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架构下的“粤港澳大湾区”报道研究
——以《中国日报》新闻文本为例

2024-01-17 02:09展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30期
关键词:中国日报粤港澳大湾

展悦

(广州华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1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7月提出“支持香港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战略中发挥优势和作用”。随后,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政策形式为保障,逐步推动大湾区的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我国主要的战略目标[1]。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的第一个湾区经济,以其出色的经济成就和强大的发展潜力吸引国内外关注,而如何向外界讲述好湾区故事,向国际社会展示具有无限活力与充满机遇的湾区,并弘扬中国区域具发展典范的湾区,同样是建设湾区的重要任务。

目前,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经济学层面,探究粤港澳大湾区计划的可行性;二是区域规划层面,将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三大湾区做对比,总结我国大湾区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相比之下,哲学和人文学学科的研究较少,笔者认为,大湾区形象是国家战略发展的缩影,也是国家新兴软实力的象征,媒体应通过语言的筛选、重组与呈现实现话语权和形象构建[2]。话语不仅是交流和社会行为的形式,同时也表达和传递了某种意图[3]。鉴于此,笔者从新闻报道的话语出发,探究其隐藏的隐喻架构,以及通过隐喻架构构建中国大湾区形象,以期为大湾区及中国国家积极形象自塑的话语构建提供参考,从而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故事。

1 语料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语料均来自中国日报网,以“Great Bay Area” 为主题词进行检索,选取2021—2023年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对外英文报道20 篇,参照隐喻识别程序(MIP)识别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隐喻架构。

美国语言学家莱考夫(Lakoff)与哲学家约翰逊(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We LiveBy)中首次提出隐喻概念,书中强调隐喻的本质,即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都是隐喻的[4]。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是思维问题,是基于语境与概念系统的跨域映射所实现的语言使用,隐喻不仅具有语言、概念和交际功能,并且还能够承载官方话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在交际中有效地发挥劝说功能[5]。《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这本书无疑对隐喻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书中难免有些概念解释得不够详尽、具体[6]。第一,书中没有就不同文化模式引起的隐喻差异给予过多解释;第二,概念隐喻可以理解为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映射,这种系统映射主要以语言表达为依据,但如何去识别语言表达中的概念隐喻却没有说明。为了更好地阐述概念隐喻,并系统性地识别隐喻,Steen 等学者提出隐喻识别方法,即MIP(Metaphor ldentification Procedure),此研究弥补了莱考夫等关于隐喻研究的不足,也为学者研究各类语篇中的隐喻表达提供了帮助[7]。

由于篇幅限制,笔者简要介绍MIP 的操作方法[8]:

(1)研究者需通读研究语料,对研究内容有整体的理解。

(2)词汇拆分。研究者需拆分词汇,并分析出语料中的具主要意义词汇,即构成文章主要内容的词汇。

(3a)分析以上词汇在语篇语境中的具体意义,即语篇中的词汇是如何通过当前概念域因语境诱发而向另一个抽象的概念域映射。

(3b)对比其他语境,以上的词汇单位在其他语境中的意义是否更为基本。

(3c)如果以上词汇在其他语境中的意义更为基本,并与当前语境产生的意义形成对比,且可以在比较中更好地解读当前语境意义。

(4)如果以上词汇均符合(3)中所述,就可以将这一词汇标记为隐喻性词汇。

本研究就新闻语料中出现频率较高的3 组喻架构进行分析,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第一,《中国日报》中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主题的报道,媒体主要使用哪些表层架构?第二,这些表层架构激活了哪些深层架构?第三,媒体运用以上隐喻架构构建了怎样的中国形象?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植物隐喻架构图

例1:More than 250 biotech-related enterprises havesproutedin the city,...

例2:Among more than 1,000 technology companies beingcultivatedat the 330,000-square-meter park,...

例3:They are beingnurturedat the Hong Kong Science Park—the city's flagship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s provider,...

例4:More than HK$40 billion has been raised by companiesincubatedat the park including biomedical technology firms,in the past four years,...

例5:China has made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integrating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nto avibrantworld-class city cluster,...

植物隐喻具备积极评价含义,媒体通过使用植物隐喻的表达方法,可使观众或读者感到植物发芽、植物成长、植物收获的生机勃勃景象,从而映射到体制改革、经济蓬勃发展、成果丰收的抽象域[9]。图1 为植物隐喻架构图,“植物架构”中包含植物的发芽(如例1)、生长、开花(如例2、3、4)、结果(如例5),以及植物生长的这几个源域。“sprout”原意为“植物的发芽”,在例1 中则隐喻为各企业的不断涌现;“cultivate”“nurture”“incubate”原意为“培养、孵化”,在例句中则表示各企业在大湾区的优化政策下蓬勃发展;“vibrant”原意为“生机勃勃的景象”,在例5 中则暗指大湾区背景下带来的各地区经济繁荣。以上例句进一步表明在粤港澳大湾区这块“肥沃” 的土地上,中国细心呵护、培养各企业的成长、发展,最后迎来大湾区内的各个地区经济繁荣的美好景象。

图1 植物隐喻架构图

2.2 建筑隐喻架构图

例6:Riding the wave of scientific R&D,Hong Kong,the nexus thatbridges(建筑基础)the mainland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is also expecting an outburst of high-tech players,especially unicorns,in the chip,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igital industries.

例 7:The delegation embarked … ,witnessing first-hand the achievements of Shenzhe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theconstruction(建筑成果)of the smart city as the core engine city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例8:Guangdong province is expecting to join hands with the Hong Kong and Macao … to accelerate theconstruction(建筑目标)of a world-class and well-developed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例9:It is understood that both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and tourism resources between Guangdong and Inner Mongolia havebuilt(建筑成果)a bridge for cooperation.

例10:In the past four decades,Guangdong has laid a solidfoundation(建筑基础)in quantitative accumulation.

例11: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has mapped out theblueprint(建筑设计)for development of the GBA,highlighting the promising future of the GBA.

根据Charteris-Black,源域在构建建筑隐喻时总是传递一个积极内涵,因为建筑架构倾向于表达对宏伟目标的渴望[10]。因此,此类语言表达会使读者理解建筑隐喻架构中的目标域中起到积极作用。图2 为建筑隐喻架构图,“建筑架构” 源域包含建筑的设计(如例11)、建筑基础(如例6、10)、建筑成果(如例7、9),以及建筑目标(如例8)这几个意象。“blueprint”原意为“建筑计划、建筑图纸”,在例11中隐喻为大湾区发展计划的提出是一项宏伟蓝图;“bridge”原意指“造桥”(build bridge),在例6 中隐喻为纽带——连接中国内地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桥梁,表明粤港澳大湾区中香港的地理位置是“建筑基础”,正是有这样的“建筑基础”(香港作为纽带),中国内地才可以更好地连接世界,快速发展;例7 中,我们见证了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宏伟蓝图下,深圳在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获得了“建筑成果”;同时,例8 表明我们的“建筑目标”旨在建设世界一流、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

图2 建筑隐喻架构图

以上例句表明在建筑架构中,“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为中国发展展示美好的建筑蓝图,各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不断创新、突破,为建造世界一流的粤港澳大湾区添砖加瓦。

2.3 交通工具隐喻架构图

例12:How far away is Hong Kong fromsteering into(交通工具的操控者)a new era in which driverless cars are intelligent enough to deal with ……

例 13:It will establish a green direction for quality development,accelerate(交通工具的动作)efforts to make breakthroughs in core technologies in low-carbon,zero-carbon and carbon-negative fields,and promote the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of energyintensive industries.

例14:Cheung believes that deeper collaboration among cities in the Greater Bay Area in data sharing and formulating industry standards can help Hong Kongmove faster(交通工具的动作)in the field.

例15:China will continue to focus on the real economy in pursuing economic growth,and move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toward(交通工具的行驶方向)higher-end,smarter,and greener production.

例16:More job opportunities will then be created by high-quality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mpanies,and high-quality startups may become the economicengine(交通工具的组成)to rejuvenate Hong Kong's economy.

图3 为交通工具隐喻架构图,粤港澳新闻报告中使用“交通工具隐喻架构”向我们更好地传达:大湾区内的各个城市(交通工具的操控者)不断借助创新型企业(引擎——交通工具的组成)加速大湾区(交通工具的动作)及整个中国的创新、智能、绿色化发展(交通工具的行驶方向)。进一步向读者呈现大湾区的蓬勃健康发展有能力为中国不同行业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也展现出高新产业在大湾区的活力。大湾区的建设不仅为粤港澳地区增添经济活力,也是对外的经济连接纽带,为国家内部与外部带来经济新动能。

图3 交通工具隐喻架构图

3 结束语

通过上述隐喻架构描述分析,可以总结《中国日报》通过使用“植物隐喻”“建筑隐喻”“交通隐喻”这些表层架构,激起了“中国是园丁”“中国是建筑师”“中国是驾驶员”的深层架构,尝试对内激发民族主义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对外构建良好大国形象。在综合国力渐增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中国首要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中国日报粤港澳大湾
三年变化,看消博会越来越“火”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漫画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汉语流行词汇英译问题探究——兼谈《中国日报》网站流行词汇英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