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阳煜
免签新加坡?好事成双成对,继泰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宣布对中国游客免签后,新加坡官方也于12月7日透露,新中双方将通过“30天互免签证”的安排。新马泰“免签黄金线路”串成,可谓是这个疫情多元化的冬天,最让中国游客激动的消息之一。
即将过去的2023年,多地战事连续霸屏,出海中企想不受影响都难。而人员往来便利化,适足以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阶段,中国企业联通外部市场的努力与求变,需要从更高的层面来统筹兼顾。尤其是制裁、封锁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飙涨、商路改道,拉高了国际经济全产业链的成本,一定程度上干扰了中国外贸流向,值得省视。
自俄乌冲突爆发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大交通项目,就受到明显扰动。途经和直达乌克兰的中欧班列线路,在俄乌开战初期就或暂停发车,或被迫改道,选择经由白俄罗斯—波兰口岸进入欧洲腹地。除了铁路运输外,公路运输、海运和空运亦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亚欧大陆之间的物流线网,相比以往承载了更沉重的压力。
作为中欧班列重要的过境点和集散地,波兰东部与白俄罗斯西部边境附近的马拉舍维奇,地处交通要塞,又是连接白俄罗斯宽轨段和欧洲标准轨段的最大枢纽站。2011年之后,随着中欧班列开行量日益增长,这里平均每周有25列来自中国的货运火车靠站换装,一度是中欧班列沿线最繁忙的门户站点,拥堵最严重的时候,换装时间甚至试过高达十天。
当俄军跨过乌克兰东部边境后,2022年上半年,马拉舍维奇口岸的货运交通量便开始急坠。战争叠加疫情因素,使得中欧陆路货运通道经受着国际市场的持续动荡,也影响了中欧班列近年来取得的部分发展成果。
所幸,纵观中国出境班列的运行线路图,开通直达乌克兰班列的中国城市尚属少数,整体运力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可随着2023年下半年,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愈发从严,进一步收紧对过境俄罗斯的军民两用产品的管控,运输途中货物被扣留的现象不再鲜见。不断变长的货品禁运清单,是中欧班列所遇干扰最直观的体现。
面对俄罗斯里海管道公司多次以风暴破坏港口设施为由,将里海石油管道停运的做法,有着相类似规避地缘政治风险、保障能源通道稳定之诉求的哈萨克斯坦,在2023年5月举办的中国—中亚峰会上,向中国发出了共同加快修建“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的邀请。
具体来看,这条运输线路东起中国的连云港,向西分别到达波蘭与土耳其,连绵横贯上万里,却绕开了正处于战争状态的俄罗斯—这对于希望提高在中亚地区战略自主性的哈萨克斯坦而言,将为自身的经济与能源安全提供极大的确定性。
与此同时,苦于此前中亚各国的基建水平参差不齐,欧亚大陆中间的陆上交通始终受到一定限制。未来通过里海,一套高质量的铁路、公路与管道系统,能够将中国内地与阿塞拜疆巴库港、地中海沿岸连接起来—从新疆出境的中欧班列,可以通过海铁联运,经里海、黑海直接抵达欧洲。
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愈发从严,进一步收紧对过境俄罗斯的军民两用产品的管控,运输途中货物被扣留的现象不再鲜见。不断变长的货品禁运清单,是中欧班列所遇干扰最直观的体现。
11月5日,随着一声机车汽笛长鸣,运载着整整50个集装箱出口货物(新能源汽车、钢管和百货)的中欧班列(西安—巴库)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鸣笛启航,为“一带一路”倡议规避战争的不利影响带来重大利好。
12月6日普京对阿联酋和沙特的工作访问,明面上是为明年10月的喀山金砖峰会做准备,实际上也包括在“欧佩克+”框架下协调油价。紧接着伊朗总统莱西访俄,除了合作应对西方打压的老调,更意在商讨20多年来俄罗斯一直在推的经过里海西岸的“南北国际运输走廊”,为俄罗斯油气“借道”伊朗南输,打开新通路。
哈以战争,从地缘上几乎让美国力推的“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计划瘫痪。虽然到目前为止,各阿拉伯国家尚未对以色列实施大规模的禁运措施,但无法忽视的是,当在加沙的战争规模逐渐扩大,酿成更高烈度的中东区域冲突,石油的稳定供应就将受到更大程度的牵制,油价恐怕会被推到难以预估的高位。全球范围内的粮食价格还在消化俄乌战争带来的冲击之际,又将承受来自中东地区新的地缘政治压力。
正因如此,世界银行在2023年10月末发布的市场展望报告中就警告称,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受到的破坏性影响一直持续至今,而如果加沙的战事发生进一步的升级,“全球经济将会面对数十年来第一次双重的能源冲击—来自乌克兰和中东地区”。并且,“如果严重的油价冲击成真,食品价格的通胀也将被推高”。
相较于石油,哈以军事冲突对全球天然气市场的影响,要更为直接和明显。在以色列的近海地区,已经探明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资源。在进一步的战事升级之前,以色列方面就已经要求在该国有天然气开发扩张计划的美国能源巨头雪佛龙公司,关停了位于东地中海的塔马天然气田,导致欧洲的天然气期货价格翌日飙涨15%,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等国的电力协议价也被推高。
原本,为了规避如此前2022年那样,由于俄乌战争及制裁的缘故,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急剧下降,欧盟国家有意识地扩大从其他供应商进口天然气的规模,特别是在今年进入第二个缺少俄罗斯天然气的冬季之前,就从美国进口了大量的液化天然气—美国也正与以色列联合推动欧洲天然气输送管道项目的建设。
但与哈马斯的军事冲突,使已经转型为中东地区重要天然气出口国的以色列,给上述项目按下了暂停键,也给原本就受到俄乌地缘政治风险极大扰动的全球天然气市场,增加了不确定性。
对于出海以色列的中国能源企业来说,残酷的战火骤然而至,迎头撞上的冲击要来得更加迅猛而直接,尤其是布局广泛的光储与新能源汽车业务,有部分已经被迫中止。这对于出海的中企防范和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又是一次新的考验。
有别于其他地区市场,以色列由于地域较小、城市化程度高,且异地工作人口比例显著,高度依赖汽车进口,民众家用汽车保有量不在少数。在新能源汽车逐渐兴起的时代,以色列通过一系列政策性支持,使该国的纯电动汽车发展迅猛—这原本给了来自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开拓当地市场的绝佳机会。2022年,中国品牌的销量就已经占到以色列全年纯电车销量的一半之多,但如今在军事冲突的影响下,中国对以色列的汽车出口被迫暂停。这给中国车企新势力出海中东,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俄乌冲突背景下,美西方国家对中国鼓噪“脱钩断链”的论调一直存在,部分西方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乐观预期有所下降,导致部分产业链正转移到东南亚地区和墨西哥,对中国的工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美国和欧盟作为中国曾经最大的贸易对象之一,其自身的消费市场需求,在后疫情时代正在变动甚至萎缩。而包括“保护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法案”“中国竞争法案2.0”等在内,2023年年初新一届美国国会上任以来,提出了多项试图推动对华大面积“脱钩断链”的法案,从宏观经济和政治领域,客观上对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构成了阻力。
全球正进入努力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双碳时代”,中国促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乎、顺应时代潮流。但美国政府却在12月初,发布“《通胀削减法案》外国敏感实体指南”,规定从2024年1月开始,包含中国所制造电池组件的电动汽车,将失去在美国共为7500美元的税额减免;到2025年,如使用在中国提取加工的电池关键原材料,也会失去补贴资格。
随着来自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在當地积极布局,印尼的镍业产能近年来仍在提升,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相关产业进一步发展、整合,保障着基础供应。
可发展至今,中企生产的汽车动力电池,已约占全球市场60%的份额;世界各地制造电动车电池所需要的锂、镍等矿物材料,也有超过60%由中国企业提炼收集。在海外“抢矿”风潮中,从买矿到建厂,越来越成为近年来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共同选择。
一个背景知识是,在世界范围内,印度尼西亚是红土镍矿资源最为富集的国家之一,拥有着全球大约20%的镍储量。随着来自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在当地积极布局,印尼的镍业产能近年来仍在提升,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相关产业进一步发展、整合,保障着基础供应。
世界能源理事会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安吉拉·威尔金森在今年公开表示,全球正发生的产业链重构,并不是所谓的“去全球化”,而是“再全球化”:通过建立新的双边或多边关系,减少对单一大型合作关系的依赖,以保障能源、关键矿产与材料的供应。
前述美国新措施倘在明年1月顺利生效,首当其冲的,就将包括由宁德时代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由福特公司在美国密歇根州投产的电池工厂。
美国政府遏制中国电动车动力电池供应链在该国发展的举措,只是大国竞争背景下,保护主义抬头而导致全球供应链或被动脱钩、或主动断裂的一个缩影—面对传统化石燃料出口大国战争因素对全球能源市场带来的调整,从刚果(金)东南部森林地带所埋藏的数百万吨钴矿,到南美洲“锂三角”各处闪着亮晶晶光泽的盐湖,再到上述印尼众多热带群岛上的红土镍矿,在赤道以南那些矿产资源禀赋优异的国家,中国也正加快布局绿色能源以及相关金属资源的利用,来为自身和全球经济复苏贡献更多的力量。
从中长期来看,面对国内能源供应和需求不平衡的现实局面,我们还处于能源对外高度依赖的阶段。有分析认为,为保证进口能源线路的稳定与安全,核心并非在于防范对中国来说“最脆弱和最危险的通道”马六甲海峡的危机,而应着眼于南海海域的海权延伸。
值得欣慰的是,为逐步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在“双碳时代”,中国的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仍在持续攀升。这将给我们通往真正意义上的能源安全,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