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胸苷激酶1 与SCC-Ag 水平与宫颈鳞癌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

2024-01-13 08:42梁春燕郑瑞芳陈瑞芬曹清丽杨帆孙海时黄艳萍
系统医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脉管鳞癌分化

梁春燕,郑瑞芳,陈瑞芬,曹清丽,杨帆,孙海时,黄艳萍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广东韶关 512000

宫颈癌在临床多见,而其中以宫颈鳞癌占比较高,因此临床中关于宫颈鳞癌诊治的研究多见。宫颈鳞癌的早期有效诊断,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前提。临床中与诊断相关的研究,关于血液指标的研究是重点[1-2],其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guamous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antigen, SCC-Ag)作为在宫颈鳞癌患者中研究较多的指标,其在宫颈鳞癌中的研究虽相对较多,且不乏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但也是研究差异极为显著的方式。再者,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 TK-1)作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研究较多的指标,其与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及生长密切相关[3-5],但其与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相对匮乏。故本研究探究2020 年1 月—2021 年3 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宫颈鳞癌患者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的表达变化情况,以为本病的诊治、治疗及其他干预措施的制订与实施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80 例宫颈鳞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80 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33~73 岁,平均(49.31±11.32)岁;淋巴结转移情况:发生者37 例,未发生者43 例;根据宫颈癌临床分期国际妇产科联盟宫颈癌临床分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 FIGO):Ⅰ~Ⅱ期者34 例,Ⅲ~Ⅳ期者46 例;分化程度:高分化者36 例,中分化者23 例,低分化者21 例;局部复发情况:有者29 例,无者51 例;死亡情况:死亡者19例,生存者61 例;脉管浸润情况:有者50 例,无者30例。对照组年龄30~71 岁,平均(49.11±11.60)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20 岁及以上患者;观察组为本院诊治的宫颈鳞癌患者;对照组为宫颈良性病变患者;患者及(或)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且患者可有效配合。

排除标准:同时存在其他恶性肿瘤者;卵巢或其他生殖系统疾病或手术史者;本年内存在感染或创伤者;精神病史者;认知或沟通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3 方法

于两组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进行血标本的采集,于肘静脉等外周静脉部位进行采集,每次的采集量为5.0 mL,本项目的检测为两名检验科专业人员,对血标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半径为15 cm,按照3 000 r/min,离心5 min,取离心后的血清进行TK-1 与SCC-Ag 水平的检测。

1.4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并比较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FIGO 分期、分化程度、局部复发情况、死亡情况及脉管浸润情况宫颈鳞癌患者的检测水平。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的两两比较以SNK-q 检验处理,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比较

观察组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比较(±s)

?

2.2 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比较

发生淋巴结转移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TK-1 与SCC-Ag水平比较(±s)

表2 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TK-1 与SCC-Ag水平比较(±s)

?

2.3 不同FIGO 分期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比较

FIGO 分期Ⅲ~Ⅳ期者的血清TK-1 与SCC-Ag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FIGO 分期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比较(±s)

表3 不同FIGO 分期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比较(±s)

?

2.4 不同分化程度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比较

低分化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显著高于高分化及中分化者,中分化者则显著高于高分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分化程度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比较(±s)

表4 不同分化程度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比较(±s)

注:与中分化患者比较,*P<0.05;与高分化患者比较,#P<0.05。

?

2.5 不同局部复发情况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TK-1与SCC-Ag 水平比较

局部复发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显著高于无局部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不同局部复发情况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比较(±s)

表5 不同局部复发情况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比较(±s)

?

2.6 不同死亡情况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比较

死亡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显著高于生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不同死亡情况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比较(±s)

表6 不同死亡情况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比较(±s)

?

2.7 不同脉管浸润情况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TK-1与SCC-Ag 水平比较

脉管浸润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显著高于无脉管浸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不同脉管浸润情况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比较(±s)

表7 不同脉管浸润情况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比较(±s)

?

3 讨论

宫颈癌发病率较高,位居女性肿瘤第2 位,严重威胁到患者的健康状态与生命安全。而宫颈鳞癌作为其中占比较高的类型,其临床相关的研究常见,且涉及面也较广[6]。TK-1 作为在恶性肿瘤中研究较多的一类指标,其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呈现大幅度升高的趋势,对于肿瘤细胞的增殖及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在宫颈鳞癌患者中的表达研究虽可见,但是研究结果差异仍较为突出[7-8],包括与疾病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研究不足,因此对宫颈鳞癌患者进行TK-1表达水平的变化研究意义与需求较高[9]。另外,SCC-Ag 作为在鳞癌中研究较多的指标,其为公认的特异度较高的肿瘤标志物之一,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密切相关,对于淋巴结转移等疾病情况也有一定的检测意义[10-12],但是对宫颈鳞癌的进一步细致研究仍相对不足,包括在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FIGO 分期、分化程度、局部复发情况、死亡及脉管浸润情况者中的表达变化研究仍有较大的空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宫颈鳞癌患者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分别为(2.98±0.86)pmol/L 及(3.21±0.79)ng/mL,显著高于宫颈良性病变患者,且宫颈鳞癌患者中存在淋巴结转移、FIGO 分期较高、低分化程度、局部复发、死亡及存在脉管浸润情况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水平均相对更高(P<0.05),因此认为血清TK-1 与SCC-Ag 在宫颈鳞癌患者中具有一定的的检测价值,对于上述病理特征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检测意义,有助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者的检测诊断。分析原因,其中TK1 作为癌变细胞DNA 合成的必需前体物质,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13]。对于疾病治疗效果及复发风险等方面有较高的反应意义,而SCC-Ag 可通过调控组织蛋白酶及细胞间黏附作用起到影响肿瘤的目的,较多研究显示其在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中的检测意义较高,而本研究结果基本与既往研究一致,其中祁云霞[14]研究显示,宫颈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TK-1 水平为(2.67±1.83)pmol/L,略低于本研究的检测结果,但是也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及健康同龄者,同时研究显示,宫颈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SCC-Ag为(20.62±6.66)ng/mL,在相对于本研究相对更高的同时,也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及健康同龄者,而研究显示鳞癌和腺癌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与本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但同时肯定了在宫颈鳞癌患者预后中的检测意义。

综上所述,宫颈鳞癌患者的血清TK-1 与SCCAg 呈现高表达状态,且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表达差异显著。

猜你喜欢
脉管鳞癌分化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鳞癌和腺鳞癌的识别分类
右蝶窦脉管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脉管复康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和米诺地尔外用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高频电凝与非手术治疗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疗效观察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Cofilin与分化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