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芳 欧阳良美 严瑞莹
静脉输液港即输液港植入术,是近年来新兴的输液辅助技术,适用于长期输液或化疗患者。研究发现[1-3],输液港属于中心静脉通路,能够减少液体外渗以及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和痛苦,因其留置时间和维护间隔时间长,可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因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差异,穿刺过程中输液港周围皮肤和底座游离,注射座位置深浅不一,部分护士穿刺不熟练,易出现穿刺失败,而重复穿刺对患者心理及生理造成严重影响[4]。既往多采用“三指法”先确定穿刺点,但“三指法”实施中食指遮挡视线,进针位置定位存在误差,增加穿刺难度[5-6]。研究发现,输液港注射座固定不稳定可导致护士针刺伤风险[7-8]。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进针方式尤为重要。C形固定卡环是我院设计的一款便携式固定器,为进一步了解C形固定卡环应用效果,于2022年1月-10月对100例行静脉输液港的患者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选择2022年1月-10月我院使用静脉输液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身体耐受性及依从性好;(2)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3)认知及精神状态正常;(4)具备正常交流沟通能力。排除标准:(1)存在造血功能障碍或免疫缺陷;(2)存在严重传染性疾病;(3)恶性肿瘤发生转移且预计生存时间不足3个月;(4)精神异常或交流沟通障碍;(5)存在相关手术禁忌证;(6)因各种因素中途退出/转院或随访脱落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32~82岁,平均(57.26±3.07)岁;婚姻状况:已婚39例,未婚11例;文化程度:小学7例,初中18例,高中/中专17例,大专及以上8例;疾病类型:胃癌17例,乳腺癌15例,肺癌6例,食管癌4例,其他8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0~81岁,平均(57.08±3.01)岁;婚姻状况:已婚36例,未婚14例;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20例,高中/中专16例,大专及以上9例;疾病类型:胃癌19例,乳腺癌13例,肺癌7例,食管癌5例,其他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两组均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即操作者双手佩戴无菌手套,先以注射座为中心,使用酒精消毒3次,消毒直径在12cm左右,再用碘伏消毒3次,直径10cm,待消毒部位完全干燥,铺设无菌洞巾。无菌区建立后选择2支无菌注射器,一支抽吸10ml生理盐水,一支抽吸5ml生理盐水,均排尽空气,夹闭针头延长管待穿刺。
1.2.2对照组采用“三指法”进行输液港底座固定,即用非操作主力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形成三角,稍微用力将中间皮肤拱起,并以三角内中心点作为穿刺点,将针头按90°中心点置入,达到输液槽底部后回抽血液确认穿刺是否成功,若穿刺成功连接准备好的10ml生理盐水注射器,脉冲推入后夹闭延长管,在穿刺针蝶翼下铺设5 cm×6 cm无菌纱布,以透明敷料固定并标注穿刺时间和操作者。
1.2.3观察组采用C形固定卡环固定。C形固定卡环(图1)制作:选择医院输液瓶底部塑料易拉环,裁剪直径2cm,开口0.5cm的C形固定卡环,卡环使用低温等离子灭菌,独立包装,一人一用。穿刺时,由操作者使用非主力手触诊,并确定输液港注射座及边缘,消毒皮肤后取出卡环,放置注射座上,卡环中间的圆孔对准注射座并紧贴皮肤,用左手固定卡环边缘并向下按压,右手持蝶翼无损伤针,通过中间的圆孔垂直缓慢刺入穿刺隔,并确认针头已达储液槽中,穿刺成功后经C形开口处取出卡环,采用 10 cm×11 cm 透明敷贴对蝶翼无损伤针延长管进行固定,完成后标注穿刺时间和操作者(图2)。操作者均接受系统输液港穿刺培训并取得资格。
图1 制作好的C形固定卡环
图2 C形固定卡环的使用
1.3.1穿刺成功率 记录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2次穿刺成功率及重复穿刺率。重复穿刺:即穿刺次数≥3次。穿刺成功判定[9]:回抽见血并确定针头位于输液港储液槽。
1.3.2疼痛程度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10]对两组穿刺过程中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值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强烈。
1.3.3患者满意度 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包括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及护士服务态度、专业素养等,总分80分,≥70分为非常满意, 55~69分为满意,<55分为不满意。该调查问卷Cronbach's α系数0.90,本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3.4不良事件 记录两组穿刺过程中及穿刺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护士针刺伤、感染、渗液及针尖脱落,并计算发生率。
表1 两组穿刺成功率的比较 n(%)
观察组穿刺疼痛评分为(3.76±1.09)分,低于对照组的(4.95±1.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5,P<0.05)。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n(%)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n(%)
输液港是目前临床较为新颖的输液管路技术,是一种全植入体内闭合输液系统,多用于需长期化疗或输液治疗的患者。该装置将各类型浓度、刺激性药物直接输送至机体中心静脉,不仅减少了重复穿刺风险,还可防止外周静脉炎、血管硬化以及液体外渗等,有效减轻机体损伤,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11-12]。临床实践证实[13-14],输液港具有较多优点,但其穿刺和置入仍存在部分缺陷,一方面传统三指法固定,周围皮肤容易受食指视野影响,手指固定较为松散,不易固定;另一方面受限于部分护士的专业水平和熟练程度,导致输液港穿刺时易失误,影响穿刺进度。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固定方式成为临床亟待解决问题。
陈慧等[15]曾将带耳柄环形固定扣用于输液港插针中发现,自制带耳柄环形固定扣能够提高输液港插针成功率且安全性好。秦秀凤等[16]发现,输液港较为特殊,需要长期安置于患者皮下,由于机体皮下脂肪厚度不一及护士操作手法欠缺,部分患者害怕疼痛,在穿刺过程中容易移位,增加穿刺失败及反复穿刺。而设计带孔不锈钢圆形垫片固定器,以原片固定进针位置,其准确性更高,能提高穿刺成功率。但因材料选择较为特殊,制作繁琐,成本高昂,不利于临床推广使用。本研究选择输液瓶底部的塑料易拉环制作C形固定卡环,取材方便,成本较低且制作简单,而其中的C形开口设计,方便在穿刺完成后撤除卡环。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重复穿刺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C形固定卡环用于静脉输液港穿刺中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分析原因:C形固定卡环相比于三指法,其穿刺定位更准确,而材料轻薄可塑性强,C形结构有利于调节卡环内径大小,更好的匹配各种型号的输液港底座,进而减少重复穿刺,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穿刺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C形固定卡环固定能够减轻穿刺疼痛程度,增加患者满意度。分析原因:穿刺疼痛与穿刺次数有关,重复穿刺并损伤穿刺部位可增加患者疼痛,降低患者对穿刺的满意度。传统三指法固定因视野遮挡,加之手法固定存在误差,此过程增加穿刺率,损伤穿刺部位,增加穿刺疼痛感。而C形固定卡环因固定精准,根据固定位置穿刺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加之材质光滑,不易对患者皮肤造成损害,减轻穿刺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C形固定卡环可以减少穿刺风险。分析原因:针刺伤是输液港穿刺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也是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危险因素。C形固定卡环简单便捷,可使用低温等离子灭菌,易消毒,避免感染,减少护士针刺伤发生,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静脉输液港穿刺以C形固定卡环进行固定安全性高,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减轻穿刺疼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制作简单,取材便捷,适合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