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 悦纳融合 推进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01-11 02:54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18期
关键词:全纳融合儿童

编者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整体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育教育质量,是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重要任务。其中,推进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2023年8月23—24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以“尊重差异,悦纳融合:推进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办学前融合教育国际研讨会,探讨学前融合教育理论,交流学前融合教育工作经验。我刊于学前融合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之际,听取与整理了部分与会专家的发言,特开辟专栏,以采访形式刊登部分专家的观点和建议。

本刊编辑:王勉教授您好,请您谈一谈目前国际上学前融合教育实践的困境主要是什么。

王勉(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育学院教授):目前,虽然国际上对学前融合教育的定义有诸多种,但有两种值得关注:其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融合教育广义定义为“一种通过增加学习、文化和社区活动的参与度,减少在教育和社会中的排斥,来应对所有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过程”。其二,美国学前教育协会认为,学前融合教育体现了价值观、政策法规及实践的统一,主要在于支持每个幼儿及其家庭,使之能够参与旨在促进儿童发展的各种活动和环境。其实,无论何种定义,总体上都体现了学前融合教育的核心要素:保障每个儿童获取教育机会、参与教育活动、得到教育支持及促进教育进步。

当前学前融合教育正面临以下四大方面的挑战。一是社会和文化挑战。这主要体现在当前社会仍存在对残障和个体差异的刻板印象和“标签化”倾向,缺少来自家庭和社区的正确理解。二是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挑战。目前不同地区和国家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政策并不一致,同时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财政支持并不充分。三是教育系统制度性挑战。学前融合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教育基础设施欠佳。四是课程和教学挑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儿童的多样需要的满足不足。

为了发挥学前融合教育在特殊需要儿童的终身学习、社会融合和个人成长等领域的关键作用,学前融合教育实践必须要遵循以下核心原则:普遍的获得和参与、重视多样性、个性化的支持和调整、基于个体优势的教学方法、专业人员与家长合作、教育目标的高期望、改善融合环境。为了创建每个孩子都被重视、融合和赋予实现潜力的世界,迫切需要大力推动学前融合教育实践,同时寻求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的支持与合作,建立共识,协同工作,走出当前学前融合教育实践的困境。

本刊编辑:吴佩芳教授您好,请您从隔离教育到融合教育的演变视角,谈谈早期干预机构在推动融合教育中的作用。

吴佩芳(台中教育大学早期疗育研究所教授):台湾地区许多早期干预机构都会与普通幼儿园合作,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学前融合教育机会。我们对台湾地区6个早期干预机构、7个幼儿园、136名儿童开展研究。研究发现,早期干预机构与幼儿园之间合作密切,在教学环境转变、课程目标调整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早期干预机构、幼儿园、儿童家长实现了三方共赢的局面。主要是:早期干预机构的教师更加深入地学习如何适当“放手”以给予儿童探索的机会,了解儿童学习的模式;幼儿园教师也进行充分反思,明确了特殊需要儿童认知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儿童家长充分认识学前融合教育的价值,提升了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接纳程度。

此外,研究还发现,以下三个要素会影响学前融合教育的有效性。第一,学前融合教育的时间会影响特殊需要儿童的能力发展。例如,当融合时间延长至半天,将会有效提升特殊需要儿童主动表达的意愿,提高其与他人互动的技能水平。第二,教学环境和课程调整可以加快特殊需要儿童融入与适应一般情境的速度,更进一步促进特殊需要儿童能力发展。第三,幼儿园教师对特殊需要儿童需求的认知也会显著影响学前融合教育模式的有效性。

本刊编辑:加里·霍恩比教授您好,请您谈一谈国际上对全纳教育的新认识。

加里·霍恩比(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教育学院名誉教授):在过去的30年里,有三种关于实现 “全纳”的误解一直在传播,导致了当前为有特殊教育需求(SEN)的儿童提供全纳教育的争议。第一,萨拉曼卡会议提出了全纳建议。第二,全纳已被证实是满足教育系统特殊教育需求的一种可行方法。第三,有令人信服的研究证据表明,与特殊教育相比,全纳教育能更有效地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青少年取得成功。这三种理解都是错误的。

目前,已有对新西兰、巴巴多斯和芬兰三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分析。分析发现,新西兰的教育体制主要侧重于全纳教育,同时减少了特殊教育的提供,但破坏了公平性和有效性,导致教育成果下降。巴巴多斯的选择性中学教育过分强调相对少数人的优异成绩,导致少数学生学习成绩优异,而多数学生成绩不佳。芬兰强调全面的特殊教育支持系统,注重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其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系统之一。分析结果表明,教育系统把特殊教育和全纳教育中最有效的策略结合起来时,有利于促进优异成绩的取得。

在世界各地多年尝试探索建立理想化的全纳教育系统失败后,“全纳”运动走到了最后的“十字路口”。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到,真正的“全纳”体系不可能有效地满足特殊教育儿童大量、多样和复杂的需求。建立世界一流教育体系的最佳途径是采用全纳特殊教育,将全纳教育和特殊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

本刊编辑:贺荟中教授您好,请您谈一谈促进学前孤独症儿童社会融合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賀荟中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融合教育中心主任,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特聘研究员):孤独症高发生率、无特效药物治疗,及其终身性,给医疗、教育、社会服务提出巨大挑战。孤独症已成为影响人口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民生问题与社会问题。我国也有近1000万孤独症人士家庭,其中0—14岁的孤独症儿童超过200万。有效的早期干预,不仅可以改变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能力、语言与社会交往能力,还可以使孤独症儿童终身照料费用降低2/3。研究表明,有效的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语言及适应能力。但早期干预所取得的成效如何保持不仅是困扰家长的问题,也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社会融合是保持干预成效的唯一途径,学前融合教育是社会融合的最佳形式。研究显示,影响学前孤独症儿童社会融合的因素有:孤独症儿童自身特征(例如,孤独程度、沟通与交往技能、性别);孤独症儿童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态度;孤独症儿童的普通儿童同伴的态度、性别;孤独症儿童的普通儿童同伴家长态度等。

基于此,为促进学前孤独症儿童社会融合,一方面可以运用同伴介入技术、PRT、ESDM、NDBI、PERRS、社会故事等方式提升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沟通与交往技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绘本及绘本教学等形式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同伴、同伴家长、學前融合教师的消极态度。另外,需要营造全社会都接纳与支持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的氛围。

本刊编辑:崔凤鸣博士您好,请您从政策视角谈一谈对学前融合教育的认识。

崔凤鸣(博士,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残障项目中国部主任):学前融合教育法律政策中的核心概念及价值取向直接影响残障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我认为,首先,要厘清“学前融合教育”的内涵。从现有研究来看,目前的政策法规中将学前融合教育定义为:“为所有的学前儿童,包括有不同残障程度、类别和学习需求的儿童,在普通教育的环境中提供的有平等入学机会、参与式学习过程,以及促进学习和潜能发展的适当性保育和教育。”其次,要关注学前融合教育政策。在学前融合教育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时,可以从个体学习不同维度、个体学习影响因素、个体学习支持策略、学习成效评估指标、融合教育目标等出发,构建融合性的教育框架。

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构建并不断完善支持体系。一是强调发现和消除与学习者的需求不相符合的环境障碍,在政策中以个性化支持的策略帮助学习者达到教育目标,改变个体不能融合的现象。二是把支持的重心转向缩小“现状”和“可能性”之间的差距上,为实现融合教育政策的目标而探索解决问题的视角和做法。三是基于个体的残障类别和需求,而不是基于他们的局限(或医疗诊断)确定应该提供的支持。四是从“以融合为目标的全面支持体系”入手提供支持(避免零星和片段性的支持),重视融合领导力的推进作用、教师融合教育专业能力提升和专业队伍的搭建、高效的课程教学、无障碍环境、多方合作、激励机制支持、科技支持,以及社区服务机构伙伴关系的建立。

最后,基于学前融合教育的政策和实践一直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际,需要把“融合教育是通向融合社会的基础”作为切实推进融合教育的驱动力。

本刊编辑:王雁教授您好,请您谈一谈学前融合教育中对教师的要求。

王雁(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特教专委会主任):实现学前融合教育师资队伍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学前融合教育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而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师资队伍应是个多层次的结构。一是需要巡回指导教师、资源教师等为融合教育的实施提供专业的支持;二是学前融合教育教师(以下简称“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融合教育素养或融合教育胜任力。有研究指出,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主要由态度、知识、技能、获取支持能力等四个维度构成。

为了促进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丰富和深化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结构和内涵。立足国际融合教育发展的前沿以及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的实际,不断深化和丰富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二是关注实施融合教育的“能动性”。已有研究发现,生态观下的教师能动性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动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最有长效的动力来自教师内心的主动追求。能动性强的教师在其专业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制订发展目标,并可以借助外界资源和支持力量,尽可能地提升专业能力,更好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三是构建培养胜任融合教育工作教师的教师教育体系。可以在教师专业标准中将满足所有学生的普通学习与特殊学习需要明确为教师的职责,对教师应具备的融合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等做具体的规定。四是加强融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分层次细化教师融合教育素养。

本刊编辑:邓猛教授您好,请您谈一谈我国学前融合教育实践的前景和建议。

邓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融合教育研究院院长,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融合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近年来我国学界对学前融合教育的理解不断深入,尤其是对学前融合教育对象的认识由最初的“对残疾儿童提供个别化的干预和支持,强调有效掌握残疾幼儿的特殊需求和个别差异,及早地实施适当的教育服务”,转向“对所有儿童个性差异的学前融合教育,确保所有儿童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把学前融合教育作为重大的民生政策,将学前教育的“广覆盖、保基本”与融合教育的“零拒绝、全覆盖”联系起来,使所有学前儿童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二是正在立法过程中的“学前教育法”一旦正式颁布实施,将为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在学前融合教育实践中要处理好尊重差异与坚持共性、专业独断与儿童生活、康复训练与教育发展等辩证关系。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共有规律的基础上,尊重特殊需要儿童的差异,开展个别化教学;基于儿童应有的社会生活,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专业支持;以学前融合教育为主,重视康复训练支持。

本刊编辑: 曹玲玲教授您好,请您结合自己的研究谈一谈如何做好学前融合教育的学生早期识别工作。

曹玲玲(教授,美国爱达荷大学幼教师资培育项目负责人):在学前融合教育中,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预反应模式是十分必要的。特殊需要儿童入学面临着身心障碍、学习或社交行为困难、不同文化与语言背景等多重挑战。因此,要为他们建立起一种早期识别和预防模式,为学生提供额外的教学和行为支持,使得学生都能够在学校里成功学习,提高对所有学生的教学质量。

这种干预反应模式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一级干预也可以叫作核心教学干预,涵盖所有学习领域,主要通过研究评估发展适宜性教育,适用于所有学生,具有预防性和筛查性。二级干预也叫作目标小组干预,适用于部分处境危险的学生。主要是以小组教学和嵌入式学习活动方式,将3到6个有相似学习目标的学生分为一组,在教师的带领下,根据明确的指导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在此过程中侧重关键内容领域特定技能学习表现的观察,按照形成性评估结果进行评价。三级干预也叫作个别化干预,具有密集和高强度的特点,适用于个别学生。主要是使用形成性评估结果来确定哪些孩子需要额外的教学支持,确定要将哪些策略添加到小组课程和嵌入式学习活动中。干预反应模式的重点就在于提高所有儿童接受教育的质量,为有需要的儿童提供额外的支持。

本刊编辑:刘新学教授您好,请您结合自己的研究,谈谈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实践困境与实现途径。

刘新学(教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学前融合教育的实践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理念层面。融合教育理念接受度不高,幼儿师范教育对特殊儿童教育知识不重视,普通儿童家长不理解,幼儿教师对融合教育认识不足。(2)政策制度层面。政策支持不足,制度约束性不强,在学前教育专业认证与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缺少学前融合教育知识的考核,学前教育教材涉及特殊需要儿童的内容偏少。(3)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面。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专业融合程度低。(4)专业设施保障层面。缺乏基本的无障碍设施,幼儿园硬件建设不能满足特殊需要儿童的实际需求,康复训练等器材不足,资源教室实用性差。(5)物质保障层面。经费投入不足,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必要的个别教育与康复场地匮乏,教师薪酬偏低。

做好学前融合教育。一是要完善有关学前融合教育法律法规,避免出现约束性不强、含糊不清的情况。二是要加强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培养,幼儿园教师应习得各类相关知识,高校在学前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加入特殊教育相关课程;加强普特教师合作,建立科学完善的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提升培养体系,提高专业素养。三是要建立健全学前融合教育支持体系,各级政府应该着力推动多部门协作,着力推动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四是要促进学前融合教育观念的变革,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融合教育相关理念及价值,提高融合教育关注度,使社会大众能够理解学前融合教育。

为了推动学前融合教育发展,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主要采用“学前+特教”的方式,重点开展学前融合教育,共为社会输送了4200多名高质量毕业生。

(感谢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李国敏、姚妮、周易等老师的辛勤工作)

(特约编校  琚四化)

猜你喜欢
全纳融合儿童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特拉维夫首个全纳学校
公平高效:冰岛全纳教育模式及启示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基于全纳思想的高校女教师发展实践路径
论女性认知方式在科学教育中的全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