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建亚 张海英
泗洪位于洪泽湖与淮河交汇之滨,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粮食种植面积287.9万亩,总产量130.2万吨,水稻种植约90万亩。“泗洪大米”先后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大米类金奖、“江苏好大米十大品牌”第一名等多项荣誉。近两年,该县积极响应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即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号召,在完成“质、产、效”协同上升中,促进“泗洪大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争当“苏米”排头兵,为江苏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贡献泗洪力量。
依据品种审定结果及推广范围,加快南粳2728、华粳5号、南粳9308等品种引入,2022年全县优质稻新品种种植面积比“十三五”末增加6.8万亩,县域良种覆盖率98%以上。凭借扬州大学在县内设置的院士水稻示范基地,与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开展“政产学研企”良种选育联合攻关,初步筛选出适宜泗洪地区种植的中高端优质水稻专属品种“洪扬5号”“扬大4号”,并正在对其提纯复壮、良种繁育,将明显改善泗洪稻品种结构、丰富泗洪中高端稻米种质资源。
作为国家区域性常规水稻良种繁育基地,泗洪已建成标准化农田130多万亩,拥有以五里江农场、洪泽湖农场、石集乡为核心区的40余万亩良种繁育基地,引进湖南隆平高科、安徽荃银高科、江苏明天种业等育繁推企业20余家,常年水稻制种10万亩,常规稻种产能5000万公斤。在良种繁育机制上,企业与合作农户合同约定,按照同期水稻市场价增价0.2元/公斤回购良种,促进良繁基地稳定高效运行。
为让新品种早日投入生产、加快与良种配套的技术成果转化、规避用种风险,石集乡、五里江农场常年开展良种区域试验。2022年10月底,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在石集乡水稻基地,对申报超级稻认定的“泗稻301”百亩高产示范方实收测产,亩产达781.9公斤(水分按14.5%计算);位于该乡的院士水稻示范基地开展北斗导航的毯苗无人机栽插、精确定量栽培等技术试验,对该基地2022年种植的洪扬5号和南粳5718初步测产,均在700-750公斤/亩。
以“科技兴农,良种先行”为工作思路,县农业农村部门每年都统筹水稻良种推广工作。2022年确定主推品种华粳5号、南粳2728、南粳505,示范种植扬粳805、南粳9108品种。应用良种的农户除正常领取国家种粮综合补贴外,还能够享受种植优质食味粳稻15元/亩的良种补贴。
2022年泗洪县创新推出“满仓贷”收储机制,该机制运行四个月就撬动16.5万吨国有粮库短期闲置仓容,发放8275万元信贷资金,极大缓解国有粮库仓容资源错配难题,满足部分水稻良种企业用仓和资金需求。与此同时,对现有部分乡镇仓库修缮,推行“退城进郊”储粮仓建设模式,建设泗洪粮食物流园和10万吨平房仓,购置21台套检测设备,搭建“中心+集团+分公司”的三级粮食质检体系,拓展水稻制种企业发展空间。
设定肥料用量,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促成优良品质和目标产量形成。实施国家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10万亩,主推“腐熟粪肥+配方肥”“腐熟粪肥+机械深施”“沼液无害化还田”等技术,项目区2022年有机肥施用总量较上年增加(实物量)4.1万吨,化肥用量减量(折纯)412.7吨,较上一年减少7.1%。重点示范水稻机插缓混轻简施肥、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技术,示范区在化肥减量指标上,2022年较2021年减少4.7%。
规范处理农业生产废弃物和面源污染,全县近1200家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率100%,资源化利用率99%以上。按照“六有标准”要求,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率85.2%,废旧农膜回收率94.9%,2022年完成26.8万亩麦秸秆离田与25.2万亩直播稻改机插秧。
推进“农药减量控害”,根据病虫草害监测预警,强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专业化和社会化绿色防控相融合技术,提高稻谷质量和品质。全县共建10个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核心面积共8700亩,辐射面积共5.6万亩,在3万多亩绿色防控示范区,采用太阳能诱杀器等措施防控水稻病虫害。在种养结合方面,建成稻田高效综合种养基地约26万亩,不使用化学农药,构建稻鱼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
以“节本增效、高质高产”为目标,示范推广减肥减药节水和全程轻简化、机械化、智能化的关键栽培技术。以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为内核,以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为模板,严格执行标准化种养技术。培育适龄毯苗壮秧,做到移栽叶龄在3.0-4.0叶、栽插深度不超过2厘米的高质量机插以及运用“湿-浅-搁-湿”方式灌溉,深入推广水稻“三控一促”(控肥、控种、控水、促壮)技术,选用无人机及其配套的农药品种和助剂精准防治纹枯病、稻瘟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在石集、归仁等8个水稻种植重点乡镇新建农作物病虫害智能化监测站,保障稻谷质量安全。苏北粮油公司投入1.2亿元,打造5G智能化鲜米工厂,日产量提高30%-40%、出米率提高4%以上、过程损耗减少37%,维护大米优质风味与营养。泗洪现代农业产业园承担的部级重大引领项目稻麦绿色丰产“无人化”栽培技术、中高端优质稻米产业技术集成与推广等,打造稻麦生产智慧管理示范园,该园成功入选第一批省级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2022年被授予省级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称号。
完善“泗洪大米”区域公用品牌评审、认定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和行业协会统一管理的品牌认定评估机制,健全“泗洪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使用准入和退出机制,执行江苏省地方标准《企业商标管理规范》,提高商标保护的掌控度、安全度。常态化开展“泗洪大米”商标专用权保护行动,持续在上海、南京等泗洪大米主销地区开展系列打假保牌行动,维护品牌形象。
开启品牌发展新战略,巩固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打牢品牌工程根基。深挖“泗洪大米”8300年历史文化、“洪泽湖小气候”禀赋及其内在品质,每年秋季定期举办稻米文化节,不断提高社会对“泗洪大米”品牌认知度。2022年9月“泗洪稻米文化节”被评为“江苏十佳丰收节庆特色活动”,同年12月“泗洪大米”荣获首届江苏品牌农产品营销促销大赛铜奖(全省第六)。泗洪有机稻米类认证共4个,绿色稻米类认证总数达79个。
做到泗洪大米线下线上销售齐头并进,增加营销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持续支持泗洪大米核心生产企业或经销商在上海、南京、常州等大中城市设立“泗洪大米”品牌直销专店或专柜。已在华东地区建立泗洪大米直销窗口32处、联销店49个,还与京东、天猫等知名平台合作建成物流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不断扩大线上销售规模,稳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构建“政府起引导、市场牵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大格局,打造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完善品牌体系。“泗洪大米”入围《2021年江苏农业品牌目录》,建成5个“味稻小镇”。2022年5月,泗洪现代农业园等3家企业入选首批中高端稻米(油)全产业链发展模式50个优秀案例。以稻米为主导的泗洪现代农业产业园,2022年水稻产业总产值13亿元,吸引社会投资2.7亿元,带动120多家经营主体参与稻米全产业链建设。以“上塘贡米”“香园大米”等为代表的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子品牌也在省内外传播,助力“泗洪大米”品牌闯荡市场、兴农富民。
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物化投入、统一订单收购的“六统一”要求,推进稻鱼、稻经、稻禽协同的标准化高效综合种养模式。围绕全省千亿级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目标,每年全县落实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15个以上,开展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种植业绿优农产品面积占比达68.4%。建成国家绿色食品原料(稻-麦-玉-豆)标准化生产基地100万亩,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稻-麦)基地14万亩。
以“高产创建”“重大农推技术”项目为稻米标准化生产引擎,组织苏北粮油公司等20多家稻米企业,建立优质稻谷供销订单联盟,筛选300多家水稻规模种植主体,签订优质稻种植订单45万亩,企业以高出市场0.2元/公斤的价格回收订单农户优质稻谷。2022年有330人次的订单户技术骨干接受“泗洪大米”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生产技术培训,全力支持水稻标准化生产,水稻生产订单主体已成为标准化生产的主力军。
质量监管与标准化生产互促共进,依托国家推行的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将全县大米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纳入质量监管,实行“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泗洪大米的收储运企业、种养基地全部建立电子档案,规范经营,追溯系统平台实时反馈稻米的产地环境、用药施肥、质量检测和加工等信息。从源头管控农业投入品,对县域400多家农资经营店开展达标建设,依规重新核发经营许可证,实行全覆盖全过程监管。落实“四挂钩”机制,将泗洪大米质量追溯直接与农业农村重大创建认定、农业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挂钩。“泗洪大米”地理标志内的5家企业获批“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CAQS-GAP)”试点资格,并形成相应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
“十四五”期间,“泗洪大米”产业将按既定的发展规划,着力突破一些制约瓶颈,不断拉长短板。例如,将深度加强与科研单位、育种企业合作,推广增产提质的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新建一批配套的大棚或温室育秧中心,援助优质粳稻品种筛选、示范、推广以及专用稻种培育工作,实现深层次优化县域稻米品种结构的目标。再如,将更加注重稻米产品开发,坚持向稻米加工要效益,在初加工区引入年加工10万吨优质大米自动化生产线,在精深加工区新建年产精洁米1.5万吨、免淘米1.5万吨等系列深加工生产线等,提高稻谷加工精度,实现严保优质稻的食味与营养品质、增添产品附加值的效果。又如,将全力利用好全县连续三年开展“直播稻改机插秧”行动的机遇,大力推广普及机插秧栽培技术,大力扶持秸秆还田和机械化作业,大力推进农艺与农机融合,实现进一步夯实稻米标准化生产基础的目的,赓续推动“泗洪大米”产业沿着高质量发展大道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