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肺结核患者应用贝达喹啉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2024-01-15 10:59汤志森黄招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23期
关键词:贝达喹啉抗结核

汤志森 黄招美

结核病是一种临床慢性传染病, 当机体发病后可对多重器官造成感染, 主要发病原因与分枝杆菌密切相关, 其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为肺结核[1]。如果能够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 大多数患者可以临床治愈。然而,由于抗结核治疗方案不完善, 肺结核患者常会出现耐药性, 临床治疗难度较大, 因此对于肺结核患者而言,选择合适有效的药物极为重要[2]。贝达喹啉是临床一种抗结核药物,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其在临床中应用逐渐广泛, 且已有研究发现, 其对肺结核患者有良好效果, 但仍要更多临床数据支持[3]。对于肺结核患者而言, 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时, 患者可能出现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 虽然影响较小, 但对机体系统仍然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 由于其自身抵抗力相对较差, 合并症较多, 基础疾病较为复杂, 所以对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程度会明显高于年轻患者, 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4,5]。基于此, 本研究探讨肺结核患者应用贝达喹啉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旨为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2 年2 月于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感染科接受诊治的肺结核患者52 例, 患者均符合2017 年中华医学会《中国结核病病理学诊断专家共识》[6]的诊断标准, 有明显的结核病临床症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 例。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盐酸乙胺丁醇片250 mg+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300 mg+丙硫异烟胺片200 mg+吡嗪酰胺片200 mg 治疗, 3 次/d。用药24 周停止用药。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贝达喹啉治疗, 最初2 周剂量为400 mg/次, 1 次/d, 之后22 周调整为200 mg/次, 3 次/周, 用药24 周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对比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随访1 年,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6、12 个月的痰菌转阴率。

1.3.2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症状完全消失, 痰培养结核阴性为显效;症状好转, 痰培养转阴或较前明显下降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治疗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3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

1.3.4 分析肺结核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对比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和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指标, 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6、12 个月的痰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n(%)]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n(%)]

2.4 肺结核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单因素分析52 例患者中, 发生不良反应12 例(不良反应组), 未发生不良反应40 例(无不良反应组)。两组患者的性别、肥胖、治疗类型、吸烟史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组患者的年龄>60 岁比例83.33%(10/12)、肝功能疾病史比例75.00%(9/12)、饮酒史比例83.33%(10/12)高于无不良反应组的37.50%(15/40)、37.50%(15/40)、50.00%(20/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表4 肺结核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单因素分析(n)

2.5 肺结核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 回归模型中, 结果显示, 年龄、肝功能疾病史、饮酒史是肺结核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5。

表5 肺结核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肺部感染, 由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气道引起, 是一种传染病。中国是一个结核病高发的国家, 结核病的患病率很高[7]。肺结核发病后, 临床建议使用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患者, 可有效促进肺结核病灶吸收和肺腔闭合[8]。但是, 虽然临床对于抗结核药物逐渐普及, 但对于肺结核患者而言, 其对药物产生更多的耐药病株, 导致药物的干预无法有效治疗,甚至出现更严重的耐药性, 第一线抗结核药物, 如异烟肼, 产生多重耐药性, 临床上称为“多药耐药结核病”。这类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更加困难, 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9,10]。

随着对肺结核患者治疗的普及, 药物应用逐渐增多, 但其均属于抗菌/抗生素类药物, 人体对该类药物极易出现耐药性, 因此对于肺结核患者而言, 临床往往需对其行药敏试验, 根据药物敏感性为其选择适合药物, 已实现对应治疗, 临床常用药物包括莫西沙星、卷曲霉素等。肺结核患者应用药物治疗后, 疾病会得到一定的改善和缓解, 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 但仍存在部分患者经药物治疗无法获得良好治疗效果。近年来,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药物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贝达喹啉问世, 该药主要机制为:抗结核杆菌机制全新, 与其他相关药物不同, 其主要可与三磷酸腺苷(ATP)合成酶结合, 抑制质子泵活动, 抑制结核杆菌合成并诱导其发生凋亡[11,12]。本研究发现,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6、12 个月的痰菌转阴率分别为42.31%、73.08%、92.31%, 均高于对照组的15.38%、34.62%、61.5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46%高于对照组的57.6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析其原因, 可能是由于相较于其他药物, 结核分枝杆菌对贝达喹啉敏感性较高, 虽然在多数情况下, 该菌在机体ATP 合成酶过程中可能存在下调的情况, 但对于贝达喹啉而言, 其仍可在机体内与ATP 合成酶靶点作用, 但从其机制来看, 贝达喹啉与其他抗结核药物存在明显差异, 大多数药物在联合使用时可能仅会发挥一种药物作用, 但贝达喹啉联合治疗时其可发挥协同作用, 增强治疗效果[13]。此外, 本研究还发现,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 贝达喹啉是一种二芳基喹啉类研究型化合物, 其可特异性与分枝杆菌ATP 结合, 导致ATP 受到相应的抑制, 进而将治疗效果给予提升, 且临床安全性较高[14]。

不良反应是影响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15]。老年患者身体抵抗力差, 从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来看, 其在不同人群中也存在显著差异[16],并发症多, 患肺结核的风险高。同时, 结核病治疗过程中有很高的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这对患者的疗效、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17]。本研究发现, 52 例患者中, 发生不良反应12 例(不良反应组), 未发生不良反应40 例(无不良反应组)。两组患者的性别、肥胖、治疗类型、吸烟史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组患者的年龄>60 岁比例83.33%、肝功能疾病史比例75.00%、饮酒史比例83.33%高于无不良反应组的37.50%、37.50%、5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肝功能疾病史、饮酒史是肺结核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OR=2.284、1.689、2.370, P<0.05)。已有相关研究发现, 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机制主要如下:当药物进入机体后, 代谢场所为肝脏, 经其代谢后逐渐排出体外, 肝脏功能弱的患者无法将药物有效代谢, 且其对蛋白合成能力逐渐降低, 加之患者抵抗力较差, 所以相对于正常患者, 有肝病史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升高, 高达3 倍左右, 而年龄较大患者因其机体功能较差, 对药物的代谢较弱, 从而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8,19]。且目前已有多数研究发现, 肺结核患者用药后, 药物无法实现良好代谢, 机体无法实现良好的药物利用, 效果较差。且长期饮酒患者其肝脏能力也较弱, 对于摄入的药物的也无法良好代谢, 因此临床对于该类患者应加以防控, 通过降低用药剂量或其他方案, 提升其临床疗效的同时, 降低预后不良反应的发生[20]。

虽然本研究获得一定成果, 但仍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如:首先本研究对患者的干预时间较短, 可能存在部分患者未将巩固期治疗完成, 无法判定贝达喹啉的长期疗效;其次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 仅有52 例,经分组后每组仅有26 例, 对于组间数据差异可能会有一定影响, 导致结果出现误差, 因此, 在今后研究中,需通过扩大样本量, 对患者进行长期治疗和随访, 进一步分析肺结核患者应用贝达喹啉的治疗效果, 并对其预后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 肺结核患者应用贝达喹啉治疗, 临床转阴率相对较高, 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较高, 而年龄、肝功能疾病史和饮酒史是肺结核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临床应加以防控。

猜你喜欢
贝达喹啉抗结核
贝达喹啉药代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贝达喹啉血药浓度在耐药肺结核治疗中的变化及其与QTc间期延长的相关性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
贝达喹啉治疗耐多药及广泛耐药结核:一项来自法国的中期分析队列研究
喹啉和喹诺酮:优秀的抗结核药物骨架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新型多氟芳烃-并H-吡唑并[5,1-α]异喹啉衍生物的合成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主要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