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长青 都俊莲
医院感染(院感)是评估医疗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与患者(例如自身免疫力)、医务人员(例如医务人员手卫生、无菌操作执行情况)、环境(例如医疗用品安全性、医院环境中病原菌分布)3 个因素密切相关;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增加病死风险,所以必须积极防控医院感染[1-2]。另外,消毒供应室(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是医院独立部门,主要负责全部需重复使用物品、器具、器械等的清洗、灭菌、存储、发放等工作,所以其业务能力、工作质量直接关乎全院医疗安全,尤其是与院感紧密相关;故需不断完善管理方案,以便确保医疗用品能够兼具有效性与安全性,避免成为院感病原菌的重要来源[3-5]。全程质控管理通过规范操作、细化流程、全过程监控,能够提高工作质量,但是关于其应用在CSSD 管理中的效果以及对防范院感的作用尚待验证。因此,本文选择2022 年1—6 月CSSD 实施常规质控管理的13 名工作人员、300 件物品、50 例患者,以及2022 年7—12 月CSSD 实施全程质控管理的13 名工作人员、300 件物品、50 例患者,就全程质控管理应用在CSSD 管理中的效果及对改善院感发生率的作用展开分析。
将2022 年1—6 月CSSD 实施常规质控管理的13 名工作人员、300 件物品、50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2 年7—12 月CSSD 实施全程质控管理的13 名工作人员、300 件物品、50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1.1 工作人员信息
男性4 名(30.77%),女性9 名(69.23%);年龄28 ~47 岁,平均(37.4±2.6)岁;工作年限2 ~11 年,平均(6.5±0.5)年。纳入标准:(1)两组为同一批工作人员。(2)知情且接受研究方法。排除标准:(1)岗位调动者。(2)中途连续请假超过1 周者。
1.1.2 物品信息
对照组:管道器械65 件(21.67%)、手术剪53 件(17.67%)、弯盘58 件(19.33%)、骨科套接器械23 件(7.67%)、持针钳44 件(14.67%)、其他57 件(19.00%);观察组:管道器械60 件(20.00%)、手术剪54 件(18.00%)、弯盘61 件(20.33%)、骨科套接器械22 件(7.33%)、持针钳49 件(16.33%)、其他54 件(18.00%)。两组基本物品资料(物品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均以相同设备、仪器进行消毒、清洗等工作。排除标准:物品缺损、障碍。
1.1.3 患者信息
对照组:男性29 例(58.00%),女性21 例(42.00%);年龄18 ~85 岁,平均(51.4±7.1)岁。观察组:男性31例(62.00%),女性19 例(38.00%);年龄19 ~84 岁,平均年龄(51.3±6.8)岁。两组基本病例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均行外科手术治疗。(2)知情且接受研究方法。排除标准:(1)精神、沟通、意识障碍者。(2)入院前合并感染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质控管理。CSSD 工作人员按照科室管理规定进行物品清洗、干燥、储存、消毒等处理,在重点环节进行抽检,在物品存储、发放阶段统一检查,以终末质量控制为主。
观察组: 采 用 全 程 质 控 管 理 。(1)组建小组。由CSSD 工作人员组建全程质控管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全员从CSSD 月报表中分析2022 年11—6 月工作问题,结合现存问题展开全程质控管理;同时质控小组成员每日从质控报表评估工作质量,及时发现问题且纠正。质控小组组长需要每月汇总1 次工作质量,分析问题,提高整改意见,再将每月资料存档。(2)完善标准。①物品:各工作区间物品分类放置,贵重仪器有维修、使用记录等。②环境:合理划分污染区域、清洁区域、办公区域等,并且各工作区域保持整齐、清洁,采取差别化管理措施,定期监测空气,收发物品、物流、人流符合规范。③无菌区:无菌物品放置在储存架上,并且离天花板≥50 cm,离地面≥20 cm,离墙≥5 cm,按照灭菌日期排列摆放,无过期、霉变、破损,标记明显等,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区戴口罩、洗手。④污染区:该区域工作时应穿防护服、防滑鞋,戴口罩及圆顶帽,污染物品置入有标记的袋子或密闭箱。⑤包装区:确保物品清洁干燥、性能好、无破损、洗涤干净、有核对卡、齐全,无菌包重量、松紧、体积均符合要求。⑥安全管理:每月组织1 次质量分析会,每周检查1 次。(3)完善流程。①回收:制定回收管理表格,详细列明回收日期、数量、外观、科室、有无缺损及锈斑、血渍等,回收时按照表格逐一核对,做好备注,待核对无误后需让科室负责人签字明确,期间加强个人防护。②清洗:一是制定清洗流程图,详细列明清洗方法、步骤,且将其张贴在清洗区域;二是清洗时做好手部卫生、个人防护、环境管理,以免污染源传播;三是正确使用清洁剂、消毒剂等,保障清洗效果;四是清洗后按照质控标准评估工作质量,例如玻璃类物品应当无血、不挂水珠、光亮、无污垢;另外,逐一清洗刀剪等锋利器械,不能损伤刀口。③灭菌:一是正确操作灭菌器,反复确认参数,复核灭菌监测结果;二是每日行B-D 实验,待合格后方可消毒物品;三是每锅均需常规进行工艺监测;四是完成包装后2 h 内必须完成灭菌操作;五是设置质量持续改进登记本,每批次灭菌情况均需详细登记。④分类:待完成清洗消毒工作后,需要检查器械吻合状况,若发现不合格情况,必须再次清洗消毒,待合格后分类存放,例如不同科室物品可以用不同颜色区分,且以油漆标记。⑤包装:一是工作前后擦拭包装台,确保包装台无尘、包装区域清洁;二是依据包装操作手册、物品类别包装,同类物品采用统一颜色包装纸,包装后填写包装信息,签署负责人姓名;三是包装区落实二次检查、双人复核及签名制度;四是进行肉眼+放大镜检查,针对不合格物品,需要退回污染区再次处理;五是暂不使用器械润滑后干燥放置,待使用器械实施润滑处理。⑥验收:查看外包装状况,检查包装标识是否清洗、有无双人核对签名及灭菌标识等,若是验收合格,则分类存放;⑦发放:依据先进先出原则发放,发放时认真查对灭菌包上日期、标签、包装完整性,必须不发落地包、湿包;发放到相关科室后,需要让接收人员签字确认。
比较综合素质、风险事件、工作质量、院感发生率。(1)综合素质:由2 名主管护师以科室自制量表评估工作人员服务意识(10 分)、器械处理(10 分)、安全识别(10 分)、风险防范(10 分)情况,分值高则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高。(2)风险事件:统计且记录工作人员出现记录缺失、锐器伤、漏放化学指示卡的次数。(3)工作质量:统计且记录物品回收、灭菌、包装、清洗、发放的合格率。(4)院感发生率:统计且记录患者院感类型(泌尿感染、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例数。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综合素质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风险事件、工作质量、院感发生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服务意识、器械处理、安全识别、风险防范评分更高(P< 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对比(分,±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对比(分,±s)
组别人数服务意识器械处理安全识别风险防范对照组138.80±0.378.17±0.458.51±0.338.11±0.50观察组139.32±0.269.28±0.229.09±0.299.23±0.25 t 值-4.1467.9894.7607.224 P 值-<0.001<0.001<0.001<0.001
较之对照组(53.8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7.69%)更低(P< 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工作人员风险事件对比[例(%)]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物品回收、灭菌、包装、清洗、发放的合格率更高(P< 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工作质量对比[件(%)]
较之对照组(16.00%),观察组院感发生率(2.00%)更低(P< 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院感发生率对比[例(%)]
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更新,使得CSSD 工作量骤增,加之此类物品处理难度大,极大地提升了CSSD工作难度。如何完善CSSD 管理方案,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降低院感发生率,逐渐成为研究重难点[6-8]。
本研究表明,全程质控管理应用在CSSD 管理中有较好效果,具体如下:(1)观察组综合素质评分更高,风险事件更少(P< 0.05),与曾艳梅等[9]的报道一致。这是因为全程质控管理强调全程化、规范化、流程化管理,能够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使其自觉且有序完成物品管理相关工作,同时每一环节责任落实到个人,也能调动工作积极性;另外,每一管理环节均注重个人防护,亦能减少风险事件[10]。因此,全程质控管理更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减少风险事件。(2)观察组工作质量更高(P< 0.05),与王重阳[11]的报道一致。这是因为常规质控管理仅依据科室管理制度展开物品管理工作,由于欠缺完善标准、流程,容易影响工作质量。本次观察组采用全程质控管理,通过组建质控小组,能够分工负责,提高管理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通过完善每一工作环节的工作标准,能够做到有章可循,保障工作质量;通过完善流程,使每一工作环节无缝衔接且富有条理性,能够让操作流程更加精细,减少工作失误[12];因此,全程质控管理更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3)观察组院感发生率更低(P< 0.05),与郭芳等[13]报道一致。这是因为全程质控管理能够从物品回收、分类、发放等多环节着手,深化质控理念,详细制定质控方案,提高操作流程精细程度,避免物品表面血渍、微生物残留,避免隐蔽位置处理不当,可以预防交叉感染[14-15];因此,全程质控管理更有助于降低院感发生率。本文中体现了《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包装技术专家共识》[16]中的临床执行标准。
综上所述,在CSSD 管理中实施全程质控管理,既能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及工作质量,减少风险事件,也能降低院感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