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航 賈秋林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順義實驗小學 北京 101301 中國
關鍵字:“雙減”政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核心素養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負擔”。“雙減”政策的實施具有重大意義,促進教師改變原有認識,不斷優化作業設計。
“雙減”政策的提出,是全面貫徹黨的育人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引起了教育領域的重大變革,促使真實學習、深度學習的不斷發生。“雙減”之下的學習活動是知識轉向素養的重要環節。以往的教學往往以知識傳授為重點,以教師講授為重點,而忽視了本質上的內容。真實的、有深度的學習不應該僅僅局限於知識的本身,更應該是有思考、有實踐以及有思維轉化發生的過程。學習應該從知識的傳授轉向知識的建構。基於“雙減”目標,發展小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需要,教師應該對課標、教材內容及作業設計等進行更加精准、細緻的分析,開展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有層次、有彈性、有趣味的作業。
小學英語課外作業是教學的重要補充,在師生之間、新舊知識之間進行融會貫通。對於學生而言,完成作業的目的是鞏固和理解課堂知識,完成知識、技能的遷移應用。另外,學生以獨立完成作業的形式,鍛煉了自己獨立能力以及消化所學知識的能力,也是建構知識的重要途徑。對教師來說也並不陌生,作業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上的重要環節,一方面衡量了教師教學品質,另一方面也是教師瞭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策略的重要方式。優秀的作業設計能促進學生鞏固、理解、遷移和應用知識,同時也會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真正落實學生核心素養,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因此,“雙減”背景下,實行作業改革勢在必行。
《意見》對於“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提出五條建議,分別是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分類明確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品質、加強作業完成指導以及科學利用課餘時間,引導學校、教師、家長全方位理解並實施小學生作業“減負”。
“設計科學有效的作業能幫助學生理解和內化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逐步形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然而由於教師作業設計意識不強,作業設計能力有限等原因,目前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存在諸多問題。
作業的目的在於輔助教育目標的達成或教學任務的實現。作業的本質上是根據教師的要求,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小學英語作業是英語教學活動的延伸和補充,是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之一。作業的設計應該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段特點以及智慧發展特點。目前小學英語作業形式單一,一方面表現為缺乏趣味性,機械重複性作業較多,比如多遍抄寫課文及譯文,對功能句型進行機械性替換練習等,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時候有負擔感,積極性不高,這就經常導致學生拖延作業,甚至不完成作業,長期以往就會對學生英語學習造成消極影響;另一方面,缺乏層次性。英語課程面向所有學生,具有基礎性和共同性的特點。同時,也要滿足學生個性發展要求。作業的有效設計能促進所有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和差異性,針對學生的認知水準、心理特徵、學習特點等,在設計作業類別和作業難度的時候要有不同的要求,保證學生有一定的選擇權,滿足不同能力水準學生發展的需要。目前,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存在“一刀切”現象,作業內容固定,學生對於作業只能“被動”接受,無法選擇。
缺乏系統性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作業設計是教學設計的重要部分,作業設計應該為學習目標服務,也就是說教學目標、學習活動和作業設計三者應該存在內在統一,學習活動和作業設計都要為達成教學目標而服務。但部分教師缺乏這樣的意識,造成教學設計目標與作業設計割裂,導致學生按照教師要求完成作業,但對達成該節課的教學目標並沒有什麼積極效果。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指出,“教學評價有助於學生不斷體驗英語學習的進步和成功,更加全面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保持並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英語課程的評價應反映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著重評價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狀況,以核心素養的內涵和水準劃分為依據,涵蓋教學內容的各個方面,體現學業品質的指標要求,採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和方式。作業是學生在教師不在場的情況下,獨立開展的學習活動。學生這段時間的勞動成果需要得到教師的承認和回饋。這是學生持續學習的內在動力之一。然而,目前存在部分教師的評價內容單一、片面,重視知識性評價,輕視針對情感態度的評價;評價主體單一,多數為教師評價。這些問題都導致評價不能全面反映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狀況,不能對學生英語學習形成積極的反撥作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指出,要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涵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作業是按照課程標準,有系統、有計劃、有目的地設計出來的教學培訓方案。因此,作業往往包含了對課堂教學知識、學習能力、學習策略的鞏固和訓練,甚至是道德滲透。作業設計是教育者教育思想、教育目標的集中體現,作業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核心素養的形成。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是指,“小學英語教師結合課程標準,對小學英語教學的目標要求,基於對教材分析和學習者學習需求分析的基礎上,以主題為核心,以單元為備課的基本單位,圍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四個方面,對教材教學單元進行整體預設的過程,即整體把握教學目標、整體組織教學內容,整體設計單元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整體安排教學時間以及整體設計單元主題活動作業並進行評價和回饋。”
優化作業設計要充分考慮到單元整體教學。新課標要求提高作業設計品質,精心設計基礎作業,適當增加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作業。既要有基於每個課時的作業,又要有基於單元整體的思考和統籌,落實單元整體目標,讓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
“雙減”背景下,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提升作業設計的品質,對於實現“雙減”目標、發揮作業的積極功能、保證學生學習品質有著重要意義。基於“雙減”目標和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做到科學設計、精挑細選,精細打磨,落實學生核心素養。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以針對性、多樣性、層次性、趣味性為原則,發揮作業的診斷性作用,多角度、多形式進行設計,正視學生個體的不同,佈置多層次性作業,讓每個水準階段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就感,讓作業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
過重的作業負擔會引起學生生理上的疲倦感和精神上的壓迫感,嚴重影響到其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嚴格控制作業總量是小學作業佈置的首要標準。
《意見》明確指出“小學各階段分類明確作業總量,確保一、二年級不佈置作業,三至六年級作業時間不超過60 分鐘。另外,學校要完善作業管理辦法,加強學科組、年級組的作業統籌,合理調控作業結構,確保難度不超過國家標準。”
為了更好地實現減負,我校統籌佈置,以年級組和教研組為單位,開展作業佈置。年級層面,由年級組長統籌各個年級平行班的作業佈置,形成一班一案。教研組,由教研組長牽頭,從學科視角,基於不同年級,開展各項作業佈置。班主任加強對學生和家長的溝通和調查,通過發佈調查問卷,瞭解學生在家完成作業的時間、困難以及個性化問題,瞭解實際情況,以便開展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各科任教師通過學習“雙減”相關檔精神,精心篩選題目,避免重複性、機械性作業,教師模擬中等水準學生預做作業。一方面,瞭解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另一方面,有助於更好地篩選題目和規劃作業設計。
1.設計聯繫生活實際的作業,提高作業趣味性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明確規定,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兼具工具性人文性,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工具性是語言課程的根本屬性著眼於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因此,英語作業內容在緊扣教學目標的同時,也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讓學生在作業中感受生活,體會語言的樂趣,在生活中運用語言,促進知識的理解。創設巧妙有趣的對話場景,最終達成“用英語做事”的目的。
以北京版英語四年級下冊第3 單元Can you tell me the way?為例,在單元學習結束之後,教師通過設計“在校園指路”這樣的作業,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為新同學介紹學校的teaching building (教學樓)、teacher office(辦公室)、classroom(教室)、computer lab(電腦室)等場所的具體位置,運用本單元所學句型“Excuse me,where is the...?”“Where can Ifind...?”等,形成完整的情景劇,搭建真實語言應用場景。情景劇的形式充滿趣味,學生參與性很高,在表演中,寓教於樂,學生完成語言應用。
在北京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Iwas born on 23rd 中,根據單元所學功能句“When is your birthday?”“It's on....”結合單元學習目標中的德育目標“通過瞭解他人生日和年齡,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品質,形成良好人際交往”,教師制定了“愛要大聲說出來”的系列課時作業,具體作業內容包括“詢問朋友生日;詢問家人生日和年齡;設計生日禮物,表達對家人或朋友的愛”。由於該系列作業非常貼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很高,在與他人交流生日和年齡的過程中,學生鞏固內化了語言,同時也達成了培養關心他人良好品質的目的。
2.設計分層可選擇作業,提高學生自主性
(1)根據學生學習風格,設計不同類型作業
美國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加德納(H.Gardner)博士提出人類智慧結構的理論,它認為人類思維和認識的方式是多元的。心理學將學習者分為不同的學習類型,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或觸覺型)。其特徵如下:
類型特徵視覺型多數時間視線緊隨教師,喜歡看板書、PPT、VCD 等,對自己看過的事物記憶深刻,說話速度較快。視覺型孩子可以多看書、不同老師的講課視頻、科學、文化類節目來提高成績。聽覺型當和他說話的時候,他並不會完全一直看著你,而是更多地左右看,或只朝一個方向看,做思考狀。聽覺型的人喜歡秩序,說話較慢但很有條理,喜歡交談與聆聽,行動力稍次。聽覺型可以多聽音訊來提高成績。動覺型通過感覺活動認識世界,這種活動常常涉及嗅覺和味覺。他們必須親自動手才能學習、理解和接受事物,所以應該讓他們行動起來,調動其肢體,給他們一些東西去做、去碰、去抓。觸覺型的人容易情緒化,要麼是特立獨行,要麼是落伍者。動覺型孩子就是上課愛動的。
根據以上學生學習類型的分類,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應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設計出可選擇的作業形式,即提高作業的選擇的彈性。以北京版英語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為例,除了基礎性作業之外,在拓展部分,教師設計了如下作業(三選一即可):1.畫一畫你最喜歡的節日,並配文解釋(視覺型)2.和父母、朋友談論你喜歡的節日(聽覺型);3.動手做一做你喜歡的節日會出現的物品(聖誕樹、火雞)(動覺型)並和大家介紹一下。通過以上形式,既給了學生一定的自主性,同時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出色地完成作業。
增速提质 优化服务 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的“信访答卷”(韩超).................................................................2-51
(2)根據學習水準,設計不同難度作業
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發展語學科核心素養,因而設計作業時候要“以生為本”,基於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包括學生的作業動機、作業情緒、作業態度和學習期望心理以及完成作業的難易度。教師設計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不同的學生面對相同的作業表現出的心理有很大的差異性。難度過高的作業對基礎較弱的學生會產生很強的畏難情緒,有可能導致學生破罐子破摔,消極對待作業。而過於簡單的作業則對基礎較好的學生缺乏挑戰性,從而失去完成任務的興趣。因此如何設計出可供學生選擇的分層作業,盡可能的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是值得每位教師思考的問題。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採用如下做法,根據平時課堂表現以及學業檢測的回饋,將班級分為三個組,分別以顏色命名red 組,yellow 組和blue 組。其中red 組是學習基礎較好的組,yellow 組屬於中間段學生,而blue 組屬於學習基礎較弱的學生。在教師佈置作業時,將作業分為基礎性作業,拓展性作業和創新性作業。其中,基礎性作業要求全體學生都要完成,拓展性作業要求red 組完成,鼓勵yellow 組參與。創新性作業則依據個人興趣,自由選擇完成。
有結構、有系統的作業設計會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對教學產生正面可靠的回饋。這就要求教師要提高站位,增強作業設計意識。
1.開展單元整體作業設計
本單元為北京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Where can Ifly the kite?通過教師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重新編排整理之後的課時話題分別為“遵守遊玩安全規則”“遵守運動安全規則”“遵守特殊場合下的安全文明規則”“遵守交通安全規則”“製作假期安全手冊”。每節課作業既有複習鞏固本節課內容,又有一定的拓展類作業,拓寬學生視野。課時作業設計都為單元主題“follow the rules”(遵守規則)服務,通過作業,學生對單元主題理解更加深刻。同時,前四課時的作業也是為第五課的語言實踐課做了鋪墊。課時之間,課時與單元之間互相連接,構成單元整體作業設計。
思維導圖是把資訊進行分層和分類整理,基於主題進行思維聯想並向四周延伸分支,然後用文字或圖像進行標記。英語學科的特點決定了設計思維導圖作業的可行性。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內容上強調單詞和語法的獲得,能力上重視聽說讀寫,最終落實語言的應用上。在做思維導圖過程中,學生不斷分類記憶和總結,用簡單的圖形將零散的英語知識聚合在一起,形成系統化學體系。
以北京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為例,教師設計了“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畫一畫Lingling 的旅行內容”。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對課文重新進行解讀和梳理,分別從Who(和誰?),Where(去哪裡?),Why(為什麼?),How(怎麼去?以及感覺怎麼樣?)等方面對課文主人公Lingling 的旅行進行了總結和整理。並且充分發揮動手能力,配以相應的插圖。在完成作業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該課內容的進行整理,為單元學習結束後能夠“描述自己的一次旅行”做鋪墊。
科學合理有效的作業評價,可以讓學生在作業回饋中增加學習的成就感和快樂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產生學習內在驅動力。
1.評價主體多元化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評價功能分為診斷功能、回饋功能、定位功能、教育功能。”他認為這些評價功能有助於教師瞭解小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情況以及存在問題。《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要求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既可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學習與互相評價學習,也可以讓家長參與評價學生的學習中,同時社區有關人員也可以參與評價學習的過程中,評價主體由單一變多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自我評價、生生互評以及家長參與評價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評價。
以筆者上學期任教的四年級為例,在兩個基本情況相似的平行班之間開展對照試驗。在四(1)班,開學之初教師設計了作業評價表格,包括自我評價、教師評價以及家長評價三個部分。在四(2)班,教師採用傳統評價方法。學期結束之後,結果對比明顯——四(1)班學生在完成作業積極性、選擇學習策略以及英語學習自我認知方面明顯優於四年級(2)班。以筆者在四年級(1)班開展作業評價活動舉例,教師批改作業時會輪流邀請部分學生參與評價,學生在參與評價的過程中不斷瞭解、熟知、內化作業評價標準,從而轉換為自己的作業規範。
2.明確作業標準
作業標準直接關乎學生的作業情況。教師應該制定多維度評價標準,不應該只是局限從知識和技能上對學生進行評價。
以筆者任教二年級的做法為例,教師制定了規範的作業標準,從完成時間、書寫品質,作業準確率、字跡是否整齊工整以及作業本是否潔淨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針對作業而制定的標準應該讓學生知曉並熟悉,只要這樣才能將教師的標準轉化成學生的規範,達到教育的目的。
多年以來,由於教師作業設計意識不強以及作業設計能力有限的原因,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形式單一,缺乏趣味性;內容零散,缺乏系統性;評價片面,缺乏有效性等。“雙減”政策推出後,教育者開始改變思路,基於“雙減”目標以及發展核心素養的目的,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如何優化作業設計,採取諸如控量減負、增強系統性、完善作業評價機制等措施。儘管如此,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仍存在很多問題未能解決,值得更多的人關注並開展更深入研究。
“雙減”政策的落地帶來了我國教育領域的重大變革。小學英語教師當以此為契機,領會其正確內涵,以改革作業設計為抓手,控量減負,創新增效,激發趣味,繼續探尋小學英語作業優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