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云 张 勃
(1.西北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四川省达州中学,四川 达州 635711;3.西北师范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计划行为理论是美国学者阿耶兹(Ajzen)在理性行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为行为意愿在个人行为决策中起决定作用,个人的行为意愿又受到其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进而间接影响个人行为(见图1)。[1]根据计划行为理论,高中生研学意愿主要受到研学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因素的影响。研学态度是指高中生对研学旅行喜爱,以及有利程度的评估。主观规范是指高中生感知到研学旅行存在的社会压力。知觉行为控制是指高中生对研学旅行难易程度的感知。高中生研学态度越积极,他人的支持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越强,研学意愿就越强烈,反之就越弱。
图1 计划行为理论框架
社会认知理论是美国学者班杜拉(Bandura)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包含三元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自我效能感等内容。三元交互决定论指出个人与环境并非相互独立,个人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社会认知是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行为是社会认知过程中作出各种裁决的结果。[2]认知能力、信念、态度等人的主体要素会支配并引导其行为。[3]结合本研究,认知、态度、行为意愿三者具有递进关系,高中生研学认知决定研学态度,研学态度进而促使其形成研学意愿。
阿耶兹认为计划行为理论是通过增加“知觉行为控制”变量发展而来,同样也可以接受添加新的变量来拓展理论框架。[4]因此,本文结合社会认知理论,提出“研学认知”变量,以此来拓展计划行为理论,构建高中生研学意愿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见图2),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图2 高中生研学意愿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
H1:高中生研学认知显著正向影响研学态度。
H2:高中生研学态度显著正向影响研学意愿。
H3:高中生对研学旅行的主观规范显著正向影响研学意愿。
H4:高中生对研学旅行的知觉行为控制显著正向影响研学意愿。
调查问卷由简介、人员信息、构念量表三部分组成。人员信息包含年龄、性别、年级3个题项。参考阿耶兹的量表,[5]本研究的构念量表包含研学认知、研学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研学意愿5个潜变量,分别设置了3个语义题项,共计15个语义题项,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法对选项赋值(见表1)。
表1 高中生研学意愿的影响因素量表
调研组开展了两次调查,第一次为预调研,发放问卷50份,并参考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意见,修改题项表述,得到信效度较高的正式调查问卷。第二次为正式调研,以达州市高中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方式,现场填写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302份。
人员信息统计显示,在性别分布上,男生占50.25%,女生占49.75%;从年级分布上,高一学生比重为49.12%,高二学生比重为50.88%;从年龄段分布上,16岁比重为46.24%,17岁比重为43.76%,其它年龄比重为10%。由此,可以看出调查对象的人员统计信息分布较为均匀,具有良好的代表性。经统计得出,达州市高中生研学认知均值为2.99,研学态度均值为3.01,主观规范均值为2.95,知觉行为控制均值为2.89,研学意愿均值为2.93,研学意愿不高。
本文选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ɑ)对量表进行信度分析。构念量表总的Cronbach’s α为0.919。研学认知、研学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研学意愿五个潜变量的Cronbach’s α分别为0.791、0.749、0.764、0.832、0.754,均大于0.6,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卡方值受样本数的影响显著,在样本数较大的情况下,显著性P值几乎都会达到0.05显著水平,因此,本文并不以卡方值为唯一的参考指标。[6]参考相关文献,[7][8][9]整理出结构方程模型整体适配度指数标准。借助AMOS28.0软件对高中生研学意愿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进行拟合检验,得到该模型的整体适配度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模型整体适配度检验结果
吴明隆提到,假设模型与观察数据契合度检验应参考整体模型适配度指标值,当多数适配度指标值均达到接受标准,才能对模型做出适配佳的判断。[10]从表2可以看出,结构方程模型整体适配度指数均达到普通适配标准,本测量模型与样本数据可以契合,通过拟合检验。
在模型与数据拟合度可接受水平的基础上,还需检验各潜变量之间路径系数的显著性(p<0.05)来验证研究假设(见图3、表3)。
表3 假设关系检验结果
图3 模型路径系数标准化结果
知觉行为控制与研学意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10(p<0.001),高中生对研学旅行的知觉行为控制显著正向影响研学意愿,假设H4成立。知觉行为控制是影响高中生研学意愿的关键因素。高中生研学旅行的知觉行为控制越高,研学意愿就越强。达州市高中生研学旅行知觉行为控制的统计均值为2.89,知觉行为控制水平不高。通过访谈发现,部分调查对象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宽裕,缺少充裕的资金来支持学生研学旅行。此外,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压力,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学习任务,缺少空闲时间参加研学旅行。
研学态度与研学意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11(p<0.001),高中生研学态度显著正向影响研学意愿,假设H2成立。研学态度是影响高中生研学意愿的重要因素。此外,研学认知与研学态度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949(p<0.001),高中生研学认知显著正向影响研学态度,假设H1成立。研学认知是影响高中生研学意愿的重要间接因素。研学认知、研学态度和研学意愿三者具有递进的关系,高中生研学认知水平越高,研学态度就越积极,研学意愿就会越强烈。达州市高中生研学认知和研学态度的统计均值分别为2.99和3.01,研学认知水平不高,使得研学态度一般,进而导致形成较弱的研学意愿。研学旅行在达州市的推广还处于探索阶段,部分高中生并不熟悉研学旅行,认知水平相对较低。
主观规范与研学意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92(p=0.319),高中生对研学旅行的主观规范并没有显著正向影响研学意愿,假设H3不成立,这与计划行为理论不完全一致。尽管学生会充分考虑老师、亲人、朋友、同学的建议,但是社会压力只有在特定的组织情境中才能发挥其高预测作用。结合实际情况,高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思维、情绪、情感等得到发展。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自主的意识明显增强,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高中生出现较强的逆反心理,本能抗拒社会规范,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行为是受到社会一般意识的支配。[11]
达州市高中生研学意愿不高,影响研学旅行的成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拓展模型,定量验证了研学认知、研学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高中生研学意愿间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知觉行为控制是影响高中生研学意愿的关键因素,研学态度是影响高中生研学意愿的重要因素,研学认知是影响高中生研学意愿的重要间接因素,主观规范对高中生研学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通过结果分析,得到启示,即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行程来增强知觉行为控制、加大研学宣传来强化研学认知、增强情感渗透来培养研学态度三条路径来提升高中生研学意愿。
(1)合理规划行程,增强知觉行为控制
首先,降低研学成本开支。从研学旅行目的地来看,一些冷门城市和自然风光优美地区的收费相对较低;从研学旅行时间来看,旅游淡季的费用开支明显偏低;从研学旅行行程来看,合理地规划交通、住宿、餐饮、景点等环节,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开支。其次,合理规划研学时间。研学旅行前,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提前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研学旅行;研学旅行过程中,保证每天的实践活动不超过8小时,做到劳逸结合。最后,合理设计研学活动。根据研学的主题和目的,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来合理地设计研学活动,做到“量体裁衣”,让其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
(2)加大研学宣传,强化研学认知
作为深度融合研究性学习与旅游体验的校外教育活动,研学旅行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等共同努力来加大宣传,从而强化学生的研学认知。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加大研学旅行的宣传力度,利用本地新媒体开展研学旅行的矩阵营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研学旅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12]其次,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研学旅行分享、研学旅行征文等活动,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为研学旅行推行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最后,教师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为研学旅行实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增强情感渗透,培养研学态度
情感是影响态度形成的重要因素,只有让学生对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产生情感共鸣,喜欢研学旅行,才能够培养积极的研学态度。首先,教师深挖教材中地理实践的情感素材,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对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和价值认同。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增强沟通互动,促进情感交流,让其对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13]最后,教师模拟真实生活,创设情感情境,引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主题,聚焦情感上的共同点,让其对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