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阳新精神的深刻内涵、显著特质及其赓续拓新

2024-01-09 14:51赵洪桢
关键词:阳新革命红色

韩 玲,赵洪桢

(上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44)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1]p44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弘扬红色阳新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峥嵘岁月里,阳新人民在党中央和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直接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明晰对红色阳新精神的深刻内涵、显著特质的认识,赓续传承好红色阳新精神,能够为我们抵御历史虚无主义侵扰、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内涵把握:红色阳新精神彰显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

红色阳新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革命精神,发轫于革命战争时期,坚定围绕着革命斗争这一红线不断发展演进,集中反映了阳新人民对党忠诚、信念坚定、艰苦斗争的价值追求,彰显了中国人民不惧强敌、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红色阳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大体上看,红色阳新精神的深刻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髓要义:对党忠诚、同仇敌忾

“对党忠诚、同仇敌忾”是红色阳新精神的政治基点,也是阳新精神得以孕育发展的逻辑起点。在数十年的艰苦斗争中,阳新人民始终坚定跟随党的领导,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著贡献。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阳新这个小小县城涌现出数百名党的高级将领和干部,出现了500余名县团级干部。在革命战争年代,阳新有20余万军民付出了生命,为党和国家革命事业取得最终胜利做了重大牺牲,是名副其实的“烈士县”。彭德怀、何长工都曾对阳新人民的光辉业绩做出高度评价,指出:“阳新人民对中国革命牺牲很大,贡献很大、光荣很大”。[4]p6红色阳新精神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生动缩影,展现了阳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导方针探寻革命道路的艰辛历程。

革命年代,阳新在党的领导下,坚决贯彻群众路线,领导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使广大群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变化,人民在政治地位、经济利益、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得到了翻身解放,阳新百姓也在革命实践中与党建立起了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为了支持人民军队打仗,父送子、妻送夫参军的动人场景在阳新随处可见。据统计,自1929年至1934年六年时间里,阳新参军的青壮年就达3.7万人之多。[4]p3“小小阳新,万众一心,要粮有粮,要兵有兵”的生动民谣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真实写照。这也凸显了红色阳新精神“对党忠诚、同仇敌忾”的精髓要义,是党性同人民性相统一的生动诠释。

(二)灵魂根基:理想崇高、矢志不移

“理想崇高、矢志不移”的精神指归,是阳新军民筑牢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保障。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感召下,阳新地区涌现出罗伟、曹大俊、王显德等一大批革命先烈,甘愿为了革命事业抛洒热血、奉献生命。无数思想觉醒的阳新人民在科学理论的指引、英雄榜样的激励下坚定跟随共产党“闯出一番新天地”的革命信念。因此,以崇高理想为精神之源的红色阳新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坚守信仰、坚持真理的具化表现。

党和人民军队舍生忘死坚守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的坚定信念和优良作风深深感化着阳新人民,激发了阳新民众参与和支援革命的昂扬斗志。至1930年夏,阳新已然建立了多达20万人的工农武装,形式包括赤卫队、赤卫军和工人纠察队等,“全民皆兵”成为现实。阳新人民刚直重义、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得到了充分彰显。总结来看,我们之所以能战胜强大敌人,实现革命的胜利,就是因为我们有不破不灭的精神信仰,铸造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习近平指出:“形成坚定理想信念,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自己认为坚定就坚定地,而是要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2]红色阳新精神在革命斗争中得到反复锤炼和升华,其所诠释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从党政军民双向互动的视角来阐发,红色阳新精神深刻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的践行,彰显了独特的内涵特质和时代价值。

(三)进取内核:勇于探索、艰苦奋斗

“勇于探索、艰苦奋斗”是红色阳新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基石。马克思说:“如果斗争只是在有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3]p210大革命失败后,大冶兵暴和阳新秋收暴动打响了黄石地区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第一枪,阳新在武装斗争中发展为鄂东南地区的革命中心。在阳新龙港,党带领人民群众艰苦探索,造纸厂、石膏矿等工矿企业先后开办,兵工厂、被服厂、兵工农银行等四十八个革命机关设立,红军后方总医院、红五八军留守处、彭杨学校等一些基础建设也得到完善。正是凭借着对革命事业的坚持和勇于探索、艰苦奋斗的斗争精神,阳新党政军队带领群众打土豪、建根据地、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事业,龙港“东方小莫斯科”才得以享誉全国。

从井冈山到幕阜山,红五军转战鄂东南,“军民同甘苦”的艰苦奋斗作风在各方面的革命实践中都得到了充分发扬。也正因为如此,彭德怀、何长工等老一辈革命家才能领导红五军打通从井冈山至长江中游区域的湘鄂赣苏区,红三军以大冶、阳新为依托攻克了土地革命时期唯一攻占的省城长沙,随后创建了中央根据地。[5]可以说,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鄂东南边区军民功不可没。在这一过程中,阳新人民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开展艰苦卓绝的斗争,为革命形势向前推进做出卓著贡献,被历史和人民永远铭记。

(四)鲜明底色:军民同心、上下联动

“军民同心、上下联动”是红色阳新精神的耀眼底色,也是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得以发展壮大的关键原因。鄂东南边区的革命斗争史,是一部群众工作史,也是一部军民相依、生死与共的革命史诗。

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始终将维护人民利益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苏区建设时期,阳新党组织十分重视干部作风建设,涌现出曾被毛泽东所称赞的先进典范。时任阳新县龙燕区工农民主政府主席的刘道富,常头戴草帽、脚穿草鞋深入艰苦地区为百姓就地解决问题,群众广泛称赞区政府是“提包政府”。毛泽东同志赞扬道:“湘鄂赣边区阳新县的一些地方……那里的同志都有进步的工作。”[6]P160此外,党还澄源正本,从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入手,带领群众分地、分粮,通过民主选举、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惠民措施,使人民群众政治上翻身做主、经济上得以解放、文化上追求进取,充分发扬了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以严明的组织纪律和优良的干部作风保证了群众工作落到实处。

人民群众爱戴党和军队,毁家纾难支持革命。土地革命时期,阳新为红军输送了大量兵源,提供各种粮草720万斤。阳新人民不惜以全家、全村人的生命为代价保护军队伤员、保护党员干部,为保证革命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发扬了舍身为国的奉献精神。如同毛泽东同志所言:“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6]p139军民相依的浓厚情谊,既在革命战争年代为艰苦斗争夯实了坚实基础,又极大程度丰富了红色阳新精神的内涵,为最终取得革命胜利提供了强大保障。

二、特质分析:红色阳新精神蕴含马克思主义真理伟力

红色阳新精神究其根本,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意志浇铸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植阳新这片革命沃土,充分汲取特色地域文化精华,结合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时代特征,融合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价值取向而凝聚成的先进精神。同时也是新发展阶段完成新的历史使命需要赓续和弘扬的具有延续性的人文精神。因此,它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实践性和延续性相统一的品格。

(一)孕育于“传播马列主义”的情境之中,具有鲜明的先进性

先进精神的产生绝不会是空穴来风,一定会有科学理论为其指导。根阳新精神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而逐渐孕育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人民在救国危亡关键时刻找到的最革命、最先进的理论,自然成了阳新精神的理论根基。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对阳新产生了巨大影响,当地一些进步青年纷纷奔赴南京、武汉、上海等思想前沿地区求学,以期获得救国救民的真理和科学知识。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阳新在外求学的学生中就有一部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学习的曹壮父在求学期间结识了恽代英、萧楚女等有识青年,他们志同道合,常一起探讨振兴中华的道路。在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并接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他们的思想受到了巨大冲击。之后,曹壮父结业返回阳新,开始了建立青年革命团体并传播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工作。1924年初,曹大骏、罗伟等人回到阳新,成立了“龙山书社”“福寿书社”,这成为了积极进行革命活动的先进组织,他们还出版了会刊《龙山文化》,实际上成为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点。自1924年至1926年,马克思主义已经在阳新全县得到深入广泛的传播。进步青年柯于开谈道:“当我们听到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后,我们便看到了中国的希望”。[4]p24在曹大骏、罗伟、柯少轩等进步青年的宣传和带动下,阳新各地都展开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宣传学习活动。自1925年春起,阳新各地都先后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自此,阳新开始走上了革命道路,阳新精神得以孕育。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构成了阳新精神的理论根基,“先进性”成为阳新精神的显著标识。

(二)形成于“开展土地革命”的背景之下,具有显著的时代性

“任何一种精神品格都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文化土壤”。[7]红色阳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沉淀,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民族精神、革命精神的彰显。阳新地区特有的文化传承和革命实践是阳新精神得以形成的根源,因此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阳新作为土地革命时期的老苏区,阳新精神是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精神形态,是党革命精神宝库中的一座不朽丰碑。在土地革命时期,阳新苏区在深入开展革命斗争的同时,探索进行根据地建设。1930年5月阳新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没收土地和分配简则》《土地使用暂行条例》等法律,为充分开展土地运动提供了依据。经过两次土地分配,全县60万人中55万人分得了土地,充分赢得了农民的支持与信任,这也为接下来展开革命斗争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阳新人民在享受胜利果实的同时,不忘回馈红军,献身革命。何长工率领不足300人的红五军第五纵队来到阳新不足半年,就发展到5000余人,因而成立了红八军。彭德怀率领平江起义部队来到阳新后也不禁感慨:“该地群众对红军的热爱较之平江有过之而无不及,外地红军到达该地区,均不愿离开”。[8]p125

在轰轰烈烈进行土地革命的时代背景下,阳新精神在充分吸收阳新地区特有精神风貌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凝聚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质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红色阳新精神蕴含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国家至上、精忠报国”的中华民族精神传统,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它既具有深厚的民族性,又具有显著的时代性。

(三)丰富于“建设红色政权”的实践之中,具有突出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其实践性。阳新精神之所以是一种科学的精神,是因为它经过了实践检验,为党发展的不懈奋斗史、不惧牺牲史、自我建设史所证明,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发展。

在土地革命中后期,阳新县委为了巩固已经建立的工农政权,着手进行党的各项建设。第一,在政权建设方面,通过健全党的基层组织,进行党内反腐败斗争和自我革命,加强民主化建设等举措,党员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至1932年4月,阳新党员人数已然发展到1.2万人,占整个鄂东南根据地3万名党员的40%。第二,在发展经济方面,争取在农业、手工业、制造业、商业等多领域协同发展,有效抵御了敌人对苏区的经济封锁。第三,大力发展武装建设,工农武装组织系统和指挥机构得到了组建和完善。1929年《大阳区五县军事工作决议案》就指出,“过去中国革命之失败,忽视军事工作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4]p173因此,阳新政府开办军事训练班、开展拥红扩红运动,地方武装得到发展,这也为之后进行“反围剿”斗争及开展抗日斗争打下了良好基础。阳新苏区还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创办了各种学校,大量翻印多种进步刊物和党的文献,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军民的思想水平,为巩固和发展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发挥了巨大作用。

正是红色阳新精神突出的实践性特质,才使其能够发挥推动革命事业发展的强大动能,激励党领导人民群众探索了局部执政和实践的新局面,积累了政权建设的宝贵经验,培育了党的优良作风,绘就了阳新地区轰轰烈烈开展革命斗争的恢宏画卷。

(四)赓续于“超越时空的时代变化”之中,具有历史的延续性

红色基因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真理性,具有与时俱进的延续性。习近平同志指出:“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9]p23红色阳新精神何以能够历久弥新,究其原因是其能够进行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弘扬。形成于革命岁月的红色阳新精神,有着丰富内涵和深厚意蕴,具有顽强生命力,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不断发扬延续。作为党政军民在实践中孕育形成的红色精神,红色阳新精神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精神瑰宝,对帮助我们走好第二个长征路,向着新的时代目标接续奋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历史浩浩汤汤,精神代代流传。红色阳新精神是随着现实任务的需要不断丰富、生长、动态发展的,其存储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共同的革命记忆和军民情感,具有情感唤醒和精神蕴养的恒久价值。在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遇到困难险阻时,都会为艰苦奋斗、矢志不移的精神传统所振奋。新中国成立以来,阳新人民没有等、靠、要,而是通过艰辛创业来改变家乡面貌,涌现出了模范教师王月娥、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郭康安、“荆楚楷模”陈新超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均在红色阳新精神的沁润滋养下受到激励感召,是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的典型代表。红色阳新精神中蕴含的精神基因能够不断提醒党坚守初心,坚持人民立场,坚决进行自我革命以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也激励着党和人民不惧险阻,持续勉励。

三、赓续拓新:使红色阳新精神跨越时空迸发强大活力

红色阳新精神具有历史的厚重性和现实的时代性,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传承与丰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内涵与价值。新时代弘扬阳新精神,应以坚持历史思维,明确阳新精神当代价值为基础,强化理论研究,坚持实践导向,加强红色实物保护利用。

(一) 坚持历史思维,明确阳新精神当代价值

红色阳新精神源于伟大建党精神,同其他革命精神一道来自历史、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具有恒久的价值和独特的精神魅力。

第一,红色阳新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深刻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10]p66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阳新55万农民分得了土地,帮助农民实现了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红军为了改善民众生活,帮助农民干农活、搞生产,“红军井”、“红军田”都是军民鱼水情深的真实写照。中国共产党成了阳新劳苦大众利益的守护者,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初心不改,方得始终。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必须弘扬阳新精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

第二,红色阳新精神对新时代坚持守正创新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新时代要“集聚起守正创新、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就要做到求实创新。习近平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11]p1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阳新军民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地探索出了较为成熟的局部执政宝贵经验,为丰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的品格,深入推进“两个结合”,就要深入研究阳新精神,从历史中汲取宝贵镜鉴,推动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红色阳新精神为走好新的长征路提供重要精神动力。新时代新起点何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革命精神,充分发挥精神的能动作用激发人民群众投身社会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12]红色阳新精神以军民同心为鲜明底色,以实现人民群众的愿望需求为价值追求,以求实创新为显著特征,具有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澎湃的精神力量。红色阳新精神作为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必然会成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能,为走好新的长征路提供重要精神动力。

(二) 强化理论研究,拓宽阳新精神研究视野

传承和弘扬好红色阳新精神,要加强理论研究,从学理视角进行明晰和阐发。但目前,学界还没有对红色阳新精神进行较多系统理论性阐述,因而理论工作者应加强对阳新精神内涵的挖掘、理论的概括和高度的提升,为进一步传承发扬阳新精神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首先,坚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统领,将其放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整体中进行研究。对阳新精神进行赓续拓新,必须将其与伟大建党精神结合比对进行研究,在“源”与“流”的逻辑关系中把握二者内在联系。红色阳新精神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艰苦奋斗、英勇斗争凝结的一种地域性革命精神,它同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一样,赓续着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血脉”。阳新精神也有着与党的精神谱系共同的思想内核,在理想信念、政治品格、优良作风等方面一脉相承,因此应将红色阳新精神放在党的精神谱系的整体中进行研究。

其次,将红色阳新精神同民族精神研究进行结合。习近平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13]中华文化涵育中国精神,阳新精神也汲取中华文化精华赓续发展。“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14]p44虽然时代不断更迭变换,但祖国高于一切的爱国情怀、革命理想矢志不渝的崇高信念、一切为了人民的为民情怀等精髓要义始终是阳新精神恒定的本质。因此,要加强红色阳新精神同民族精神结合进行研究,揭示两者之间交融互动和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

再次,将红色阳新精神同马克思主义精神要义相结合进行研究。阳新军民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红色阳新精神自形成起就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精神要义,并且在革命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内容进行了丰富,对其科学性进行了诠释。因此,对红色阳新精神进行理论研究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要义,在科学理论的哺育下使其焕发生机活力。

(三) 突出实践导向,赓续阳新精神红色血脉

红色阳新精神来源于革命实践,新时代要在实践中将其弘扬发展。增强红色阳新精神的影响力要做到领、悟、用贯通,通过实践体验建构人们对红色阳新精神内涵、特质的理解。

其一,大力加强宣传弘扬力度。要以红色阳新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为主线,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历史观,努力讲好红军的故事、阳新的革命故事。通过推动新旧媒体融动融合,在稳固官方媒体权威性、号召力强等优势的同时,发挥新兴媒体辐射面广、受众广的特点,拓展红色阳新精神的宣传平台。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思想宣传形式有着固定受众,要继续牢牢坚守。同时重视网络的力量,运用网络资源开发思想宣传新阵地,发挥其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实现思想宣传“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作用,建设红色阳新精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弘扬机制。

其二,充分重视实践体验的建构。在梳理归纳红色阳新精神背后动人红色故事和典型英雄事迹的基础上,多形式建构实践活动范式。一方面,以阳新地区革命历史为基础,推出一批投射红色历史的影视、戏剧等文艺精品,有效提升阳新精神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阳新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园、龙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等红色瞻仰基地,组织企业、学校、党政人员“读历史”,带领他们回顾史实、重温阳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通过实地研习增强情感共鸣,增强阳新精神的感染力。

其三,重点聚焦青少年群体。在包括红色阳新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赓续传承过程中,青少年是传播和弘扬的重要客体。要依据青少年群体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开展实践教学。一是要充分整合实践教学资源,走出“思政小课堂”,走进“实践大课堂”。通过组织青年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进老区”等社会实践,把思政课堂搬到更多现实场景中,让红色阳新精神在实践中得到彰显。二是要主动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慕课、微课、云课堂等新兴教学手段,系统构建“课堂+网络+实践”的三位一体立体式教学,依据客体对象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层次差异化进行红色阳新精神传播,从而有效提升传播质效。

(四) 深挖价值富矿,加强红色实物开发利用

阳新作为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矿藏,红色实物汇集。在阳新龙港,有中共鄂东南特委、鄂东南苏维埃政府、彭德怀旧居等革命旧址70余处。时至今日,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的有1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9处,涵盖报刊书信、武器弹药、公文布告等多种类型。[15]这些珍贵史迹、实物、革命建筑有重要的历史见证和价值引领功能,赓续传承好红色阳新精神,就必须重视对当地红色实物资源的挖掘利用。

首先,发挥红色实物“言说”功能,深化对阳新精神的诠释。[16]第一,盘活党史资源,让红色实物“活起来”。阳新的众多红色实物虽已属于历史,但其蕴含的丰富精神特质仍然被时代所需要。例如藏于阳新博物馆的“红军灯”①,其背后革命故事赋予它别样的意义,体现了阳新军民动人的鱼水情。再如“二二七惨案”的九烈士墓碑,②深藏着英雄反抗压迫的壮烈情怀。要深挖这些革命文物背后的英雄事迹,创新演绎形式,通过红色实物传递阳新精神。第二,结合新技术创新红色实物“视、听、触”的形式,让红色实物“动起来”。例如,湖北宜昌市的三线工业遗产群“809小镇”,建设了“三线工程陈列馆”,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再现了当年全国上下支援“三大线”建设如火如荼的场景,为大众普及了“大三线”精神的时代价值。[17]阳新应依托本地红色实物聚集的特有优势,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向社会展示“红色阳新精神”的价值意蕴。

其次,提升红色实物的合理利用水平,彰显其时代价值。第一,发展红色阳新精神+红色旅游,开发特色文旅品牌。越来越多的革命老区将红色实物资源作为当地跨越式发展的支撑,助推了红色精神的弘扬与传承。例如,湖南省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居民开创性地开设了“半条被子”土菜馆,在弘扬了当地革命精神的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创收,“半条棉被”的红色故事更是在当地家喻户晓,无形中促进了红色精神的传承赓续。第二,发展阳新精神+红色文创,为革命宣传提供新方案。以上海市为例,2020年6月24日上海成立了红色文创发展中心,并发布了会员单位制作的首个文创产品“传承红色基因-融媒体读本”,游览人员均对其称赞不已。阳新可以将本地红色资源整合利用,在打造红色精品IP时实现赋能转换,对当地红色实物资源进行宣传,扩大“红色阳新精神”的影响力。

注释:

①1931年鄂东南新戏团在黄桥村为红军演出照明时用的马灯,为阳新县龙岗镇黄桥村原苏维埃妇救会长陈爱莲捐赠。

②1927年2月7日阳新县爆发了以残害工农革命领袖为目的的反动暴乱,暴乱中湖北省农民协会特派委员成子英等九位工农革命骨干被反动分子烧死,酿成震惊全国的“二二七惨案”,反革命暴乱平反后,阳新人民为九烈士建造了墓碑。

猜你喜欢
阳新革命红色
唐山旭阳新材料建设30万吨/年尼龙66及配套工程项目
红色是什么
小浣熊火锅店
选 择
红色在哪里?
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鄂州段项目获批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