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琦 余维
重庆技能人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舞台上拼技能、比脑力、秀创意、展绝技,呈现向新、向前、向好、向上的蓬勃气象,通过重庆模式,助力金牌之路。尤其是擅长新技术的“巴渝智匠”,用手中的操纵杆、电子屏、编程器等不断突破技术技能的边界,在云端施展天马行空的创意,刷新大众对传统技能人才的认知。
一直以来,重庆制造业底色鲜明、底蕴深厚。2023年6月,重庆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数字重庆建设撬动制造业变革重塑,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随着数字重庆建设号角的吹响,重庆选手的技能水平也越来越高。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赛项与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高度契合,比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就是重庆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数字建造为产业数字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因为有强大的先进制造业支持,重庆技能选手也从“巴渝工匠”蜕变为“巴渝智匠”,加上科学的训练和高水平的专家赋能,团队整体实力有大幅提升。高超技能实力背后是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不断完善、技能人才与“重庆制造”共同成长的最好诠释。
重庆对接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全部世赛选拔项目、部分国赛精选项目和重庆特色产业,全面开展市级竞赛选拔集训基地(以下简称竞赛基地)建设,全市竞赛基地数量由35个增加到144个。相关竞赛基地建立了包括选手管理、训练管理、资源管理等在内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约束、保障集训的高质量开展,强化集训效果。同时,制度也为来自各单位的选手提供了公平、公正的训练机会和竞争环境,增强了选手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备战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期间,全市统筹实施选拔赛75场,超过1600人参加选拔,遴选758人进入市级集训队,开展包括技能、体能、心理等多科目训练,实施多轮次考核,最终确定参赛选手。集训过程中,一些项目通过将训练和比赛融为一体,为选手创造更加真实的竞技环境,提高选手的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同时,训赛一体也可以提高训练效率,减少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使选手能够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组建市级竞赛技术指导专家组64个,负责选拔集训工作的技术指导、选拔及考核技术工作文件的编制和命题等工作。同时,通过引进世赛专家、教练和行业专家,不断提升选手选拔和训练工作水平。竞赛基地还注重培养基地自身的高水平保障团队,加强集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的培养,为选手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聘培结合不仅能够提高选手的技能水平,还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竞赛技术骨干和专业人才。
竞赛基地、技术指导专家组、选手选派单位三方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落实责任,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形成有效的集训协作机制。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竞赛基地能够及时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掌握先进技术和工艺,为选手提供最新的训练设备和实践机会,使选手能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锻炼自己的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参赛期间,各集训基地、选手培养单位和相关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派出专人参与保障,重庆后方1000余人参与技术和后勤保障。1:12的选手和保障人员配比,为本次参赛提供了坚强的后援支撑。
在注重培养选手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提高选手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培养选手的工匠精神、职业操守、心理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重庆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以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技能旅学形式,做实做精“巴渝工匠”青年技能营活动品牌,不断增强青年技能人才的参与感与体验感。通过开展青年技能营等技能实践活动,激发选手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思”“技”并重的培养方式,培养出更多具备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反映出重庆技工教育在产业图景下的“专业”之变。在重庆50所技工院校中,目前共有27个专业、109个专业点服务于“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对标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技能培训领域同样锚定重点产业、紧缺职业、急需工种,整合培训需求端、用工需求端、培训供给端三方资源,促进“培训链”“就业链”有效融合,全面推行“岗位+培训+就业”“用工企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紧缺工种目录+培训机构目录+培训补贴目录”的3个“3+”组训模式,发挥各方资源优势,突出培训就业导向,提升培训针对性,打通求职、培训、招聘链条,促进供需双方有效配置。
从技能大赛看数字重庆,新重庆建设为数字技能人才厚植沃土,带动更多“巴渝智匠”把“一技之长”磨出来,把“一鸣惊人”创出来,把“一马当先”跑出来,68万数字技能人才作为数字经济发展“芯片”,活跃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集群,为重庆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提供坚强的技能人才保障和要素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