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角下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的方法

2024-01-08 06:22林万里
新课程 2023年15期
关键词:花木兰三峡文言文

文| 林万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初中阶段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相较于小学阶段,初中阶段文言文难度增加,对学生句式、语法的学习要求更高。因此,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文言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为方向,融合文言文的特点,探究当前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并探寻新课标视角下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的方法。

一、趣味导读,激发阅读兴趣,学生“乐学”

文言文晦涩、难懂,很多学生在没学之前已然产生了畏难心理,加之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模式单一、教学步骤程序化,难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深度学习和了解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在备课之前为学生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是重中之重。孔子曾在《论语·雍也》篇中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学生知道的知识定然比不上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也比不上学生乐于探究的知识。也就是说,只有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才能保证文言文教学事半功倍。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大多文篇优美、内容丰富、意境深远,这些内容很难通过语言直接进行传达,但是氛围和意境的营造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趣味导学的方式,将文言文中的句子视频化、词语动态化。利用信息技术将文言文声情并茂地呈现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慢慢被激发出来。

例如,在教学《木兰诗》时,教师在导入时可以结合《花木兰》这部动画电影,开篇以“花木兰待嫁”趣味呈现,点明了花木兰是一个不拘小节、超脱世俗桎梏的女孩。这与诗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相呼应,“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中表现的,实际上除了看到兵书中父亲征兵的名字,考虑到父亲没有长子代为出征之外,还表现了花木兰并不想拘束在“机杼”的方寸之间,为下面花木兰“替父出征”形成铺垫。另外,在诗中,对于“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描述仅有短短几句,实际上“十二年”中,花木兰在军中“东躲西藏”,保护自己的身份,又在一群男子中跟随将军训练,最终打败匈奴,何其凶险,动漫中的描述非常细微,趣味但又不失意蕴。《花木兰》这部动画电影中趣味化的开头,紧抓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征兵”主题开始,搞笑与严峻形势并存,声画同步的方式、诙谐幽默的细节,全然为学生展示了生长在闺阁中的小姑娘花木兰如何一步步“逼”着自己成长的,与后面打败匈奴的“丰功伟绩”相比较,更显得花木兰这一形象的高大。教师可利用影视作品导入,配合教学,为文言文的学习营造氛围,形成铺垫,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再如,在教学《三峡》时,文章第一句为:“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本句是宏观层面的介绍,引出下文中三峡的景色奇绝之处,该句写出了三峡景色,两岸高山对峙,悬崖陡峭,并且将重峦叠嶂之“陡”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学生总会思考:什么叫“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因此,针对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三峡景色奇绝的画面,或从高处、陡峭之处进行观瞻,引导学生结合文言文展开想象,结合视频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轻松理解。

二、任务驱动,形成学习氛围,学生“好学”

初中文言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基于小学阶段古诗文学习、简单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从而上升意蕴、哲理、难度,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切入口。在传统语文课堂中,大部分教师文言文教学分为三步:第一步,初读文言文,纠正读音,结合注释了解大意;第二步,精读文言文,学习特殊手法、用法,挖掘作者思想感情;第三步,检查背诵情况。这三步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直至消磨殆尽。尤其是有些学生在理解、背诵中存在困难,缺乏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认为“背过了就是学会了”,但是在考试时记不住、不会用,信心大受打击。

以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为例,经过七年级文言文学习,实际上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流程、大致要求有了基本理解,且本篇文言文用词优美,是游记类型,在诸多写景散文中能够“脱颖而出”,也具备其特色。实际上学生不结合注释,大体了解文章基本意思并不困难,但就本文而言,要想进行深层次的情感解读却是一个难点。换言之,学生已有知识无法在文言文解读中落实到位,因此,本篇文言文的任务群设计则以调动学生的知识基础应用为目的。这篇文言文篇幅不长,结合教学目标,可以使用两阶段任务推进。任务一主要体现在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预习阶段,由小组合作方式为本篇文章写一首小诗;第二环节是在文章学习之后,进行字句推敲,升华“诗作”。“诗篇”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钥匙”,学生要想完成创作任务,必须全神贯注于文言文学习,了解主题思想、学习语法结构、关注情感体验创作作品。任务二则重点关注学生理解与思考,结合任务一,学生总结出景物特点的“奇”“异”,在深入学习文言文时,解读景物特点,发掘作者在景物描写时的情感倾向,抓住情感,细细品味,才能有效延伸学生的阅读体验。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运用“冲向云天的凶猛的鸟”来比喻“极力追求高位之人”,紧接着以“望峰息心”收尾,实则暗指自己在看到这样奇绝的山色之后,对功名利禄已然产生了鄙夷之心,体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以及高洁志趣。“小组合作写诗”和“关注作者抒发的情感”是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的关键。

三、回归现实,夯实文言基础,学生“会学”

文言文教学需要回归现实,这就需要联动文言文的语言基础,文言文晦涩难懂,且大多都语义简练,学生以“白话文”的思维,难以真正理解文言文也情有可原,但是文言基础是学习文言文的前提,教师不可忽视文言基础的重要性。分析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课内文言文考查方式主要为基础知识识记、积累、文本理解、写法特色理解、综合运用等,考查形式也从2010 年左右的单纯词句默写,现如今变得更为灵活多样。如“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完全陶醉在这美好湖光山色之中喜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考查形式是近几年中考题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不仅考查简单的上下句默写,同时也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如本题不仅体现《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的表达手法,还深究作者“喜悦”的情感,考查形式更为注重应用,对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要求也更高。基于此,文言文学习既要关注学生的兴趣,也要关注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学生不仅要“爱学”,还要“会学”。

但是,反观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教师更强调学生的记忆与背诵,尤其是文言文的课下注释,是学生背诵的重点。学生确实能够背下来,但是学生是否会用,教师却并没有考虑到。文言文用词、用法灵活多变,一篇文言文中的用词意思确实能够通过记忆来完成,但是如何运用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一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中的“盖”字,通常学生能够联想到的动词为“盖上,覆盖”,名词为“盖子”,结合注释,在文中的意思为:“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另外,“盖”还有动词、副词、连词、助词等诸多解释,有些是学生在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中并没有注意到的用法,还有些是比较常见但是学生目前还不了解的用法。利用“举一反三”的方式,教师在练习题中还应该多增加、拓展其他的用法,总结积累,引导学生学会“一词多义”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图1 所示,通过以思维导图进行明确分支记忆,掌握词汇运用的方法,一词拖多词,学生的自信心自然有所上升。且在积累过程中,教师要符合当前学情,尽可能选择学生学过的知识为案例,助力学生理解记忆。

图1

四、融会贯通,提升阅读能力,学生“能学”

若把学生终身学习比作“行路”,课内学习可以称之为“拐杖”,课外学习则是“双腿”,学生要想“自己走”,课外学习仍是重中之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延伸与课内文言文相似的阅读内容;一种是由文言文向现代文阅读迁移。初中语文阅读迁移实际上以第一种为主,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经常利用课内文章和课外文章形成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开展对比阅读教学。实际上,这种方法的运用与文言文同样有效,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在对比中有利于提质增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峡》时,本单元同步的文言文篇目还有《短文二篇》,分别是《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它们主题相似,都是游记类文言文。《三峡》以写景为主,描写了三峡奇绝的景色,语篇以句式整齐、声韵和谐为特点;《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两篇文言文既有写景又有抒情,“情景交融”。另外,在课外阅读中,对比阅读不容忽视,教师可引导学生同步阅读柳宗元的《永州八记·石渠记》。二者都是游记,且很多词语运用相同或形成对比,学生在阅读中可实现迁移运用,达到巩固的效果。如“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与《永州八记·石渠记》中“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的“自”的用法看似相同,但实际运用中并不同,前者的“自”是“在”的意思,而后者则是“从”的意思。这样的对比阅读趣味性强,学生在阅读中能掌握两种用法。另外,由课内文言文向课外白话文的延伸阅读也很有必要,如《三峡》同步阅读课外散文《我的三峡情结》,其中同样描写了三峡的雄壮和美丽,辞藻华丽,句式优美,是抒情散文,更加直观地写出了“为什么有三峡情结”,读罢引人入胜,更想深刻地认识三峡、了解三峡。

改革文言文教学,让初中文言文教学提质增效,学生乐学、好学、会学、能学,是诸多语文教师的共同期待。因此,基于教学实践,本文提出四点策略:趣味导读,激发阅读兴趣;任务驱动,形成学习氛围;回归现实,夯实文言基础;融会贯通,提升阅读能力。这四步从导读到精读,从课内知识延伸至课外知识,是知识积累内化于心的过程,也是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升文言文学习能力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师生长期坚持。教师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前行、摸索,让文言文教学尽善尽美。

猜你喜欢
花木兰三峡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花木兰
花木兰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安阳有个“花木兰”
春到三峡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