分改善更优(P<0.05),见表4。
表4 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较,aP<0.05。
?
ACI作为神经内科高发危急重症,发病机制复杂且诱发因素较多,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后会造成偏身感觉障碍、偏瘫等临床体征或症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后复发风险高,已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病症之一。现阶段临床治疗ACI多在控制血糖与血压、调脂、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基础上予以抗血小板治疗。双抗疗法主要通过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两种药物达到治疗目的,前者能通过不可逆性拮抗血小板内环氧合酶表达,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以拮抗血栓素A2生成,发挥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后者能通过拮抗血小板GPⅡb/Ⅱa受体活性,恢复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发挥持久、稳定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但ACI病情复杂,仅予以抗血小板凝聚治疗难以获取理想效果,需联合其他药物共同治疗。
研究[7]表明,ACI发生及发展进程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关系密切,其中NO属血管舒张因子,可拮抗血小板凝聚、清除氧自由基,内皮功能损伤后其合成量降低,影响血管舒张,会加剧脑局部缺血状态;VEGF为梗死病理改变重要介质之一,其含量降低能加快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减弱血管恢复能力,使脑循环受阻,从而加重神经组织损伤;ET-1属缩血管因子,内皮功能损伤后其被大量释放入血,可介导血管收缩反应,减少脑局部血流,加剧梗死程度,增加神经元损伤。同时研究[8]证实,血液流变学紊乱能加剧血管内皮损伤,促进血栓形成,造成脑血管循环障碍。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组,观察组NO、VEGF水平更高,ET-1水平、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NIHSS评分更低,说明双抗疗法联合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ACI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状态,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原因为,尤瑞克林对神经有一定保护作用,可拮抗神经细胞凋亡,加快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迁移和增殖,发挥神经修复作用;且尤瑞克林属于一种蛋白水解酶,进入机体后,可促使激肽原活化,产生多种激肽类活性物质,结合相应的受体后可对机体信号传导途径产生影响,从而发挥舒张血管作用,改善脑组织氧供,促进血流灌注,进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9]。此外,尤瑞克林还能加快脑损伤新生血管生成,解除微血管痉挛,拮抗血小板凝聚,从而调节血液流变学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组,观察组总有效率、ADL评分更高,说明双抗疗法联合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ACI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可能为,尤瑞克林与双抗疗法联用可产生互补作用,能使抗血栓、抗血小板凝聚作用更显著,且尤瑞克林能开启侧支循环,增加脑局部血流灌注,促使脑神经细胞修复,从而能更有效地加快病情康复。
综上所述,双抗疗法联合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ACI疗效确切,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状态,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