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强
前庭性偏头痛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眩晕性疾病,占全部发病人数的1%,临床表现为患者一侧头痛伴眩晕或体位改变时头晕加重,伴或不伴有行走不稳,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相关研究发现,前庭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通过止痛药物及改善脑循环等[2-3]。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组胺衍生物,该药物通过扩张外周脑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具有一定效果,但单一用药存在一定缺陷且疗效不理想[4]。眩晕宁片主要通过益肝补肾、健脾利湿祛痰,进一步缓解前庭性偏头痛及所引起的眩晕症状。相关临床研究发现,眩晕宁片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显著[5]。基于此,本研究观察眩晕宁片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4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160例,根据双色球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23~70(41.11±3.37)岁;病程1~9(3.98±1.09)年;合并症:高血糖30例,心血管疾病28例,高血压32例。对照组男40例,女40例;年龄24~69(41.06±3.41)岁;病程1~8(4.01±1.11)年;合并症:高血糖30例,心血管疾病28例,高血压32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前庭性头痛;既往至少发作超过5次或以上,持续时间5 min~3 d,其中>50%患者与下列症状相关:(1)头痛呈单侧或搏动性头痛,中度或重度头痛,日常体力活动加重引起头痛;(2)存在视觉先兆;(3)患者有畏声或畏光情况。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无法配合者;脑血管性疾病引起头痛者;合并肿瘤者;合并其他引起偏头痛的疾病者;对相关药物过敏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广东世信药业有限公司生产)6 mg口服,每天3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眩晕宁片(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0.76 g饭后口服,每天3次。每个疗程15 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随访6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临床各项评分:治疗前后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总分0~10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总分100分,一共26个评价条目,每个领域所对应的条目平均分乘以4最终得到所属条目总分,将各领域总分相加,得到最终得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总共包括5个他评条目及18个自评条目,其中5个他评条目不算总计分,18个自评条目中主要包括7个总评价维度,每个维度按照等级评分0~3分进行评价,总分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其中得分在7分为临界值。(2)平衡能力:治疗前后采用平衡能力筛查仪对患者进行检查,主要包括4个维度:睁眼和闭眼状态下进行有软垫和无软垫的测试,每个维度测试分数为0~5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平衡功能越差。(3)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乏力、恶心呕吐、不良情绪、食欲不振等。(4)随访偏头痛发作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偏头痛发生情况,主要包括累计发作天数情况和累计发作次数。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眩晕及头痛症状完全消失,体位改变时无加重或发生;好转:患者眩晕及头痛症状明显缓解,日常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时间明显缩短;无效:患者眩晕及头痛症状未见缓解或有明显加重趋势,发作时间和发作次数未减少,甚至增多。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χ2=5.714,P=0.017),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临床各项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NRS、WHOQOL-BREF、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NRS、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WHOQOL-BREF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临床各项评分比较分)
2.3 平衡能力情况比较 治疗前,2组睁眼有软垫、睁眼无软垫、闭眼有软垫、闭眼无软垫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睁眼有软垫、睁眼无软垫、闭眼有软垫、闭眼无软垫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平衡能力情况比较分)
2.4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5.00%(χ2=4.444,P=0.035),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2.5 偏头痛发作情况比较 随访6个月,观察组偏头痛发作天数及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5。
表5 对照组与观察组偏头痛发作情况比较
前庭性偏头痛主要以头晕为主,随着生活压力和习惯的改变,发病率不断攀升,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6-7]。该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前庭性偏头痛带来的头晕及疼痛给患者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目前针对前庭性偏头痛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干预,其中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为临床常用药物之一,该药物主要通过改善微循环,从而达到消除眩晕的效果,但由于该药物作用时间较为短暂,停药后临床症状极易反复,整体疗效相较于联合用药欠佳[8-9]。眩晕宁片主要以“虚者补之,实者邪之”为治疗原则,可健脾利湿祛痰,益肝补肾。眩晕宁成分包含女贞子、旱莲草和牛膝三种药物[10],其中女贞子主要来源于乔木植物女贞的成熟果实,主要功效是滋补肝肾及明目,临床上主治肝肾阴虚证;旱莲草性寒、味酸、甘甜,具有凉血止血、滋阴补肾等功效,临床上主治肝肾阴虚或阴虚出血;牛膝主要作用于肝肾,对滋阴补阳、清窍精髓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该方中的菊花可清热解毒,去肝火,对肝阳上亢患者具有一定调节作用。该方中还有茯苓、甘草及白术等成分,三者联用具有利湿健脾、补气活血等功效,不仅可有效改善机体脾胃消化功能,同时还可降低体内湿气,排除体内痰湿浊气,从而协同其他成分发挥功效。陈皮、半夏、泽泻的功效主要是祛痰及排湿气,三者联用可有效改善肺通气,通过清窍排除浊气可帮助患者改善头晕,缓解头痛等症状,同时在清窍不失养状态下可有效缓解眩晕等症状。
本研究通过眩晕宁片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前庭性偏头痛后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NRS、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前庭性偏头痛与脑部相关神经递质分泌及作用机制相关,研究发现,脑部神经肽分泌或释放异常会导致内耳部位淋巴循环发生变化,同时导致内源性神经递质释放增加,进一步加重内耳功能的紊乱和损伤,从而表现出眩晕症状,本文中2种药物联用可有效改善神经递质释放,尤其是通过缓解血管平滑肌中钙离子的超载从而减轻血管痉挛,调节内耳淋巴液循环,减少神经递质释放所引起的头晕和偏头痛,同时旱莲草对改善淋巴循环,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抑制头痛发作具有重要作用[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睁眼有软垫、睁眼无软垫、闭眼有软垫、闭眼无软垫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前庭性偏头痛在中医学上主要被认为是肝肾阴虚所引起的,而眩晕宁片,具有改善头晕耳鸣,促进血液循环和调节免疫的作用。通过平衡能力筛查仪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检查发现,观察组平衡功能相较于单一用药的对照组,临床效果更佳[12]。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通过药物联合治疗还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安全性。同时通过6个月的随访观察发现,观察组偏头痛发作次数及发作天数少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联合用药的临床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眩晕宁片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同时对提升平衡能力及减少不良反应和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