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荣芬 储茂祥 迟涛 齐艳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各个行业建设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市场环境对电子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高校要想为市场培养输送更多高能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就必须强化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工作,结合市场发展趋势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优化改善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确保能够全面提升该项课程教学质量水平。本文将以汽车行业为例,进一步对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实践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科学参考意见。
关键词:电子技术类课程 教学 实践创新
1 引言
电子技术类课程是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必修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该专业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培养。因此,高校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理念,要以市场人才培养要求为核心指导,及时优化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创新完善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将理论授课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促使他们能够成为市场企业单位所需的优秀专业人才。
2 电子技术类课程改革的关键要点内容
2.1 课程教材内容更新升级
在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中,各地区高校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教材作为课程教学开展过程的核心工具和参考,是每个专业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学习的必备资料。当前我国高校的电子技术类课程教材是以学科体系整理编写为主,一些相关教材虽然针对重点知识内容有效配置应用了测试题、微课等资源,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专业学习,但是课程教材整体内容还是呈现出单一化的明显特征。以汽车行业为例,现行的课程教材还是以模拟电子技术、电工学以及数字电子技术作为基础,从中简单选择应用一些与市场主流汽车电子电路相关的理论知识,这种课程教材的编写应用缺少对汽车电子技術的实践操作与展示,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实操能力与创新应用能力[1]。先进的课程教材不单单要具备完善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必须能够向学生展示各项先进的实操技能,能够引导学生展开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实践学习,以理实一体化的社会案例指导学生开展具体项目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专业学习的全面发展。
2.2 实践教学方法创新完善
在现代高校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促使他们能够胜任职场相关岗位工作,能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当前我国高校电子技术类课程由于其存在着较多的基础理论知识,再加上教师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不愿意对课程教学进行积极尝试创新,从而导致教师仍然在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法,即以自身作为课程教学课堂的主体,单方面向学生传授讲解课程基础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该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会导致部分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缺少感性认知,无法全面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应用水平[2]。虽然说部分高校教师在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中,会引进应用网络教学资源,利用新媒体技术展开互动教学,但更多知识停留于表面形式,还是普遍缺少实操项目的支撑,无法强化锻炼每个学生的实操能力。针对于此,高校领导需要主动加强对教师的科学指导工作,引导他们围绕课程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创新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合理引进更多实操案例,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和思考分析,以此来提升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的实用人才。
2.3 教师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提升
现代高校要想提升电子技术类课程实践教学水平,就必须首先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师资人才队伍,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教学业务能力,还必须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够帮助高校切实提升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水平,推进高校教育建设稳定持续的发展。以汽车行业为例,当前我国高校的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师很多是来自于电工类专业,他们普遍对企业专业相关知识储备不足,不具备丰富的汽车电子电路维修经验。在机械电子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当这些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电子技术类课程学习时,会偏向于电工学为主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无法与汽车电子电路维修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3]。在机械电子专业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无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实操能力与问题思考分析解决能力,发散学生的创新学习思维,这样一来就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抵触厌倦的学习心理情绪,不利于该项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发展。除此之外,一些高校还会从校外聘用教师负责该项课程的指导教学,虽然他们具备了较为丰富的汽车电子电路维修经验,但是由于在实践教学中未能够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与课程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导致学生无法轻易理解透彻教师所讲的相关知识内容。因此,高校需要需要针对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专门组建培养出一支复合型的师资人才队伍,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促使他们能够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满足该专业课程的教学发展要求与学生学习需求。
3 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发展现状
3.1 课程教学安排不够合理
在机械电子专业的课程教学中,电子技术类课程是必修课程,其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突出的教育地位。如在汽车维修课程中,只有当学生在熟练掌握运用汽车故障原理、本质之后,他们才能够胜任好相关一线岗位实操工作,完成对各类型汽车电子电路的维修维护工作。然而视情况是,我国高校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还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课程教学安排上不够合理,无论是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还是在课程教学课时安排上都有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在课程教学理论知识内容上,缺乏一定的专业特色,无法保障课程教学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全面提高学生对该项课程学习的综合能力。此外,高校并没有专门针对该项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创建出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基础条件,合理引进各项实践实训教学设备与技术,从而导致教师无法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前沿知识与实操技能。
3.2 教学模式单一化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教学模式应用发展相比,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模式应用发展较为落后,呈现出单一化的特点。在高校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一定程度忽视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整个课堂的基础理论知识讲解会比较乏味枯燥,无法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配合教师完成预先制定好的教学目标。负责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的教师更多只是在单纯讲解理论性知识内容,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践学习爱好需求和市场企业单位的用人要求,合理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实操培训学习活动,指导学生根据社会案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高校教师更多只是关注到学生的最终课程测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评价,无法及时全面掌握了解到的学习实际学习状态,帮助自己优化改善课堂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水平。
4 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实践创新措施
4.1 强化电子技术类课程改革工作
在高校教育建设发展中,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电子、電气、机械以及信息与控制等,其涉及到了众多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学生实践学习起来会较为吃力,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对该项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充分发挥出当代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高校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主动加强对电子技术类课程的创新改革工作。首先,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该项课程教学的优化改进工作,要科学指导课程教师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不能单一按照课程教材向学生讲解传授基础理论知识,而忽视了社会案例的引进教学,综合采用各种先进教学方法展开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机械电子专业的课程教学中,高校教师要根据电子技术类课程四个方面内容,将课程教学合理设置为四个部分,在进行专业课程基础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还需要结合课程重点知识与学生学习情况,对相关技术做现场演示介绍,促使学生能够直观清晰了解掌握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动力系统电气化以及系统工作原理等[4]。比如,高校可以通过在电子技术类课程中合理设置汽车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汽车电子动力系统与控制、汽车行驶与性能以及动力电池等不同方面内容,这样不仅能够促使该项课程教学涵盖了最新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具有良好的专业性、针对性以及实践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与素质;其次,高校在电子技术类课程改革建设中,要组建起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构成的教学人才队伍,将市场企业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到课程实践教学中,与学生分享更多实践学习经验与方法,促使他们能够提前接触社会,深入学习了解市场相关专业岗位的工作知识与技能,全面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比如,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将实践任务驱动方式与汽车电子技术与检车工作结合在一起,明确项目学习任务,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创新实践应用在实际任务问题思考解决中,针对汽车电子技术系统常见故障展开检测分析。基于该种课程教学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
4.2 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改革
在以往机械电子专业的课程教学中,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多是以自身作为课堂主体,向学生讲解传授课程教材的基础理论知识,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发散学生学习的创新思维,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从而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抵触厌倦的学习心理情绪,影响到该项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针对于此,高校教师需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要提升自主实践教学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结合市场人才培养发展趋势要求与学生学习发展现状,优化改进课程教学内容与形式,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该项课程的学习需求。首先,高校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课程教学资源。如在汽车应用中,可以以线上线下方式引导学生去接触了解最新的汽车电子技术课程学习内容,并布置相关学习任务,促使他们能够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运用。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中,让学生发挥出自身想象力和创新力,围绕课程所学的相关技术展开自主探究学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安全实验操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其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新采用小组合作和课后实验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合理对其展开分组,并明确提出相关实验任务与要求。接着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展开实验操作,整个实验过程要如实详细记录好相关实验数据和结果,并在之后的课堂上让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5]。而教师就能够根据各个小组的汇报展开检查评价,并邀请学生参与到自主评价、相互评价活动中,促使学生能够直观清晰认识到实验过程的不足之处,教师再加以提供适当的学习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巩固他们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后,高校还需加强基于汽车应用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利用先进技术搭建起网络教学平台,方便教师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交流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制作上传精美的教学课件视频,为各个学生分享最新的课程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爱好需求和不足之处,自主在平台上选择应用学习资料,并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在线学习任务,展开自我学习检测工作。
4.3 组建复合型师资人才队伍
在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中,各大高校要高度重视组建起一支复合型师资人才队伍。高校可以通过以在校专职教师为主体,以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为辅助,科学构建出在校教师能够去企业一线顶岗工作,企业技术人员能够到学校授课的教学团队。高校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与办学条件,适当加大对人才队伍的建设投资力度,定期组织本校教师参与到专业化的培训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促使他们能够履行好自身的岗位职责,不仅仅能够讲好课程理论知识,还能够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实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此外,高校还需为企业兼职教师提供在线学习平台,基于各类培训促进他们教学业务能力的提升,促使他们能够将一线岗位的生产技术更好讲解传授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学习能够快速成长,将来更快适应市场企业的相关工作环境。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做好电子技术类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改革工作,极为符合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各大高校需要围绕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实践,指导教师及时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应用能力与职业素养,促进电子技术类课程教学建设稳定持续的发展,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基金项目:2022年度辽宁地区教育厅科研类型项目“具有数据结构分布信息的快速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研究”(LJKMZ20220640)。
参考文献:
[1]单明广,钟志,于蕾.OBE理念下的教学改革研究——以电子技术类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03):51-54.
[2]胡秋月,胡宗举.电子技术类课程线上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13):138-139.
[3]屠志伟.《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侨园,2019(08):135.
[4]宫艳丽.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170.
[5]吴晓刚,周美兰.“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0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