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崇照,王晓宏,王培,韩振坤,王文光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放疗科,河南 洛阳 471000)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临床常见肺癌类型,30%~40% NSCLC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1],出现远处转移,肿瘤负荷较大,很难达到临床治愈,治疗通常以姑息性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为主[2-3],以改善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动态适形弧放射治疗是目前全球先进的放疗技术,通过系统光栅调节肿瘤的较适形态,始终动态适形于靶区,能提供良好的适形剂量分布,治疗效率高[4-5]。动态适形弧放射治疗在国内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晚期NSCLC的治疗效果不明确。本研究探讨动态适形弧放射治疗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肿瘤标志物、3 a预后的影响。
前瞻性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晚期NSCLC患者。(1)纳入标准:符合NSCLC的诊断标准[6];肺癌TNM分期为Ⅳ期;卡氏评分≥7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首次接受放疗。(2)排除标准:有放疗禁忌证;恶病质或无法耐受放疗;合并大量胸腔积液;严重肺功能不全;高度肺气肿;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障碍;近6个月参与其他临床试验。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均接受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静脉滴注注射用顺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357)75 mg·m-2和注射用多西他赛(江苏恒瑞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43)75 mg·m-2,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4个周期。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动态适形弧放疗,在化疗结束2周后续贯放疗。患者采取仰卧位,采用Monaco5.11.03治疗计划系统(瑞典医科达公司),设置目标优化模板和治疗计划参数。通过CT模拟定位扫描,勾画大体肿瘤靶区,即CT显示的强化病灶。外扩6~7 mm为临床靶区,再外扩5 mm为计划靶区。放疗时靶区同高剂量区动态适形,推荐总剂量50~54 Gy,每次1.8~2.0 Gy。
1.3.1近期疗效
参考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7]: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为所有靶病灶消失,肿瘤标志物恢复至正常;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为靶病灶直径减少≥30%,肿瘤标志物降低;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为靶病灶直径减小<30%或增加<20%;疾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为靶病灶直径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客观缓解率为CR、PR率的和。疾病控制率为CR、PR、SD率的和。
1.3.2肿瘤标志物水平
治疗前后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组织多肽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antigen,TPA)、细胞质胸苷激酶(cytoplasmic thymidine kinase,TK1)。
1.3.3不良反应
观察化疗及放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湿疹水疱、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
1.3.4预后
治疗后进行3 a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12月。记录患者总生存时间。
研究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n(%)]
治疗前,两组血清CA125、CEA、SCC-Ag、CYFRA21-1、TPA、TK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A125、CEA、SCC-Ag、CYFRA21-1、TPA、TK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随访至2022年12月,研究组总生存期4.2~36.0个月,中位生存期21.1个月。对照组总生存期3.5~36.0个月,中位生存期13.2个月。研究组1、2、3 a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生存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见图1。
图1 患者生存曲线
表5 两组1、2、3 a的生存情况比较[n(%)]
放疗是晚期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晚期NSCLC患者生理功能较差,各种放疗相关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较高,患者对放疗的耐受性也较差,直接影响治疗效果[8-9]。随着近年来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杀伤力强、毒副作用低的新型放疗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应用的动态适形弧放疗技术是一种类似于容积强调技术的弧形照射方法[10],目前在肺癌[11]、乳腺癌[12]等多种中晚期肿瘤的立体定向放疗中初步应用,具有靶区适形度佳、执行效率高的优势[13],有效缓解肿瘤进展。
本研究探讨动态适形弧放射治疗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远期预后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动态适形弧放疗联合化疗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仅化疗患者,说明动态适形弧放疗能够有效控制肿瘤进展,缩小肿瘤病灶。另外,对比两组的肿瘤标志物,发现动态适形弧放疗联合化疗患者的肿瘤标志物CA125、CEA、SCC-Ag、CYFRA21-1、TPA、TK1水平均低于仅化疗患者,说明动态适形弧放疗能够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晚期NSCLC治疗有效。在远期预后上,动态适形弧放疗联合化疗患者的1、2、3 a的生存率均高于仅化疗患者,说明动态适形弧放疗提高了生存率,延长了生存时间。
分析动态适形弧放疗的特点:动态适形弧放疗具有4维影像系统和6维床设计,能够提供亚毫米级的放疗精度,提供了高度适形的剂量投照过程,完全将靶区包裹在高速精度多叶光栅组成的射野中,配合体表光学系统、主动呼吸控制系统、极高的剂量效率等,能够为NSCLC患者提供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放射治疗[14-15]。Goto等[16]研究分析局部晚期肺癌的动态适形弧放射治疗效果,与静态适形弧放疗相比,动态适形弧技术显示出更好的靶点覆盖率和更低的脊髓剂量,采用D50处方而非等中心处方的动态动态适形弧具有良好的剂量分布曲线,对肺和脊髓的剂量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魏鹏等[17]研究对比采取动态适形弧技术以及容积调强技术进行NSCLC立体定量放疗的差异,发现动态适形弧技术的计算时间、出束时间均短于容积调强技术,机器跳数、控制点数均低于容积调强技术,DCAT能获得比较满意的靶区剂量分布。郑芳等[18]研究也发现,相比容积调强技术,动态适形弧技术更加省时,机器跳数少,具有更好的适形度,可良好控制靶区外剂量跌落梯度,提高治疗效率。对于周围型肺癌,动态适形弧技术能够较好地满足放疗对于肿瘤靶区的要求,计划靶区外的剂量跌落较少,能更好地保护脊髓和食管[19]。动态适形弧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将高度适形的剂量照射到肿瘤,单次根治的大剂量让肿瘤无处残留[20],同时还能很好地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极大地减少放疗不良反应[21]。本研究分析不良反应发现,两组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湿疹水疱、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均较低,说明动态适形弧放疗技术的安全性较好。
动态适形弧放射治疗晚期NSCLC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控制肿瘤进展,提高近期效果,改善远期预后,延长生存期,是一种可靠的放疗方法,可供临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