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王树根
郓城县人民医院骨科,山东菏泽 274700
肩袖损伤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肩关节疼痛性疾病,据有关调查报道认为,该病发病率高达50%以上,对患者的肩关节功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既往临床工作中所采取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尽管可修复损伤的肩袖情况,但本身损伤相对较大。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微创技术水平也不断升高,采用关节镜技术实施肩袖修复已成为目前效果突出的一种手术方法,不过本身该手术操作较为复杂,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关节解剖结构较为复杂,这也使得该手术操作方法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普及与应用[2]。目前临床工作中所采取的缝合技术较多,较为常见的类型包括了单排、双排锚钉修复以及双排锚钉修复搭桥技术等,这些修复方法尽管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综合表现仍然欠佳[3]。其中单排锚钉所采取的修复方法归纳为点面固定,在实际的操作工作中可能并不有利于腱骨的愈合,容易出现一定的缺陷。中国结缝合技术为郑佳鹏在2019 年推出的一种新型肩袖修复技术,在既往研究报道中已初获成效[4]。现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 年4 月—2022 年2 月郓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 例中大型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实施内外排锚钉(双排锚定)固定与中国结联合内排锚定治疗中大型肩袖损伤治疗,旨在获得更好的预后,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4 例中大型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在本院实施X 线等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中大型肩袖损伤者;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等症状及体征者;均符合手术治疗指征者。
排除标准:合并存在其他类型的骨折类疾病、肩关节损伤性疾病者;合并重要脏器损伤或者功能障碍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临床资料缺失者。
对照组采取内外排锚钉(双排锚定)固定治疗方法:为患者实施全麻及臂丛麻醉后,先进行一定手法松解,摆放在合适的体位,关节镜下进行检查以及治疗,常规消毒铺单,实施关节镜入路下的治疗,分别植入内、外排锚钉,进行打结固定,将肩袖缝合。
观察组采用中国结联合内排锚定治疗,具体操作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实施全麻联合臂丛麻醉后,对存在肩关节黏连的患者首先进行手法松解术,摆放合适体位后在关节镜下进行检查与治疗,常规消毒铺巾,实施关节镜入路治疗。植入内锚钉后对损伤的肩袖进行缝合,缝合时需要结合撕裂的大小及类型出发,从而对锚钉的位置进行初步确定,在肩袖肌腱原来的止点实施钻孔处理,随后向其中植入带有缝线的内排锚钉。采用缝线对肩胛下的肌腱进行牵引,完成足印建骨床准备之后,取2 号缝合线,沿着足印迹进行缝合,使2 条缝线可形成两个锁定环[5]。随后在足印迹的外侧置入1 枚可吸收锚定固定。
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之后的第2 天均开始被动活动,在术后第4 周开始对患者的肩关节活动进行有效的限制,并在手术4 周后开始主动的进行伸屈功能锻炼。
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的肩关节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6]、肩功能评定标准(Constant-Murley)功能[7]、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系统(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ASES)评分[8],同时对患者的肩关节主动活动度以及上臂形态变化情况进行观察。①VAS 量表一端为10 分(剧烈疼痛),另一端为0 分(无痛),得分越高疼痛越重。②Constant-Murley 功能量表包括疼痛程度(15 分)、日常生活(20 分)、肩关节活动度(40 分)和肌力(25 分),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肩功能越好。③ASES 量表包括疼痛(50%)及生活功能(50%),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肩关节功能越好。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02.32±25.01)min、(42.02±5.36)mL、(10.29±1.02)d,并发症发生率为3.13%(1/32),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04.36±23.09)min、(40.98±6.10)mL、(10.33±1.12)d,并发症发生率为3.13%(1/32),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9、0.724、0.149,P=0.756、0.471、0.882;χ2=0.000,P=1.000)。
治疗后,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 功能量表、ASES 评分高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中前屈上举、外展上举、90°外展位外旋、90°外展位内旋角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s)
?
肩袖是目前用于组成肩关节的一个重要部位,也是运动医学研究工作中作为常见的一个受伤部位,在维持肩关节稳定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医疗干预手段来对肩袖损伤进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9-10]。研究报道指出,肩袖肌腱尽管可发生损伤,但其本身也具备一定自愈能力[11]。中国结缝合技术作为目前临床工作中一类效果突出且新颖的缝合技术方法,与传统操作技术相比可通过在肌腱断端形成个固定性较强的锁扣,采用单枚锚钉以有效固定皮质骨区,由此促使实现肩胛下的肌腱与足印迹之间的面-面接触,尽管操作环节较为复杂,对操作技术要求也较高,但其固定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形成一个对肌腱的切割力,已经获得了初步的临床应用[12-14]。
本院就中国结联合内排锚定治疗中大型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04.36±23.09) min、(40.98±6.10) mL、(10.33±1.12)d,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 评分、Constant-Murley 功能量表评分、ASES 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中前屈上举、外展上举、90°外展位外旋、90°外展位内旋角度分别为(1.25±0.22)分、(80.36±8.11)分、(76.99±4.02)分、(168.41±14.99)°、(165.98±20.02)°、(58.96±12.44)°、(48.69±12.36)°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跟传统技术手段相比,“中国结”具有操作简单、生物力学优异和内固定物使用少等特点,尤其适合肩胛下肌或肩袖的损伤修复,中国结联合内排锚定治疗中大型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预后表现综合较好,与刘震等[15]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在其报道中14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92.23±15.34)min,随访时间(7.22±1.85)个月,随术后时间推移,UCLA 评分、Constant 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显著增加,而VAS 评分显著降低(P<0.05)。
综上所述,“中国结”联合内排锚定治疗中大型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突出,经过治疗后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以及肩关节功能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肩关节活动度较好,预后综合表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