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芳敏 张立伟 杨 燕
尿路造口是指将尿路直接或间接开口于腹壁,以形成新的尿液排出途径,恢复机体排尿功能,多用于无法以尿路成形方法恢复排尿的膀胱恶性肿瘤患者[1-2]。周围皮肤管理是尿路造口患者临床护理、居家自护的要点,如缺乏及时、有效的清洁、护理,极易造成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如刺激性皮炎、红肿及感染等,导致患者康复进程缓慢[3-4]。健康宣教是尿路造口患者获取疾病知识、学习自护技能的主要途径。感官叠加教育策略是以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理念为基础而形成的健康宣教模式,从不同感官刺激视角实施宣教,强化患者对疾病知识、自护技能的掌握[5]。本研究探讨感官叠加教育策略对尿路造口患者周围皮肤损伤及自我护理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尿路造口患者102例。纳入标准:符合膀胱恶性肿瘤临床诊断标准;确定行尿路造口术,首次手术患者;认知、沟通能力正常;具备基础的自护能力;自愿加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随访无应答患者;研究期间病情加重或死亡及中途退出;伴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或其他恶性肿瘤;有精神疾病史;尿路造口后二次住院。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5.84±5.49)岁;造口部位:回肠膀胱造口27例,输尿管皮肤造口24例;造口性质:临时性23例,永久性28例;造口渗漏(3.18±0.85)次。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6.02±5.31)岁;造口部位:回肠膀胱造口24例,输尿管皮肤造口27例;造口性质:临时性20例,永久性31例;造口渗漏(2.93±0.94)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取常规宣教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感官叠加教育。
1.2.1成立感官叠加教育小组 小组成员均来自本科室护士,工作年限超过5年,护理宣教经验超过2年,护师及以上职称,熟悉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理念,熟悉尿路造口护理及并发症等内容,全程参与。共5名护士入组(设组长1名),小组成员负责收集患者资料、开展指标测评、确定宣教内容、优化宣教流程、组织健康宣教。正式实施健康教育前,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培训教师,培训方式为“流程图教学+操作演示”,包括感官叠加教育实施步骤,绘制相应流程图,据此介绍实施健康教育方法,配合操作演示保证教育效果措施、应该注意的问题,培训共2课时,结束后立即进行考核,考核形式为现场问答,全部答对即合格。
1.2.2感官叠加教育 经教育小组成员讨论,并向院内专家开展函询,最终确定从视觉、听觉、触觉3种感官实施叠加教育。
1.2.2.1尿路造口全感官体验 (1)模拟尿路造口:术前2d实施模拟尿路造口,确定尿路造口定位,即患者右下腹部,于定位点粘贴仿真尿路造口模型,展示造口袋,讲解造口袋粘贴、佩戴方法,造口袋内装入约占造口袋1/3的水,以模拟尿路造口术后状态。(2)造口日常体验:模拟尿路造口后,向患者介绍造口袋更换步骤、造口周围皮肤清洁、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等,指导患者在“模拟尿路造口”状态下,佩戴造口袋开展日常活动,如走路、站立、下蹲、坐位、爬楼梯、睡觉等,引导其体会造口术后感受,包括躯体不适、生活不便等,练习造口袋更换、造口周围皮肤监测等,尿路造口全感官体验持续时间为24h。
1.2.2.2视觉感官教育 (1)视觉-造口周围皮肤渐变图:护理人员根据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包括造口周围皮肤完好、皮肤糜烂且出血、周围皮肤颜色、浸渍/溃疡、组织增生变化,绘制尿路造口术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渐变图,共12张;术后1d发放给患者,引导患者观察造口周围皮肤渐变图,并进行比较。按损伤程度对图片进行排序,以呈现造口周围皮肤渐变过程,护理人员结合造口周围皮肤渐变图向患者介绍尿路造口术后造口皮肤损伤症状、危险因素,时间为20min。(2)视觉-“自护-皮损”双趋图比较:小组成员回顾性分析既往收治尿路造口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各阶段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分级(0~Ⅳ级,分值0~4分),绘制折线图,以呈现尿路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周围皮肤损伤变化趋势(图1)。引导患者观看“自护-皮损”双趋图,以了解不同自我护理能力尿路造口术患者周围皮肤损伤程度,分析其变化趋势,明确变化原因,如随病程延长,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升高,自我护理能力增强;引导患者再次观察“自护-皮损”双趋图,找出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周围皮肤损伤评级两折线变化趋势相反点并标记,分析得出“自护-皮损”变化趋势相反的结论,并解释自我护理对周围皮肤损伤的影响机制,时间为30min。
图1 “自护-皮损”双趋图
1.3.1周围皮肤损伤 教育结束1个月后,采用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6]进行评价,如造口周围皮肤持续暴露于尿液、黏液、汗液等体液中,伴有皮肤炎性反应、溃烂、继发性感染等情况,造口周围皮肤出现颜色变化、组织破损、瘙痒疼痛等症状,则判定为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统计出现周围皮肤损伤的患者例数,计算发生率。
1.3.2自我护理能力 教育结束1个月后,采用李雯雯等[7]汉化、翻译的造口患者自我照护指数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自我照护维持、自我照护监测、自我照护管理、自我照护信心4个分量表,共32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分值范围1~5分,总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护理能力越高。
观察组周围皮肤损伤4例(7.84%),对照组13例(25.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8,P<0.05)。
表1 两组教育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的比较 (分,
造口周围皮肤损伤是尿路造口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朱倩等[8]研究显示,尿路造口是造口周围皮肤潮湿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应加强尿路造口患者周围皮肤管理。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周围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感官叠加教育策略可减少尿路造口周围皮肤损伤。通过周围皮肤渐变图,展示不同损伤程度的造口周围皮肤,形成视觉冲击,使患者对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危害有深切感知,可激发其造口周围皮肤管理及损伤预防意识;同时,比较不同损伤程度的造口周围皮肤,明确其特征,便于患者掌握皮肤评估、监测要求,提升其监测、管理能力,强化周围皮肤损伤预防效果。此外,引导患者实施尿路造口全感官体验、“自护-皮损”双趋比较,能促进患者掌握尿路造口自护知识及操作,有效预防风险因素,实现对造口周围皮肤的有效管理。潘璇璇等[9]在肠造口患者中应用UV打印图片联合仿真模型,通过UV打印图片展示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并配合相关知识介绍,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造口皮肤评估工具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可减少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损伤。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感官叠加教育策略能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其原因:借助仿真尿路造口模型实施尿路造口全感官体验,为患者佩戴尿路造口模型、注水造口袋,并在此状态下进行日常活动,实现对尿路造口术后感官体验的有效模拟;通过尿路造口全感官体验能强化患者对造口袋佩戴、维护及更换、周围皮肤监测的认知,便于掌握相关操作,提升患者自我照护维持能力、自我照护监测能力,显著增强其自护信心,自我护理能力显著提高[10]。何莲娣等[11]研究显示,造口术前应用仿真造口体验,引导患者提前感受造口携带生活,并学习造口自护技能,干预组造口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本研究借助造口周围皮肤渐变图实施视觉感官教育,通过展示不同损伤程度的造口周围皮肤图并引导患者观察,使其掌握相关表现或特征,如颜色、浸渍等,明确患者自我照护监测要点,提升其照护管理能力。此外,对尿路造口患者实施“自护-皮损”双趋比较,引导患者分析自我护理能力与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潜在联系,并结合相关文献和案例辅助分析,增强患者自我照护能力的意识,促进自我护理能力提升。
综上所述,感官叠加教育策略在尿路造口患者中的应用,能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造口周围皮肤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