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英,包建华
(1.河套学院,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2.巴彦淖尔市第三中学,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口头程式理论及其方法论,又叫“帕里—洛德理论”,是由两位北美学者米尔曼·帕里和艾伯特·洛德基于口传史诗研究及相关田野观察而发展起来的一套分析口头传统的理论。帕里—洛德理论中表明“口头史诗的诗歌语法”建立在程式之上的,构成这种修辞语法的对应补充的,便是叙事语法,其构成单位称作“主题或典型场景”,口头程式理论主要研究对象为民间口传文学,程式、主题或典型场景、故事模式或故事类型为口头程式理论的核心概念。口头程式理论被应用于世界100 多种语言的口头文化流传研究当中,为探索原口头传统、口头史诗、口头诗歌的创作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中国,口头诗学在史诗的诗学分析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出版了诸多学术著作。由于内蒙古东部地区胡仁·乌力格尔经常采用长篇叙事诗的形式口述表达,因此,用口头程式理论分析其中的一些程式、固定题材,其中主题可视为胡尔奇在演述中运用的叙事单元。研究胡尔奇的创作手法,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口头程式理论可揭示胡仁·乌力格尔的表演、传播、创作变异等问题,标绘出新的探索方向。
口头诗歌演述中的诗行具有灵活性,它的生命在于演述。一旦它被口头诗人在演述中创作出来,它的音声也就随之消逝了。而将口头诗歌演述中的诗行精确地誊录下来,是对口头诗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在将口头诗歌演述中的诗行誊录下来的过程中,哪些要素被捕捉和保留下来,哪些要素被格式化了,这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话题,深深困扰着学术界。泰德洛克、伊丽莎白·芬尼等众多学者使用不同的工作模型,竭力将口头诗歌演述中的诗行完整而真实地呈现出来[1]。这为科学地研究胡仁·乌力格尔的诗行提供了一把钥匙,对誊录在书面文本上的胡仁·乌力格尔诗行与其相对应的演述中诗行存在的差异有了学理性的认识。对口头程式理论发展有重要作用的美国学者约翰·迈尔斯·弗里,在1988年指出口头程式理论的主题特点:“一是与其说它们是词组群,不如说它们是成组的观念群;二是它们的结构允许有压缩、歧分(分化、分解)、增补等形式上的变化;三是它们具有个别的、而同时又有预警关联的双重特异质。”[2]这些都说明主题的结构比程式更灵活多变。胡尔奇讲胡仁·乌力格尔时要把散文部分与韵文部分结合运用。其中散文部分主要叙述情节,推动故事前进;韵文部分应用在故事开篇、自然现实描写、故事英雄擐甲操戈、出征、战斗场面,以及心理变化描述、对话、胡尔奇的评价等方面,这些与口头程式理论的主题较好地结合。
部分胡尔奇在故事的开头,就把故事发生的地方用程式的语言交代出来,力求把听众吸引到故事情节中。除了进入故事的开篇以外,在开篇之后进入故事的开头应用,即故事分支开始或连接时常用。如甘珠尔胡尔奇情节转移程式中擅长于交代故事发生地模式。他在所说的“薛仁贵东征”故事中:
风从何来
从天际
接下来的故事
从江州福,龙门县[3]。
·甘珠尔胡尔奇在“七巧宴”故事中:
风从何来
从天轮
接下来的故事
从未散之席[4]。
·甘珠尔胡尔奇在“摇山洞”故事中:
云从哪里来
从无边的江海中
发生的故事从哪里说起
南面湖南的红阳关[5]。
上述例句中基本模式相同。这显然是“风—方,接—地名”或“风—天,故事—地名”或“云—江,故事-地名”的模式,在句法上利用了“主语+谓语”的故事模式。
上述交代故事发生地模式,也适用于其他胡尔奇的故事当中。铁木尔胡尔奇在“嘎达梅林”的故事中:
要说故事怎么发展的
过去的历史是事实的
要说发源地
从宽阔的达尔罕旗,
唯题论道
详细道来
从广阔草原的
达尔罕旗说起吧[6]。
却吉嘎瓦胡尔奇在“满都海薛禅的故事”中所说:
风从何来
从天际
接下来要讲的故事题材是
边疆的土默特地区[7]。
劳斯尔胡尔奇说书的“程咬金(Cheng yaojin)从医”的故事中:
风从哪里来
从天穹
详细道来
从威武的二龙山[8]。
胡尔奇讲述的胡仁·乌力格尔开篇的主题多种多样。有的胡尔奇把要说故事的历史渊源,要讲什么故事,古近代史,迄今为止的总体情况都交代了,然后再产生一个新的故事分支。例如:
甘珠尔胡尔奇在“薛仁贵东征”的故事第一章开篇时:
吒,故事传下来说
从亚摩司之地
如果事情没发生
再聪明的作家
绝不作假,
从司堂的地方
如果事情没发生
再聪慧的作家
绝不虚构。
胡尔奇甘珠尔在“七巧宴” 故事讲述中:
从姜司处出
如果事情没发生
再聪明的作家
绝不作假,
从姜司的地方
事出一回
从皇帝上朝
从衙门议事说起[10]。
交代说书历史的理由,从“司堂处出”改成“姜司处出”说起故事。
不同的故事文本中故事开头的主题几乎是相同的。都由说故事的理由及讲什么样的故事两个小主题组成。
第一个例子:
(1)说故事的理由:在亚摩司的地方,一旦出了事情
(2)故事的内容:在司堂的地方容易出事,因此唐朝的众臣……
第二个例子:
(1)故事理由:在姜司的地方,事出一回
(2)故事的内容:姜司处,事出一程,从一个皇帝,到亚摩司议事说起……
由此可见,这两个话题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但其详细内容,所表达的语言形式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
第一个例子中:
从司堂的地方,
一旦出了事情
聪明的作家,
绝不作假第二个例子中:
从姜司处,
事出一回,
从皇帝上朝
从衙门议事说起。
上述甘珠尔胡尔奇的故事开头的主题也出现在他的其他故事中。例如:“金树传”(中)故事:
玉石长出了
厚如墙
破取不用
不是玉就是石啊
玉石长出了
厚如膝盖,
破取不用
不是玉就是石啊
古代诸事
永远不说
他们的真假
始终模糊。
“七巧宴”的故事中:
破取不用,
厚如墙
破取不用
不是玉是石头啊
金树长出了
参天之木
在肥沃的大地上
根深蒂固
要说的故事是
清朝时期
出自朝代
起步于七巧宴。
虽然语言表达形式后两例比前两例多一些,但内容结构与前两例分析的“说故事的理由+说故事”结构完全相同。比如,在第一个例子中把说故事的理由写成诗时,除非发生了什么事情,否则任何一个聪明的作家都不会弄虚作假。如果你说亚摩司的地方真出了事,那么恰如其分地写就是写者的本事。古代学者向后世的听众讲述是作为听、学而遗留下的话。在第二个例子中,如果不讲述旧时的史诗,如果不当篇幅讨论的话其价值就会化为乌有。这一点,就像不知真假的事物,永远模糊不清一个道理。这种结构的题材,在其他胡尔奇所说的胡仁·乌力格尔故事中也多见。
胡仁·乌力格尔中存在着口头程式理论中的程式、主题等单位,它在胡尔奇说故事中作为稳定的语言单位或叙事模式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与古代英雄史诗相比,胡仁·乌力格尔的口头程式不够丰富和积极,因而主题语言形式也多种多样。这与胡仁·乌力格尔在形式上以散文形式为主、情节复杂有关,与古代传统的英雄史诗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