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材的思政教学资源探究*
——以上海版必修《地理1》和《地理2》为例

2024-01-15 08:47
地理教学 2023年2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上海育人

周 晶 王 辉

(1.上海市长征中学,上海 200333; 2.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上海 200241)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面向青少年的思政教育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青少年的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课程”的教学任务,更需要各学科“课程思政”的共同努力。

一、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历程

课程思政的系统研究始于2016年,之后迅速成为我国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抓手。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自此拉开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系统研究的序幕。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2]同年12月,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要求构建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3]2017年印发的这两份文件,从国家层面搭建了课程思政改革的顶层设计。

2018年之后,全国各地高校纷纷推进课程思政的改革探索,课程思政逐渐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要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4]《若干意见》将课程思政理念从高校推广至中小学。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5]2021年5月,教育部公布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确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提出要构建国家、地方、高校多层次的课程思政建设示范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6]至此,课程思政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整体战略部署,成为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抓手。

上海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课程思政的概念最早由上海市高校在2014年正式提出。[7]课程思政是上海在推进“学科德育”“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等德育综合改革进程中,从区域实践层面产生的工作理念。[8]2017年,上海高校课程思政的改革探索全面推开,确定复旦大学等12所高校为“整体试点校”,东华大学等12所高校为“重点培育校”,上海财经大学等34所高校为“一般培育校”,基本实现全市高校全覆盖。[9]2019年,上海启动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对入选高校每年给予200万元资助,力求所有课都上出思政味,所有任课教师都挑起思政担,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2020年,上海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国内首次推出课程思政的教学指南,打造课程思政改革2.0升级版。[10]2021年,上海为加强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成立上海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11]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纵深发展,将课程思政的改革适切地融入高校、中学、小学等各个学段。

在中国知网上以“课程思政”为主题关键词查询发表的学术论文,2017年为201篇,2018年为613篇,2019年为2545篇,2020年达到6532篇,2021年飙升至1.16万篇。不同学科的学者研究了不同课程、不同专业、不同高校、不同层面的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探索,充分反映了课程思政探索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和方向。

二、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思政研究亟待加强

课程思政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相比于较为成熟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思政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中国知网上,查询主题为“课程思政”并包含“中学/高中/初中/小学”的论文,截至目前查询结果仅有几十篇,与高等教育领域的查询结果相差甚远,反映出中小学的课程思政研究亟待加强。

中学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思政引导尤为重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规定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指导性,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明确规定了高中阶段各学科的思政育人导向,青少年的“三观”教育需要各学科的共同参与。在当前我国高中普遍存在着过于注重升学率、忽视思想政治课程的背景下,研究如何使思政教育融入其他基础学科,将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立德树人,将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上海版高中地理教材蕴含的思政教学资源

地理学在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中具有得天独厚、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2016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地理视角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当今时代面临的众多挑战,如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选择、资源短缺、城市发展、人口流动、环境污染等,为理解现代社会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会,构筑了宝贵的21世纪核心素养。[13]人口、资源、环境、灾害、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既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知识,也是当今时代面临的众多挑战,还是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思政观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材是高中教学的重要载体,既有传授学科知识的功能,也是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媒介。上海版高中地理教材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2021年秋季学期,上海开始首次使用上海版高中地理教材。教师需要重新学习和熟悉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等,需要重新思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重点等。本文梳理并挖掘了上海版高中必修《地理1》和必修《地理2》中蕴含的思政教学资源(见表1、表2),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和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提供参考。

表1 上海版高中必修《地理1》蕴含的思政教学资源

表2 上海版高中必修《地理2》蕴含的思政教学资源

四、结语

地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思政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出版的上海版高中地理教材,蕴含众多的思政教学资源。融入思政元素的高中地理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激发国土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文化自信,培育探究精神,树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防治自然灾害的人地和谐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研究深挖教材中蕴含的思政教学资源,研究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在课堂教学过程,命制融入思政元素的高中试题,充分发挥地理课程的立德树人作用,是新一轮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上海育人
上海电力大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