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真题视角 探索地理试题情境

2024-01-15 08:47蒋亚琴王凤飞
地理教学 2023年22期
关键词:试题变化情境

蒋亚琴 王凤飞

(1.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浙江 绍兴 312000; 2.浙江省春晖中学,浙江 绍兴 312300)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9年出版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说明》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此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高考试题的情境是通过文字、数据、图表的方式即纸笔形式进行建构的。高考命题离不开情境,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和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高考地理试题引入情境是为了在真实的背景下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让考生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使试题更有育人价值。

一、情境素材的选择:多样化、真实性

基于知识应用和产生方式的不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情境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生活实践情境,这类情境与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实践密切相关,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第二类是学习探索情境,这类情境源于真实的研究过程或实际的探索过程,涵盖学习探索与科学探究中所涉及的问题。学生在完成情境任务时,必须调动已有知识,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

高考地理试题情境一般可分为生活情境、生产情境、学术情境。以2023年全国卷(新课标卷、甲卷、乙卷)为例,选择题1~5题、非选择题36题为生活、生产情境;选择题6~11题、非选择题37题为学术情境。生活、生产情境素材接近学生实际生活,易于理解。但学生对学术情境比较陌生,面临阅读受困、理解力不足等问题。因此,理解试题情境是解题的第一步骤,具有重要意义。

【例1】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全球变暖背景下不同区域海岸线变化存在差异(见图1)。甲站监测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海平面的相对变化,乙站监测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海平面的相对变化。

图1 2022年全国乙卷第37题图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

例如,2022年全国乙卷37题(例1)是典型的学术情境,综合考查海岸线的变迁,对学生理解情境的能力要求极高。教师需要对学术情境进行二次加工,通过概念解释、表述转化、信息凝练、数据整合等方式,使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情境素材。首先,对该题的情境文字材料进行图文转换(见图2)。再对该题的情境设问进行整合,进行二次开发,更改为:(1)分析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垂直方向的变化;(2)分析冰盖消融导致的消融区陆面变化的方向;(3)描述甲、乙两地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差异;(4)分析甲、乙两地海岸线水平变化幅度的差异。

图2 转换后的试题图片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在真实的情境中,与人类社会真实、具体的实践联通。[1]因此,所有的试题情境都必须真实可靠。真实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从学科逻辑走向认知逻辑,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例如,2023年新课标卷“青藏高原的草毡层”、2023年全国乙卷的“龙里豌豆尖”等题都利用了真实的素材创设试题情境,设计真实的问题,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收获。

二、情境任务的创设:创新性、开放性

一般选择题、综合题是设置情境任务的两种主要题型。近期,地理高考(选考)试题尝试将绘图与地理写作作为情境任务,具有创新性。相较于单选题与简答题,绘图与地理写作借助文字、图像等多模态化的表征形式,可在标准化测验中收集考生的过程性表现数据。[2]此类任务可以考查学生能否将日常语言与地理学科语言进行有意义的联结,考查考生对学科大概念的理解,实现对考生高阶能力的考查。

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的综合题和野外题,均已要求学生绘制地图或用地理图表作答。在新高考的推进下,地理高考也开展了绘图题的命制探索。2023年北京、山东、湖南(例2)等地高考试卷中已经出现了绘制或补全图表的试题,实现了试题形式的创新。

【例2】甲河与乙河发源于某山地两侧。某科研小组调研发现,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等成岩作用相对较弱。下表示意两条河流河源段测量点的水位高程(见表1)。根据表1数据,请补充两条河流河源段的水位高程变化曲线和图例(见图3)。

表1 甲、乙河流河源段水位高程数据

图3 甲河与乙河河源段的水位高程变化曲线图

高考命题注重创设多样性的情境,同时也特别关注开放性、没有唯一标准答案的任务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例如,2023年6月浙江省选考卷第27题第(3)小题“有专家认为,‘南水北调’西线引水有利于黄河中上游流域的种植业发展。你是否赞同?试从水循环角度,说明你的理由”。2023年湖北省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卷第18题第(3)小题“该工程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创造了又一个中国奇迹,被新华社评为2021年度‘大国工程’。假设你是评委,请你给出推荐理由”。这类试题的任务具有开放性,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引领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从浅层思维向深层思维进阶,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并能够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新命题、新问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

三、情境问题设计:挑战性、待解决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并解决复杂的、结构不良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跳一跳”才能完成任务。高考地理试题情境具有挑战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展开对知识的理解、体验、评价,从而获得活化的、动起来的知识。

例如,2022年全国乙卷37题,试题设计了递进式带有挑战性的问题链,通过一系列进阶性的设问,要求学生综合内、外力因素,对不同地点海岸线变化的方向和幅度进行描述、概括和比较。该题目一境多问,让学生体会情境,融入情境,在情境中开展分析、综合、评价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从而引导学生突破“气候变暖必然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思维定势。

再如,近年来东西部电力供需方面出现新问题,即随着多种新能源发电比例的提高,发电量增加的同时,我国出现了西部“弃风”“弃光”等现象,而东部用电低谷时电力出现冗余,用电高峰时电力又十分紧张。在现实情境下,出现了新问题——从能源生产和消费的角度考虑,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是结构不良的、待解决的现实情境问题。2022年6月浙江省选考卷第29题(例3)设置了这一现实的情境问题。学生除了要掌握西电东送、跨区域调配等地理知识,也需要掌握储能技术、电能负荷的时间差异等其他学科知识,才能解决此类复杂的、结构不良的现实问题。

【例3】南方电网由广东等五省区电网构成,并与港澳电网相连,大规模的西电东送是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广东电网的调峰任务主要由西部送电承担,省内的火电、燃机采取昼启夜停的方式参与调峰,其承担的调峰量在电力负荷高峰季节较为明显。从调峰、调频、电网安全稳定性及经济运行要求来看,广东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是必要的。(图表略)

(1)说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东西互补性强的主要原因。

(2)根据表中信息,指出广东电网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合理性。

(3)分析广东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对“西电东送”输电效益的有利影响。

四、情境目的落实: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类认知的整个过程中,认知都有赖于情境,所知觉到的意义不可能独立于对情境的解释和适应。高考地理试题情境的最终目的是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内容只有与具体的试题情境相融合,才能体现它的素养意义,反映学生真实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例如,2022年1月浙江省选考卷第28题第(3)小题“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蔚山与大邱的工业布局优势”,2023年全国乙卷第1题“邵东打火机全产业链布局快速形成的主要原因”,2023年湖北省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卷第16题第(1)小题“说明A公司全面打通上下游资源的好处”均是以产业链为核心的试题情境。该情境反复出现是因为知识往往在情境中生成和显现,任何知识要具有生命力,都必须作为一个“过程”存在于一定的生活场景、问题情境或思想语境之中。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科技产业如集成电路产业,复杂产业如机械、汽车、飞机产业,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协作,从而促进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全球范围内的协作很容易受到钳制而处于被动地位,产业链显得更加重要,强调实现地域内(国内)的协作,以避免受到他国制约。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产业链相关的试题情境才反复出现在最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题中。

总而言之,情境是最好的课程资源,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任务是获得问题解决的良好途径。在现实的试题情境里,学生的理解伴随着情境发生深刻变化,有助于完成地理试题,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猜你喜欢
试题变化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从9到3的变化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这五年的变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