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防控

2024-01-16 05:44武正瑛
甘肃畜牧兽医 2023年5期
关键词:巴氏病原学病羊

武正瑛

(景泰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 景泰 730400)

副结核病,即副结核性肠炎,也称约内氏病,是一种由禽分枝杆菌副结核亚种引起羊、牛等反刍动物的慢性潜伏性接触性传染病。有研究发现羊和鸟类属于禽副结核分枝杆菌传播途径中的重要宿主群落[1]。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顽固性腹泻、渐进性消瘦和肠黏膜增厚等,且往往呈隐性感染,给畜牧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2]。该病的病原菌常分布于患病羊的肠道黏膜与肠系膜淋巴结中,往往随粪便排出,易污染饲料及其饮水等。临床调查发现,健康羊往往通过采食被污染的饲料等途径而感染,其中幼畜易感性最高。疫苗接种是防控羊副结核病的有效策略之一,为羊的健康及食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总结了羊副结核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与防控措施,旨在为羊副结核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1 病原学

副结核分枝杆菌是分枝杆菌属中的一员,属于G+菌,主要寄生在细胞内,一般在外界环境中无繁殖条件[3],抗酸染色为阳性;该菌的抵抗力较强,在外界环境中可存活数月至一年以上[4];该菌为需氧菌,最佳的培养温度为37~38 ℃,最适pH为6.6~6.8[5];副结核分枝杆菌一般为短粗杆状,常成纵排列,无鞭毛、无运动力。副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缓慢,难以培养,往往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草分枝杆菌素提取物进行培养,可延长培养时间。Mizzi等[6]研究发现遗传差异与副结核分枝杆菌特有的流行病学和毒力特征相关,这对羊副结核病的防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流行病学

羊副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为发病或潜伏感染的羊,不同阶段的羊均可感染,幼龄羊发病率最高,流行性较强。该病潜伏期较长,可达数月,有时甚至在2~3年后才会出现临床症状;该病分布范围较广,季节性不明显,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该病病原主要寄生在病羊肠道中,随粪便排出,可能通过污染水源、饲料及外界环境等进行传播[2,7],健康羊如果接触被污染的饲料或水源,可通过消化道感染该病;当饲草料不足导致羊营养不良时,羊感染风险加大[8]。李宇刚等[9]认为,针对该病防治,需要加强饲养管理水平,及时添加干草料,补充微量元素,定期检疫,并做好隔离工作,在提高羊免疫力的同时,阻断疾病传播途径。

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羊副结核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患病羊精神状态不振,被毛杂乱,可视黏膜苍白,食欲减退,初期体温升高,后期趋于正常,逐渐消瘦,有间歇性腹泻等。患病羊的粪便有腥臭味且含有泡沫,颜色一般呈卵黄色。随着患病时间的推移,病羊逐渐消瘦,出现贫血等一系列症状,最终可能会因脏器衰竭而死亡;还有少数病羊可能会继发肺炎等病症。另经解剖发现,该病的主要病变部位集中在肠道,而肠黏膜上的最典型病变一般在肠系膜上,肠系膜淋巴结发生肿大且质地坚硬;解剖还发现患病羊肺脏有出血点,出现局部气肿[10-11]。

4 诊断

4.1 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属于动物活体定性试验方法,是目前公认的方法之一。Hemati等[12]为鉴定绵羊和山羊群中副结核病的病原菌,开展了禽副结核分枝杆菌亚型的病原学检测。病原学检测主要包括常规检测、变态反应诊断与PCR检测。常规检测属于副结核病诊断的标准之一,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方法检测粪便中是否含有副结核分枝杆菌,此方法敏感性不强,但特异性极高[13],主要适用于发病前期,不适合发病中后期的患病羊检测。变态反应诊断是一种适合于大规模样本检测的诊断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14]。PCR检测属于副结核病诊断的另一种常用方法,通过PCR检测技术可以鉴定出样本中的副结核分枝杆菌。该方法的优点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及检测迅速等。同时,PCR检测体系的成功构建可为羊副结核病的病原检测、诊断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4.2 血清学检测

用于羊副结核病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补体结合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等。

4.2.1 补体结合检测 补体结合检测属于血清学检测方法之一,特异性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高,对于一些患病早期的临床样本可准确检测,但操作方法比较复杂,检测时间比较长,不适用于大规模样本检验。

4.2.2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ELISA是目前羊副结核病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在检测临床期感染动物时,敏感性比较高;在检测亚临床期感染动物时,其敏感性高于补体结合试验。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但易出现假阳性,必须进行区分。郑素琴等[15]认为ELISA是羊副结核病诊断、净化较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汪天杰等[16]研究表明,澳大利亚进境种羊中羊副结核病的阳性率为0%~2.92%。其中ELISA试验检出的阳性数量较多。因此在临床上,建议采用ELISA方法来检测羊副结核病。

5 防控措施

5.1 隔离

如果发现患有或疑似患有羊副结核病的羊,应及时隔离饲养,并进行诊断。若确诊患有羊副结核病,需及时淘汰处理病羊,且要对饲喂病羊的羊舍、饲槽及其他用具等用消毒药剂进行多次严格消毒,尤其是病羊粪便,必须经生物发酵处理后方可利用。同时,要对假定健康羊群实施2次/年的病原检测,经连续2次检测均为阴性的群体即可视为健康羊群。

5.2 净化与免疫

对临床症状比较明显的病羊和检测为阳性的羊应及时淘汰。如果采用的是集约化养殖模式,需要分开使用草场,同时要遵循“自繁自养”原则,引进的种羊需要隔离检疫,检测结果为阴性方可混群。此外要对羊群定期进行免疫接种,通过接种副结核灭活苗来增强羊群免疫力,预防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5.3 消毒

巴氏消毒法也是预防该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此方法可以消杀初乳或乳汁中的羊副结核病病原菌,对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7-18]。副结核分枝杆菌(Mptb)是包括牛、山羊和绵羊在内的反刍动物的约翰氏病的病原体。有人认为这种微生物与克罗恩病相关,而牛奶是人类接触这种微生物的重要潜在来源之一。巴氏灭菌试验是根据加拿大国家乳制品规范中规定的时间和温度标准进行的,其中常规批次巴氏灭菌方法为63 ℃下30 min,高温短时间巴氏灭菌试验(HTST)方法为72 ℃下15 s。Gao等[19]通过18次巴氏灭菌试验,包括7次常规试验和11次高温短时间巴氏灭菌试验,发现在7项常规批次巴氏消毒试验中,所有斜面或肉汤培养基中均未检测到存活者,11项HTST试验中有2项检测出Mptb幸存者;且当牛奶中存在≥105 cfu/mL的Mptb时,Mptb可以在HTST巴氏灭菌中存活。

6 总结

羊副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多呈慢性、隐性感染,给我国乃至全球养羊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针对该病的防控措施主要以预防为主,除了制定详细的检疫与隔离程序外,须定期对羊圈进行消毒,建议及时采用ELISA方法来开展羊副结核病的检测,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来增强羊的抗病能力,也可以在饲喂过程中添加黄芪、甘草等中草药增强机体免疫力,以降低羊副结核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提高规模化羊场羊副结核病的防控水平。

猜你喜欢
巴氏病原学病羊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可满足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需求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羊咳嗽怎么治
巴氏杀菌水牛奶在不同储存条件下微生物增长规律的研究
鸡伤寒和鸡白痢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病原学诊断
巴氏醋杆菌核酸修复酶UvrA对大肠杆菌耐受性的影响
十招巧识病羊
阿留申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六看识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