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桂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对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均具有较大的威胁, 一旦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则需要及时实施治疗, 以便及时缓解症状, 提升其生存率[1]。目前静脉溶栓是诸多医生共同采取的治疗方式, 可使患者的生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2]。然而由于患者的临床基本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因而并非所有患者均能够获得良好的预后, 对此临床医生需要对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从而能够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3,4]。本研究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8 月~2022 年7 月在本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 例,依据临床结局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评分≤2分,48 例)与预后不良组(mRS 评分≥3分, 32 例)。预后良好组男28 例, 女20 例。预后不良组男21 例, 女1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 且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②研究方式得到家属及患者的同意。
1.3 排除标准 ①病历资料不完整;②脑出血疾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阿替普酶治疗, 采取静脉注射的用药方式, 按照0.9 mg/kg 的标准进行用药, 药物总量<90 mg, 其中10%在最初1 min 内静脉推注, 其余90%的药物在1 h 内静脉泵注。采用mRS评分作为评估行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工具, 通过出院后90 d 的电话随访, 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mRS 评分≤2 分判定为预后良好, mRS 评分≥3 分判定为预后不良。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 分别运用单因素分析法与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1.5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2 d、1 周及1 个月后NIHSS 评分, 依据NIHSS 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满分为42 分,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随着评分的降低而减轻。②分析患者预后的单因素。③Logistic 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取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2 d、1 周及1 个月后NIHSS 评分比较预后良好组治疗2 d、1 周及1 个月后的NIHSS 评分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2 d、1 周及1 个月后NIHSS 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治疗2 d、1 周及1 个月后NIHSS 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预后不良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2 d 后 治疗1 周后 治疗1 个月后预后良好组 48 3.26±0.14a 2.71±0.19a 2.27±0.13a预后不良组 32 6.18±0.29 10.28±0.31 14.87±0.08 t 60.159 135.447 489.395 P 0.000 0.000 0.000
2.2 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性别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年龄≥60 岁、体重≥65 kg、住院时间≥10 d、溶栓前收缩压≥140 mm Hg及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房颤动史占比均低于预后不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n(%)]
2.3 患者预后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 岁、体重≥65 kg、住院时间≥10 d、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房颤动史、溶栓前收缩压≥140 mm Hg 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患者预后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加, 随之而来的则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持续增加, 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分析原因在于老年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 无法进行适量活动, 同时患者未表现出典型的症状, 加之新陈代谢能力较弱, 从而使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等不良情况[5]。通过相关资料统计,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6], 若能够在患者发病早期使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则能够恢复正常的神经与血流, 避免出现组织水肿等不良情况, 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7]。依据相关学者的临床研究显示, 若能够在患者发病后3~6 h 接受到有效治疗, 则能够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及早介入静脉溶栓术成为临床主要的治疗方式[8]。本研究结果显示, 预后良好组治疗2 d、1 周及1 个月后的NIHSS 评分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溶栓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经临床分析显示, 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较多, 包括慢性疾病、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 随着病程的延长及不良习惯的不断增加, 会导致正常脑供血不足, 脑组织由于无法得到正常的血供, 从而出现坏死情况, 进而会发生硬化或血栓, 使血管管径变窄, 发生急性脑供血不足情况, 对患者的健康与安全均构成威胁, 因此及早实施介入静脉溶栓治疗可改善病情, 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9,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预后良好组年龄≥60 岁、体重≥65 kg、住院时间≥10 d、溶栓前收缩压≥140 mm Hg 及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房颤动史占比均低于预后不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体重、住院时间、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房颤动史、溶栓前收缩压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按照本研究结果及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 对于不同程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的治疗方式包括:①口服降压药, 降低并平稳血压情况[11];②采取对症治疗, 降低颅内压,并改善水肿情况[12];③预防泌尿系统与呼吸系统感染,使用针对性抗生素, 避免出现耐药性[13];④护理过程中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加强营养, 从而促进其恢复效果[14, 15]。
综上所述,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年龄、体重、住院时间、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房颤动史、溶栓前收缩压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但在以后的研究中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扩大样本容量, 并且对影响因素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 以便能够获得更佳准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