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基
〔摘 要〕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引领学生建构科学观念、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实践能力、树立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通过生本教学设计,从点燃学习热情,强化科学观念;创设活动情境,拓展科学思维;融合信息技术,深化探究实践;优化实验活动,培养态度责任等方面,探究小学科学课堂提增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科学;创造力;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4 055-057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几方面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提高学生创造力要从强化科学观念、拓展科学思维、深化探究实践、培养态度责任几方面着手发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点燃学习热情,强化科学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提升要从生本教育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建构正确的科学观念,在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学习。
(一)激趣导入,点燃热情
运用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启发诱导法,在指导小学科学课堂提升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在激趣导入的课堂教学设计中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在《种子发芽实验》一课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在聚焦新生命开始的课题中,抛出课堂实验教学的问题,即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然后引领学生以绿豆发芽为例,探索种子发芽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思考种子发芽可能需要的条件,并在对比实验中引领学生在不同条件下观察绿豆发芽的变化。在这里,创造力的培养主要是学生对种子发芽条件的探究,在激趣导入中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条件,并在亲身实践中验证自己想法是否正确。
(二)问题引领,延伸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需求是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为此,小学科学课堂创造力的提升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在问题引领下延伸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从“条件”的探究入手,结合文本中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尤其是侧重于从“条件”方面分析实验结果的出现需要实验过程中充分保障哪些必要的条件,如:
一是器皿必须是玻璃的,为的是方面观察;二是器皿大小一致,而且一个铺上一层土壤,一个不铺,方便对比实验结果;三是每个器皿都放3粒绿豆,保证条件一致;四是定期给两个器皿浇同样多的水,保障自然条件的一致。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观察对比实验的要求就是条件要一致,然后侧重于某个点进行定位观察,如本课的观察在于“发芽与土壤的关系”,在问题引领下让学生了解实验和认知实验的基本要求和流程。
(三)想象创新,升华热情
爱因斯坦说过,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小学科学课堂创造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学生的想象创新,要在强化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观念的基础上升华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点亮小灯泡》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立足于小灯泡点亮的基础实验中进一步思考,如何在点亮的基础上让小灯泡发生变化,如颜色的变化、点亮次序的变化、点亮时间的变化等。在学生的想象创新中进一步融入“红绿灯”的设计理念,引领学生在观察、学习和实践中升华学习热情,强化知识的梳理和整合。
二、创设活动情境,拓展科学思维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要教给学生活的书、真的书、动的书和用的书。小学科学课堂创造力的培养要在积极创设活动情境中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引领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实验中学习。
(一)充分投入材料,创设活动情境
林格伦提出,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體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领悟而告终。为此,小学科学课堂创造力的提升要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而这成功体验需要教师创设活动情境,在充分投入材料的前提下让学生去做、看、想、学。
例如,《用浮的材料造船》一课,主要从以下三个环节开展教学。一是情境的创设。在以背景音乐播放水的声音或浪花的声音中将学生代入水的世界,强化学生对“浮力”的感受,科学定位课堂教学的主题。二是材料的投入。在材料的投入中,教师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在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浮的材料有哪些的基础上适时并充分投入相关材料。三是学生体验。在学生的体验式学习中,通过学生自主“造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推进小组合作,深化活动创新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念提出要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建设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此,小学科学课堂创造力提升要在小组合作中深化活动创新,让学生在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中进行创造、创新。
例如,在《设计我们的小船》一课的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实验教学打破了个人思维的局限和不足,在创造和创新实践中,教师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是思维的拓展与整合。在小船的设计中既要集思广益,又要求同存异,不可能对小组每个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都直接采纳,而是要在思维的拓展中科学整合,形成统一的设计理念。二是设计的创造和创新。在小组合作中既要保证小船的科学创造,实现小船的基本功能,又要创新小船的设计思路,如外形、功能等,让小船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三、融合信息技术,深化探究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提出,要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拓展教学时空、共享优质资源、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因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创造力要融合信息技术,深化探究实践,在创新学生实践思维中实现学生有效学习。
(一)融合信息技术,拓展实践范围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教育教学要注重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和共建共享。为此,小学科学课堂提升学生创造力要在融合信息技術的过程中积极拓展实践范围,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
例如,在《电路出故障了》一课教学时,信息技术的融合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1.视频播放电路出故障的生活画面,引发学生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电路故障问题;2.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解决电路出故障的问题,并形成对知识系统化的梳理;3.适时播放电路出故障的不同情况,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情境及不同的故障问题,并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将学生的创造和创新思路在信息技术平台上进行演示,有效拓展实践范围。
(二)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思维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推进“教育+互联网”发展,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因此,小学科学课堂学生创造力的提升要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创新实践思维,引领学生在创新中实践。
例如,在“珍惜水资源”一课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创新实践思维的过程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实现文本内容学习的形象化,发挥信息技术动态化的优势,将文本内容以图片、视频等形式用于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看中思考,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实践认知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有效途径;二是推进思维创新的动态化,将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性思维在互联网中进行查找,在搜寻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了解当前的科技发展状态以及已经付诸实施的科学理念、科学思维、科学技术等,实现学生思维与社会发展的有效衔接。
四、优化实验活动,培养态度责任
《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态度责任的要求中强调,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科学本质及规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为此,要实现小学科学课堂学生创造力的提升,教师就要通过优化实验活动,落实态度责任,进一步活跃、验证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课前准备活动,活跃创新性思维
伽利略提出,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为此,小学科学课堂学生创造力的提升要在课前准备活动中引领学生认真观察与实验,在活跃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建构学生初步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在《了解我们的住房》一课教学中,通过课前准备活动的开展,在活跃创新性思维中建构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一是在生活中观察住房必须具有的结构和系统及其所在位置,在生活的观察中强化学生的认知体验,并在观察中思考房屋在建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二是在学生的模型建造中模仿再现住房的基本结构和所具有的系统,这个过程可以深化学生的记忆;三是提出个人的创新见解,并为此查找相关资料,初步论证见解是否科学可行。
(二)参与课堂活动,验证创新性思维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在指导小学科学课堂创造力提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要在手脑并用、手脑双全中优化实验活动,在落实态度责任中通过课堂参与活动有效验证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例如,《制作塔台模型》一课的教学中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模仿活动。通过模仿课本中塔台制作的过程实现初步的实验活动,完成塔台模型的制作,这个课堂参与的过程也是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的过程,是实现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过程;二是创新活动。在基本完成塔台制作任务以后,引领学生推翻传统的塔台制作的经验,在创新性思维的推理和实践中进行验证,将创新后的塔台进行展示,然后在师生互动中去评价创新塔台的优缺点,并在放大优点和创新点中及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严谨认真的态度落实每一份创造和创新的责任。
(三)课后改进活动,拓展创新性思维
巴甫洛夫提出,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为此,小学科学课堂创造力的提升要引领学生在课后改进活动中去认真研究、对比和积聚事实,并在此基础上去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评估改进塔台模型》一课教学中,课后改进活动的开展有效解决了因为时间原因对某些创新性思维探究不到位的问题,从三个方面引领学生个性化地探究与实践,一是在研究事实中验证创新性思维。通过学生在对生活经验的梳理和实践研究中进一步验证创新性思维,实现对塔台模型的实践化评估。二是在对比事实中改进创新性思维。通过实地观察或查阅相关资料,将塔台模型的改进工作融入实践化、科学化、创新化的优势,推进改进理念的实效化。三是在积聚事实中拓展创新性思维。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经验的积聚与整合为创新思维的拓展提供了宽阔的平台,学生在此基础上可以推进创新性思维能力拓展的“学真”和“求真”。
总之,小学科学课堂创造力提高要立足于生本教学基础,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尊重学情的基础上学生的拓展思维,引领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在生活中实践,推进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雷.拓展思维,激发创造:“双减”政策下提升小学科学课堂创造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7):87-89.
[2]刘冰.面向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科学课教学支架设计与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