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轻与重

2024-01-11 00:40重木
南风窗 2023年26期
关键词:特权亲情故乡

重木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故乡,别来无恙》中,四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女孩,经过散落天涯的打拼奋斗之后,重新回到家乡成都。观众们除了对其中当下都市女性在职场里遭遇的大小问题产生了情感共鸣外,最吸引人注意的还有她们与各自家庭的矛盾、冲突与和解。其中,任素汐扮演的张沛的原生家庭经验与遭际,或许会让许多人—尤其是女孩—心有戚戚。

虽然如今的张沛自信且能力出众,工作也处理得有条不紊,但剧中不断地闪回她小时候与父母的矛盾,尤其是他们对她梦想的忽视、轻蔑与自作主张,都深深地伤害到了曾经一腔热血的女孩。她的父母从我们最熟悉的“为你好”开始,然后暴君般地抹杀了子女们自身的想法、情感和渴望。似乎在父母看来,只有他们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生活和伴侣对于子女是有益的,被强调的似乎总是“是否有益”,而非我们是否会因此觉得愉快和感到幸福。这或许就是这些年人们对原生家庭评价越来越低,并且对于父母们强势的“为你好”产生质疑与批判的原因。

即使现代中国诞生之初就展开了对于传统家庭制度的批判,尤其是其中父母对于子女的专制权力瓦解,但直到如今我们依旧会发现,家庭仍是现代个体最难处理的问题和包袱。它包裹着我们,在亲情的庇佑下来势汹汹。就如《故乡,别来无恙》里的张沛,即使当她成年,事业有成后,父母对其生活以及婚姻的主宰依旧和她小时候一样,并且都以一种父母的权威和亲情的羁绊来要求子女的顺从。

張沛的父母对此似乎既自知又无知,自知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生育子女者所获得的特权,无知则是他们忽视了这样一种特权所具有的强制性,在“为你好”的含情脉脉背后实则是父母权威的宰制,它命令子女,而一旦后者反抗则往往会产生愧疚,在“不孝”“白眼狼”等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束手无策。这是一种在中国的自古以来就十分常见的“含蓄”式权力,它看似温吞,实则更加强硬。

许多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想象,往往围绕着他们自身的渴望与梦想,或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居高临下地俯视子女们的行为与选择。对于在亲子关系中的特权地位他们往往缺乏反思,把它当作一种理所当然的权力来揉捏子女们的生活。在其背后隐藏着一个核心的认知,即认为子女是父母(生命/梦想/血缘/基因等)的延续,后两者在生物性上确实如此,但前两者则往往是父母中心主义的产物,而在这一过程中,子女作为独立个体的事实则被忽视;并且,往往并非子女的无知导致他们的生活出现问题,而大都是父母及其家庭教育的匮乏或错误,导致年轻的子女们只能如此堕落下去。如果张沛缺乏对于自我反思的能力,不能勇敢地挣脱父母附加在她身上的种种不合理期盼与独裁,那么她最终只能成为糟糕的原生家庭中的另一个悲剧。

我们大多数的父母与家庭,似乎并不会告诉子女们如何去为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奋斗,而往往以一种来自外部的、他人的和绝对的模板,去要求子女们必须照此按部就班地努力,并且最终只有实现这样的“成功生活”才算是过上了好日子,才没有辜负他们的培养和期待。子女似乎只是父母们所制造的某种用来实现特定愿望的产品,而非充满差异、有自己想法与理想的真实个体。在《故乡,别来无恙》的抖音短片“父母‘以爱之名的控制有多令人窒息?”下面,有一则评论—“少和家里人联系,乳腺都通畅了”—获得了许多点赞与共鸣。而当亲情与爱成为父母企图控制子女的武器时,家庭之重最终会压垮每一个鲜活的子女。

猜你喜欢
特权亲情故乡
永不凋零的亲情
故乡的牵挂
无聊是一种特权
走在故乡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话亲情
试论现阶段特权问题及其治理
『人大代表』不该成为特权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