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山,薛丽莉,游重翔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济康复医院康复科,广东佛山 528000
卒中患者普遍存在患侧下肢肌力下降、痉挛、肌肉神经不协调等问题,进而许多患者在进行步行时痉挛不缓解,骨盆前移,产生代偿步态[1-2]。传统的康复方法,如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等只是单纯地进行单独训练迈步、关节分离运动、平衡训练、重心转移等,但是当患者真实地进行步行时的环境比较综合[3]。当前科技发达,设备先进,全国多家医院开展超声波治疗和天轨减重训练,利用超声波的温热作用,可以很好地调节下肢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达到缓解痉挛,利用天轨进行减重步行训练是利用天轨的减重滑动效应,来达到减轻负荷,调整代偿步态的作用,强调在真实步行环境中进行综合性训练,注重实用性,增加安全性,减少能量消耗,扩大活动范围,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随机抽选2020 年7 月—2023 年8 月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济康复医院收治的60 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超声波治疗结合天轨移位系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纠正异常步态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60 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其中,对照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47~72岁,平均(53.68±4.53)岁。研究组:男17 例,女13例;年龄46~71 岁,平均(53.55±4.6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4]患者;②患者或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③首次发病患者。
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患者;②有脑血管既往史患者;③存在严重认知障碍患者。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具体措施如,对患者采用物理因子治疗、推拿治疗、作业训练、指导日常生活锻炼等。
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声波治疗结合天轨移位系统训练,用超声波治疗痉挛的下肢的相关部位和用天轨移位系统进行减重步行训练,超声波治疗按部位治疗,减重训练1 d/次,20 min/次。
6 d 为1 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 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 d。
①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评分和改良Ashworth 分级(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采用BBS 评分评估患者的重心主动转移能力,总分0~56 分,分值越高,则重心主动转移能力越好[5];采用MAS 评分评估患者的痉挛程度,分值范围:0~5 分,分值越高,则痉挛程度越高[6]。②步态时空参数;采用智能步态评估训练系统进行分析,包括步频、步幅、步速、步态周期、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7]。③生活基本自理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评估患者的生活基本自理能力,主要包括洗澡(5 分)、进食(10 分)、用厕(10 分)、平地行走(15 分)、上下楼梯(10 分),分值越高,则生活基本自理能力越好[8]。
采用SPSS 2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BBS 评分和M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股四头肌MAS 评分、小腿三头肌M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BBS 评分和MAS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BBS 评分和MAS 评分比较[(±s),分]
?
干预前,两组各项步态时空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各项步态时空参数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步态时空参数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步态时空参数比较(±s)
?
研究组生活基本自理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基本自理能力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基本自理能力比较[(±s),分]
?
自20 世纪80 年代,很多临床研究就探讨减重训练对改善卒中患者步态的效果[9]。很多患者一旦形成了代偿步态,想要纠正会给康复带来很大的难度,而天轨移动训练系统的智能性,大大地缩短了患者的康复周期,因此目前在脑卒中临床已广泛应用[10]。而很多卒中患者产生的痉挛,传统一般采取牵拉来达到缓解痉挛,但效果慢,人力资源需求大,而超声波治疗的强渗透性而产生的温热效应,作用快,效果明显,能调节神经兴奋性,缓解痉挛,目前国内在临床中广泛应用[11]。
虽然很多研究都表明超声波治疗的强渗透性而产生的内生热效应,可以调节神经兴奋性,达到缓解痉挛,也有很多研究表明利用天轨进行减重步行训练利用天轨的减重滑动效应,可以达到减轻负荷,调整代偿步态的作用。但是近来将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训练的研究还很少,如果卒中患者的痉挛还没缓解就进行天轨移动减重步态训练,痉挛会影响步态训练和减重训练的疗效,甚至加重痉挛;如果卒中患者只是运用超声波治疗缓解痉挛而不运用天轨移动训练系统进行步态训练,则达不到训练步态、纠正代偿步态的疗效。目前,在国内大部分天轨训练系统中,并没有一个很好的数据体现减重自身体质量的百分比,所以需要测量工具,观察减重数据变化的疗效观察[12]。
临床研究表明,超声波治疗的强渗透性而产生的内生热效应,可以调节神经兴奋性,达到缓解痉挛,利用天轨进行减重步行训练利用天轨的减重滑动效应,可以达到减轻负荷,调整代偿步态的作用[13]。将两种治疗结合可以很好地相互促进达到缓解痉挛改善步态,纠正代偿步态。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的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股四头肌MAS 评分、小腿三头肌M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超声波联合天轨移位系统训练进行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重心主动转移能力,降低痉挛程度。在步态时空参数方面,干预后,研究组的步频(69.75±5.37)步/min、步幅(15.55±1.46)cm、步速(45.55±5.64)cm/s、患侧支持相(0.37±0.04)s、患侧摆动相(0.67±0.04)s 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步态周期(1.08±0.13)s 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训练可以有效纠正患者的步态。在张耿标等[14]相关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步频(83.92±8.91)步/min、步速(51.78±7.54)cm/s 均优于对照组的(75.62±10.82)步/min、(34.58±7.15)cm/s(P<0.05),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研究显示,过超声波联合天轨移位系统训练治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提高自理能力,减少卧床风险,从而预防肺炎、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减少因并发症而额外产生的费用,缩短卒中患者康复疗程,节省医疗资源,加快患者的周转[15]。本研究中,在生活基本自理能力方面,研究组的洗澡(4.37±0.28)分、进食(8.65±1.17)分、用厕(7.74±1.36)分、平地行走(13.28±2.35)分、上下楼梯(8.02±0.74)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了超声波联合天轨移位系统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超声波联合天轨移位系统训练进行干预,其干预效果显著,能促进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纠正异常步态,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加速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