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曄娟
充滿異域風情的澳門,不僅有絢麗的中國傳統文化,還聚集著燦爛的西方文化。正因如此,才孕育不少澳門本土設計師,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演繹著多姿多采的文化。今期的人物訪談,記者有幸邀請到了賈嘉昕(Ana Cardoso),一位成長於澳門的本土時裝設計師,她曾於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舉辦之第二屆、第三屆及第五屆澳門時裝畫藝術大賽皆榮獲優異獎,更將中國元素與西方藝術和高級訂製有機結合,創立了屬於澳門本土品牌的“Anna Noir”。今次,賈嘉昕將對廣大讀者講述她對時裝設計的堅持,以及分享她眼中的澳門本土時裝設計文化氛圍。
自創品牌實現設計夢想
記者如約前往位於製造巷5號的澳門設計中心,該中心於2014年9月落成啟用,前身為荒廢多年的老舊廠房,由澳門設計師協會籌劃並獲澳門特區政府資助部分裝修工程,活化為滙聚創意設計的多功能大樓。該設計中心令記者讚歎不已,樓下是展廳,樓上是独立的設計室,一路走過去,透過門上的玻璃,隱約可以看到陶藝設計、特殊材料設計等多種不同的類別,一楼还設有風格獨特的咖啡休息廳,如此別致的環境真令人感到意外。而本期的受訪者賈嘉昕設計師的工作室,就位於三樓。
當記者在設計中心負責人的帶領下,推開賈嘉昕工作室的大門,未進門便被嬰兒的啼笑聲所吸引,原來賈嘉昕設計師初為人母,不過,樣貌氣質脫俗的她,一點都看不出已經是位母親了。環視工作室,角落裡擺放了不少設計好的成衣,位於中間的桌子上,還放著未完成好的衣服樣板,就在這設計桌上,我們開始了是次訪問。
賈嘉昕設計師是土生葡人,在澳門出生、成長。那麼,她是如何走上時裝設計的道路呢?外貌出眾,身材高挑的她,在讀書的時候,就兼職做模特,走秀時穿了不少出自設計師之手的漂亮衣服。她說:“兼職時,我就覺得特別設計的衣服非常漂亮,自己又特別喜歡穿漂亮衣服,心想不如自己做設計。”而且,出生於藝術世家的賈嘉昕,本身就對設計很有興趣,她的媽媽是個美術家,爸爸也是設計師,自小就在藝術的氛圍內成長,12歲便與母親李希文和啓蒙老師Fernanda Dias開始學習繪畫。數年後跟隨澳門知名資深畫家繆鵬飛和袁之欽鑽研繪畫技法,這些都成為她學習時裝設計的有利條件。
雖然在一開始,家裡並不贊同她學習時裝設計,他們始終認為時裝設計不是一份穩定的工作,但學習成績還不錯的她,仍然在對設計的追求和堅持下去了葡萄牙修讀時裝設計課程。学习过程中,她更參與及舉辦了一些時裝設計表演,如﹕2007年的“Dress is More”,2005年、2008年及2009年的“Rota da Sede Fashion Show”,2009年的“Moda Sado”及2010年的“MVM Fashion Penafiel”。而在完成她的服裝設計碩士課程後,便開始為不同的雜誌進行服裝設計及製作,如﹕“Nuno Baltazar”、“Nomada Jeans”、“Lines lab”、“Venessa Cheah”及“Macau Closer”等。在外學習工作幾年後,她於2010年返回澳門堅持自己時裝設計的夢想之路。
賈嘉昕在澳門創立了自己的品牌“Anna Noir”,該品牌運營至今已經3年有餘。那麼,“Anna Noir”的品牌設計理念是什麼呢?她為記者介紹到,設計理念是堅持走中西合璧的感覺,她說:“因為我的爸爸是葡國人,媽媽是土生葡人。我從小在澳門長大,卻又出國讀書,受到了中西不同的文化教育。”她的作品亦希望令澳門時裝發展變得更國際化,所以經常會以澳門作為出發點來展示她的成果。也正因為中西文化的融合,賈嘉昕會選擇中國的布料來做西式的設計,追求的風格是東方和西方的混搭感覺。如今,外國人都比較喜欢中國特色,將西方的風格與中國特色結合,尋求一個平衡點,這就是“Anna Noir”的品牌設計理念。也正是這種混合,讓不少歐洲人成為她的忠實顧客,他們很樂意穿著這樣的衣服外出和參加宴會。
不少人都認為,這樣的度身設計和高級訂製,一定需要付出高昂的設計費用。賈嘉昕笑著說:“其實度身訂製並沒有那麼貴,視乎客人想要的款式。我做過500至1000元的裙子款式,但如果是晚禮服,會相對貴一些。”正因為物美價廉,現在有不少客人會通過網頁或者Facebook這類的社交平臺,追蹤賈嘉昕所設計的最新款式,她會根據客人的要求和尺寸等,精心製作顧客想要的衣服。
文創政策幫助設計師
大部分本土的澳門人都知道,早期本澳有不少的製衣廠生產各種成衣,但隨著經濟的調整,現今都已經北移。曾經輝煌的製造業是否給澳門的時裝設計帶來良好的發展土壤呢?
其實不然。記者問及在品牌的創立過程中,賈嘉昕遇到什麼最大的挑戰時,她頗為嘆息的告訴記者,布料是最難解決的。“在澳門找布料是很難的。有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款,需要找一塊布料,澳門沒有,就要去香港、廣州甚至更遠的地方尋找。”她繼續解釋到:“澳門現在賣布的店舖很少了,以前能找到很多漂亮的布,現在卻無處可尋。有的時候,做一件衣服多洗幾次就面目全非,很遺憾。就算遠去廣州、香港買布料,也並不容易,特別是現在都不可以小批量的購買,經常造成為了一件衣服而囤積了很多布料在手上的局面。”
在賈嘉昕看來,當下在澳門尋找會製作版式的老師傅也成為一大難題。雖然“Anna Noir”走的是度身的高級訂製,但是每個款式也保持了大中小三套左右,簡單的賈嘉昕都會自己來製作款式,而複雜的,就需要請專業的裁縫師傅來製作。如今的澳門雖然還有不少製衣店的存在,卻少了那些可以完成複雜製作的老師傅。好在賈嘉昕有個合作多年的老師傅,多年的合作累積了不少默契,她只需將設計版樣給師傅看,師傅就能明白她想要的效果從而幫她做出來。“我也曾經試圖找其他師傅幫忙,但很多師傅都覺得複雜又不賺錢,都不怎麼願意接手這樣的活。”賈嘉昕遺憾地說。
雖然製作衣服的過程有些曲折,但澳門現下良好的文化創意氛圍和扶持政策,還是讓不少設計師克服重重阻礙,依然選擇加入紅紅火火的設計師行列,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文化。在採訪過程中,賈嘉昕多次向記者提到了政府現在的扶持政策,例如她如今的工作室,就受惠於政府資助。
據介紹,澳門設計中心是為了輔助本澳中小型設計公司的起步及發展而建立的。大樓的三樓及四樓設有十二間獨立工作室,實用面積由二百多平方尺至一千多平方尺不等,配有簡約裝潢、照明及冷氣等設備,並提供會議室、光纖寬頻、前臺接待、保安及收費列印等服務,以完善的服務及低於市場價格吸引本地優秀的設計公司進駐,讓設計經營者免除承擔昂貴租金及場地裝修費等成本,利用中心的資源幫助她們發展。
賈嘉昕的工作室是跟另外一個設計師一起分擔,每個月大概6000左右的租金。這比之前在塔石廣場附近的工作室條件好了很多。“之前在塔石附近的工作室雖然有店面,但是需跟很多位設計師一起分租,租金也不便宜。現在很幸運的申請到了設計中心的工作室,是個很好的工作環境。”那麼,設計中心是如何選擇設計師的呢?她笑著表示,當初就是一起填寫表格申請,做了些品牌規劃和展示,就被選上了。現在這裡的租約是兩年,至於兩年之後又有何其他政策,現時還不知道。
除了政府對設計中心的場地、資金支持外,文化創意中心也會定期舉辦時裝設計的比賽來吸引更多設計師參加。每年由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舉辦的MIF展,也提供舞臺給澳門本土的設計師進行服裝展示,這些都大大地加大了澳門本土設計的宣傳,讓本澳的時裝設計有不同的展示方式。同時政府也提供一些例如藝術時尚廊這樣的可供寄賣的店舖,鼓勵設計師將自己的作品拿出來寄賣,讓作品得到大眾的認可和肯定,也讓設計師被眾人所熟知。
設計不是生活的全部
讓記者頗為關注的是,賈嘉昕不僅僅是一名時裝設計師,還是一名時裝設計導師。她任職於聖約瑟大學設計系和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在她的帶領下,指導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學習時裝設計的知識和技巧,甚至走上時裝設計的發展之路。
在導師和設計師的雙重身份下,賈嘉昕是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呢?她說:“目前我的課程安排還不是很多,一般以工作為主,設計都是利用業餘的時間。不過,隨著澳門如今的設計氛圍越來越好,聖約瑟大學有計劃開辦專業的設計學科,屆時課時的增加會比現在多很多。”在如此忙碌的情況下,賈嘉昕現在還在攻讀專業的博士學位,這不僅僅是因為工作的需求,更是對自己技藝的提高和進修,雖然忙碌,但都會有收穫。
問及澳門當下學習時裝設計的年輕人有何出路?賈嘉昕非常開心地說到:“現在學習時裝設計的有很多學生。不少學生在生產力中心業餘讀了三年的時裝設計,都會想去台灣或者其他的地方繼續修讀,完成自己的設計夢想。”
作為一名小有成就的澳門本土時裝設計師,賈嘉昕對有著時裝設計理想的年輕人又有些什麼建議呢?她繼續分享到,第一是不要放棄,創立自己的品牌,想要被別人認識,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達到的;第二要確定好品牌的發展方向,想清楚自己要設計些什麼,是想大批量生產還是度身訂做?這都需要在一開始就考慮清楚;第三就是不要想著讀書畢業之後就可以直接開店。她補充道:“剛畢業沒有經驗,需要找些兼職之類的,多接觸和累積不同品牌的經驗,才可以考慮開店。我自己在讀書的時候,就經常接觸各種不同的品牌,去瞭解整個製作過程,學習製作技術。相信如果能首先做到這三點,那麼離成為一名合格的設計師就不遠了。”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在採訪的最後,賈嘉昕設計師再一次提到了堅持的重要性,其實有不少學生跟她反映過,家裡不支持走時裝設計這條道路。面對此種情況,她通常都告訴學生要自己堅持,可以先去做其他的工作,利用業餘時間來堅持學習時裝設計,最終總會讓家裡感受到夢想的力量,轉而支持時裝設計,有恆心才會有收穫。
短短的一小時訪問結束了,在賈嘉昕的分享中,記者看到了澳門本土時裝設計的興起,相信在她們這樣一群充滿夢想的時裝設計師的帶領下,澳門本土的服裝品牌定能有飛速的發展,甚至有朝一日能在國際時裝舞臺佔有一席之地,畢竟,夢想的力量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