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利 张朝晖 张丽萍 钟金东 吴建顺 杨毅诚
创伤性骨折通常是由于各种机械因素导致的骨折现象。在骨折发生的同时, 患者通常存在其他机械损伤, 例如软组织损伤、血管神经损伤、内脏损伤等。最常见的创伤性骨折通常是由于意外事故或间接暴力所导致, 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易导致患者出现终身残疾, 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手术治疗为创伤性骨折常见的治疗方式, 其中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为主[2], 后者在应用过程中与前者相比具有控制损伤作用, 而且在手术过程中能够起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对患者疾病预后有积极作用[3]。基于此, 本研究选择医院2020 年1 月31 日~2022 年12 月31 日收治的80 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样本, 对外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可实践性价值进行探究, 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 年1 月31 日~2022 年12 月31 日收治的80 例创伤性骨折患者, 采用扑克牌法(红桃、梅花)将其分为研究组(红桃)和对照组(梅花), 每组40 例。对照组男25 例, 女15 例;年龄32~75 岁, 平均年龄(58.25±8.76)岁;体重52~78 kg,平均体重(59.25±6.25)kg;病因:高处坠落12 例, 跌倒10 例, 车祸18 例。研究组男26 例, 女14 例;年龄31~76 岁, 平均年龄(58.33±9.12)岁;体重51~79 kg,平均体重(59.33±6.56)kg;病因:高处坠落11 例, 跌倒11 例, 车祸18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研究在不违背医学伦理要求基础上实施, 且参与本次研究者对手术方案、手术内容、手术流程有基础性了解, 患者及家属表示自愿参与。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者;数据资料完整者;沟通能力正常者。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全身性感染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手术禁忌证者;拒绝医学观察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姿势, 并且给予患者臂丛神经麻醉, 完成麻醉后在患者发生骨折位置做一切口。完成切口后给予患者清创治疗, 做好清创周围的消毒工作。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患者骨折位置的临时固定, 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骨折端复位治疗。针对非开放性伤口, 在复位过程中需要于骨折远近端打孔置螺纹钉固定骨折线, 手术操作后, 检查手术骨折内固定的情况, 确保无异常后给予患者创面清洗, 并进行伤口缝合。
研究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手术前医生、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骨折位置及时止血, 并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给予全面检查, 做好患者初期修复工作, 并针对骨折发生位置进行临时固定。辅助患者保持平卧位姿势,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科学的麻醉方案, 完成麻醉操作后, 积极对骨折发生位置进行清创处理, 并且复位骨折断端。若患者骨折属于非开放性伤口, 在完成复位后需要在发生骨折位置的远处以及近处分别打孔, 将螺纹钉置入, 进行骨折线固定。借助C 型臂X 线机对整个对位断端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康复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满意度。①手术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②康复指标包括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③疾病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包括呼吸窘迫、感染、胸膜腔积液、骨折不愈合。④生活质量使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包括心理功能、社会活动、情感、生理功能、总体健康五部分, 各部分满分100 分, 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⑤治疗满意度由科室结合患者病情为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 问卷包括疾病治疗效果、安全性、生活质量情况。问卷最低分为0 分, 最高分为100 分, 0~59 分为不满意, 60~79 分为基本满意, 80~100 分为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切口长度(9.71±1.01)cm 小于对照组的(15.46±4.12)cm, 手术时间(62.20±8.47)min 短于对照组的(114.39±15.22)min,术中出血量(217.28±26.45)ml 少于对照组的(560.14±40.14)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cm)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研究组 40 9.71±1.01a 62.20±8.47a 217.28±26.45a对照组 40 15.46±4.12 114.39±15.22 560.14±40.14 t 8.573 18.950 45.109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康复指标比较 研究组体温恢复时间(5.62±1.25)h、骨折愈合时间(8.73±2.41)周、凝血功能恢复时间(13.66±3.40)h 均短于对照组的(12.20±2.31)h、(12.78±3.01)周、(32.04±5.60)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康复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康复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h) 骨折愈合时间(周) 凝血功能恢复时间(h)研究组 40 5.62±1.25a 8.73±2.41a 13.66±3.40a对照组 40 12.20±2.31 12.78±3.01 32.04±5.60 t 15.844 6.643 17.747 P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发生呼吸窘迫1 例(2.50%)、感染1 例(2.50%)、胸膜腔积液0 例、骨折不愈合1 例(2.50%), 对照组发生呼吸窘迫3 例(7.50%)、感染3 例(7.50%)、胸膜腔积液2 例(5.00%)、骨折不愈合2 例(5.00%)。研究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心理功能评分(85.07±4.65)分、社会活动评分(87.26±5.38)分、情感评分(80.51±5.13)分、生理功能评分(85.14±6.56)分、总体健康评分(88.22±6.5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7.28±4.36)、(77.19±4.54)、(77.37±4.28)、(79.36±4.51)、(78.84±4.33)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心理功能 社会活动 情感 生理功能 总体健康研究组 40 85.07±4.65a 87.26±5.38a 80.51±5.13a 85.14±6.56a 88.22±6.55a对照组 40 77.28±4.36 77.19±4.54 77.37±4.28 79.36±4.51 78.84±4.33 t 7.729 9.047 2.972 4.592 7.555 P 0.000 0.000 0.004 0.000 0.000
2.5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治疗满意16 例(40.00%), 基本满意22 例(55.00%), 不满意2 例(5.00%), 对照组治疗满意13 例(32.50%), 基本满意18 例(45.00%), 不满意9 例(22.50%)。研究组总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 P=0.023<0.05)。
创伤性骨折作为骨折类型中较为常见的情况, 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该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长趋势, 目前该疾病在治疗中多以控制创伤为主[4]。控制创伤目的是稳定患者伤情, 同时给予患者及时止血消炎处理,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评估, 依据评估结果为患者选择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手术方案。其中创伤性骨折外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治疗方式应用较多, 该种手术方式具有诸多优势, 主要体现在:①能够有效针对损伤情况进行控制, 减少患者出血量, 缩短患者手术时间;②利用外固定支架能够有效减轻机体损伤, 同时避免炎症反应, 对于加快患者血液循环、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有显著价值[5];③治疗过程中针对创面以及周围组织进行固定, 从而加快伤口的愈合。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相比, 外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更加具有科学性以及安全性, 能够加快患者疾病预后, 提高患者康复效果[6]。
分析此次研究结果发现, 研究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分析原因:针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给予外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治疗,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效果, 而且对患者疾病预后有积极作用[7]。现阶段, 针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在治疗中多以保持骨折完整性为核心, 以降低创伤为主要原则, 利用外固定支架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 能够使患者在短期内实现骨折的复位与固定, 进而减少骨折位移情况发生。给予患者早期骨折处理, 能够使骨折部位的组织屏障得以恢复, 进而避免患者出现大出血等情况。从安全性角度分析发现,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主要是由于外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治疗过程中能够针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早期复位固定治疗[8], 且骨折发生后断端活动会造成患者出现血管神经损伤, 早期复位固定进一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从而减少患者脂肪栓塞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情况发生。研究发现采用该治疗方法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明显更佳, 主要是由于利用外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能够对软组织损伤情况展开二期修复, 同时在修复过程中配合科学的康复训练, 能够有效提高康复效果[9]。李冬等[10]在报道中针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外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效果进行分析, 发现使用该种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短,而且安全性较高。这一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本研究对两种不同手术方案治疗结果的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研究组治疗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外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不仅能够提高创伤性骨折患者治疗效果, 还能够让患者更加认可临床治疗方案。为保证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 需要积极加强关于患者的康复指导工作, 结合患者实际病情, 给予患者科学的运动指导以及训练指导, 以此改善患者关节功能, 提高患者骨折部位愈合效果, 帮助患者更好更快地恢复健康[11-15]。
综上所述, 创伤性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治疗周期, 减少患者痛苦,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安全性高,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