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寻 朱剑 崔容 胡纲
1
2019年,我们出版《酒的中国地理》一书的时候,对西藏的酿酒产业所知甚少。2009年前后,楚乔老师到西藏出差时,买回了两瓶西藏藏缘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藏窖坊系列的青稞酒和藏缘青稞酒,说是青稞酒,但是品尝起来却是非常明显的四川风味的浓香酒。因此,在《酒的中国地理》一书中,关于西藏白酒这部分,只有短短的七行描述,而且写明了这两种酒说起来是青稞酒,喝上去感觉是四川风味的浓香型酒。我不太清楚这些酒的来龙去脉,它们到底是在西藏酿造的,还是在四川酿造后直接贴上了西藏的牌子?单从喝的角度来讲,西藏的青稞酒没有什么特色,我甚至区分不出浓香型的青稞酒和高粱酒的区别。
这本书出版后,2021年冬天,我有缘拜访了青海天佑德青稞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银会先生,通过李董事长的介绍,我才了解到了西藏酿酒业的一些情况。西藏本来是没有酿造白酒的酒厂的,第一家白酒厂是青海天佑德酒业公司在那里投资建的西藏天佑德酒业有限公司,2022年更名为西藏阿拉嘉宝酒业有限公司,这是西藏第一家在当地酿造纯粮大曲固态法白酒的酒厂,目前为止,也是唯一的一家白酒酒厂。
2022年6月,我收到了李银会董事长给我寄来的阿拉嘉宝的两款样酒,收到酒的当天夜里品尝,感觉惊艳,也非常兴奋,总算是喝到了一种独一无二的西藏当地酿造的白酒。因此,深夜12点半,我就订了去拉萨的机票。没想到早晨起来,拉萨那边有疫情了,我们去不了了。又过去了整整一年,直到2023年7月,我才有缘实地探访了拉萨的阿拉嘉寶酒厂。
2
西藏阿拉嘉宝酒厂位于拉萨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海拔3600米,目前是中国海拔最高的酒厂,可能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酒厂。
探访阿拉嘉宝酒厂的计划,自从起了念想,迁延一年才获得执行。前半年未能执行的原因是由于疫情管控,后半年的原因则是由于我自己的身体状态,经历了首阳、二阳和三阳之后,这阶段身体一直处在各种症状之中,胸闷气短,直到2023年7月初的第三次“小阳”,还连续发了几天低烧。这种状况让我质疑自己能不能适应拉萨高海拔的气候,行程一拖再拖。出发之前查当地的天气预报,那几天拉萨有连续的降雨,最低气温12度,最高气温23度。看着天气预报的气温,我都有些发愁,这跟西安春天的气温差不多了。西安同期的最高气温是39度,两地有20多度的温差,所以我做了各种准备,带了毛衣毛裤,还带了一件薄羽绒服。
到了拉萨才发现,下雨不是一天连续下的,基本上是夜里下雨,白天就晴了,蓝天白云,非常漂亮,即便是雨下到上午,下午也就晴了。此时正好是西藏的雨季,这种夜雨昼晴的状态,使得空气湿度加大了,感觉更加舒适。情况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我也就是加了一条秋裤,穿上了长袖的外套,白天和晚上穿这些衣服正合适。相比酷热的西安,这里气候凉爽,简直就是一个夏天的天堂。高原反应也很轻微,居然没有任何胸闷气短的感觉,只是在凌晨醒了的时候,微微有点头疼。打开酒厂宾馆房间里配的制氧机,放了一会儿氧气,感觉又舒适了。第二天白天身体似乎适应了,只是如果连续走路快了的话,会觉得身体有些发软、发飘。到第三天上午的时候,连发软、发飘的现象也没有了。酒厂接待我们的朋友告诉我们说,拉萨近些年来绿化工作的力度非常大,雨季时四处都是葱茏的植物,无形中会带来更多的氧气,空气的含氧量有所增加。这可能也是我感觉高原反应比较弱的一个原因。
3
在阿拉嘉宝酒厂盘桓了两天,有以下感受:
(1)海拔真高。
阿拉嘉宝酒厂所在地海拔是3600米,这不只是海拔表上的一个数据,任何一个人到这里,都能感受到或强或弱的高原反应,就是身体强壮的年轻人,如果剧烈运动,也会感觉喘气,和平原地区是不一样的。
不仅人的身体能感受到海拔高度的变化,酒体本身也能体现出海拔高度的不同。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同一种酒体,在不同海拔呈现出来的不同香气和口感。我在西安品尝过的两款阿拉嘉宝青稞酒,它们的香气是低沉的,而且只是粮香和发酵香,但到了阿拉嘉宝酒厂,品尝同样的这两款酒,感受到的却是如鲜花怒放一样的花香、水果香。推究其原理,是由于海拔高度太高了,导致大气压力的下降而造成的结果。西藏的空气密度大多在0.7~0.8千克/立方米之间,大概约为海平面空气密度的60%~70%,各种液体的沸点也随之降低,水的沸点大概在84~87摄氏度;白酒中的呈香呈味物质,酯类、醛类,醇类的沸点也随之会下降,挥发性强。有些香气在平原地区,由于受大气压力的影响释放不出来,而在高原高海拔地区,由于压力下降了,它们就释放了出来。因此,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就是突然闻到了在平原地区闻不到的香气。
大气压力下降,对蒸馏酒来讲相当于是负压蒸馏,原酒酒醅里的呈香呈味物质在负压的情况下,汇集到酒里更多了。负压蒸馏是西藏高海拔地区蒸馏酒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
(2)风光真美。
飞机还在天空盘旋的时候,你就能感受到拉萨那种动人心魄的美,这里的空气格外纯净,在其他省会难得看到这种透明的空气,那些地方机场上空的空气,常年或多或少笼罩着一层霾。
蓝天、雪山、白云、宽阔的雅鲁藏布江尽揽眼底。阿拉嘉宝酒厂坐落在拉萨市附近,但是感觉四周都是山。雨后的早晨,四周的山上云雾缭绕,云很重,仿佛远远地压了过来。酒厂车间的内部道路旁边,种满了盛开的花朵。整体上看,如同云山雾绕的一座花园。
(3)酒是真好。
我们受到了阿拉嘉宝酒厂总经理胡志平先生、生产厂长哈祖德先生、行政办主任张泽英女士以及公司其他部门负责人的热情接待。
第一天到达的时候,胡总细心地体贴到我们会不会有高原反应,叮嘱我们先暂时不要喝酒,我们只是闻了、尝了一下阿拉嘉宝。第二天起来,我们感觉身体状况很好,上午就受邀参加了酒厂质量监督部每天举行的品酒定级例会。每天早晨他们要把前一天蒸馏出来的酒进行品评定级。
在这个定级会上,胡总和质量部的六、七位专业品酒师们一同品酒打分,给酒定级。我对前一天生产的酒的评价非常高,因为我感受到了从来没有感受到的一种甘蔗的清香,口感甘润顺滑,因此我给打了100分。但是质量部的专业品酒师要求非常苛刻,他们最高的打分是86分,最低分是82分,大多数的品酒师给这款酒定级是优级,只有一名品酒师定为特级,我打到100分,应该属于特级这个水平了。
我的评分和酒厂专业品酒师之间的评分差异这么大的原因,我想主要是由于我们平时面对的酒品对象不同。我面对的都是成品酒,能喝到这种原酒,就觉得很完美了,而这些专业品酒师们每天面对的都是这种原酒,养成了他们苛刻的习惯,他们极少会给当日的酒品打满分,只能优中选优,好中选好,鸡蛋里面挑骨头,如果他们打满分的酒,那可能真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美酒了。
上午开完品酒例会之后,又到酒库里参观,品尝了从65度到52度的各种酒以及各个年份的酒,我总的饮用量差不多有一两多。下午两点以后,又到市区参观了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广场、八廓街和罗布林卡。八廓街上,旅游者排起了长队,让我一度都想放弃参观,但是想着来一次不容易,便排了将近40分钟的队才进到八廓街广场。
下午六点多返回酒厂时,我感觉比较疲惫了,正赶上酒厂和三位大客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我受邀参加了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的后半部分,同时参加了酒厂答谢这些大客户的答谢酒宴,酒厂各个部门的领导一同参加。在宴会上不知不觉又喝了二两阿拉嘉宝的酒。
酒后,胡总又陪同我们到附近一个自驾游的宿营营地去参观,来回又步行了有两三公里,等参观完之后,酒就全醒了。
第三天上午,我早早地就到了生产车间,完整地观看一次蒸馏的过程,从上甑到出酒,从开始接酒的酒头一直接到酒尾。阿拉嘉宝酒厂现在还严格地执行传统的看花摘酒工艺。我守在酒甑的出酒口旁边,每段酒出来的酒样我都尝了一点,从70多度的酒头一直尝到30多度的酒尾。如此陆陆续续地又喝了一两多,中午吃了碗面条,下午上飞机,在飞机上打了个盹,酒又全醒了。
关于阿拉嘉宝酒的香气和口感,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做总结,讲讲这三天在如此高海拔地区喝酒之后的身体感受。总的来说,可以用“极舒适”来描述,醉酒度低,醒酒时间短,全天饮用了三两多平均下来酒度都在58度左右的酒,居然沒有很强的醉意,而且很快就醒酒了。
在评价白酒酒质的诸多指标里,其实最重要的是饮后舒适度的指标,色、香、味还在其次。三天高原的实地考察饮用,表明阿拉嘉宝酒真的是好酒。
此次阿拉嘉宝酒厂之行,为我修订《酒的中国地理》这本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酒的中国地理》的第一页,关于西藏酒的部分,我们就可以添加上阿拉嘉宝青稞酒的注记了。我们可以兴奋地向热爱旅行和美酒的酒友们宣布,在中国白酒地图上,西藏这片空白被阿拉嘉宝青稞酒填补上了。
热爱旅行的人一生中至少要来一次西藏,来到西藏后,我建议您一定要品尝一下阿拉嘉宝青稞酒。如果您是资深的白酒发烧友的话,一定要到阿拉嘉宝酒厂来看一看,在这里才能够感受到神奇的负压蒸馏,感受到在平原地区感受不到的西藏白酒的芬芳怒放的力量。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