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梅
摘要: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迎来内部管理变革关键期,想要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建立科学的经营发展目标,需要合理规划企业内部的资金运转,打造适合企业的资金管理机制。改变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保障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企业内部宣传成本优先的管控思想,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对各项业务活动的动态化监管。本文分析国企资金管理的现实价值,提出国企资金管理面临的问题,通过调整国有企业资金使用、资金流通、资金分配等工作,确保资金的有效运作。从监督、考核、规划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制定出科学的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策略,强化国有企业现金流管控水平。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策略
国有企业资金指的是在各项经营项目活动开展过程中,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源分配等工作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主要指的是企业资金获取、企业资金投入、企业资金使用等工作的有效管理,更好的适应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市场压力,调整国有企业的内部经济结构,参考政府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建立国有企业资金流动性管理机制。计算得到國有企业负债率,分析企业经营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风险问题,遵循安全高效的发展原则,合理进行企业内部资金配置,通过多元化的资金筹措路径保障国有企业资金的稳定供应。
一、国企资金管理的现实价值
(一)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国有企业内部资金管理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强资金管理需要不断调整国有企业的内部经济结构,保证企业经营效益的稳定增长。在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职责越来越重。国有企业各项经营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法律规定和政策文献,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国有企业资金获取途径主要以政府财政拨款和企业本身运营自筹的方式为主,国有企业内部资金的高低直接体现出国家的综合发展实力,强化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成效,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
(二)保障国有企业资金安全
从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内部资金的安全稳定性十分重要,国有企业在各项业务活动开展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当某一环节出现经济危机时,能够及时通过资金循环,保障企业经营安全,降低企业经济损失。加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有效规避企业发展进程中的负面影响,避免企业陷入到财务危机,预防企业破产隐患。在国有企业经营决策制定和经济活动开展进程中,提高对资金安全管理的重视,为国有企业营造一个良性发展环境,满足国有企业的市场经营发展需求。
(三)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质量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部分,通过资金管理能够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资金使用效率,有效控制资金成本投入,预防企业经营发展阶段面临的各类风险因素。资金管理需要遵循安全性、效益性、价值导向性、合理配置性的基本原则,计算企业内部的资金存量,强化资金链管理,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发挥出资金管理集中化、规模化的发展优势。在进行风险控制、风险评估的前提下,拓展国有企业融资渠道,调整企业内部的债务结构,通过降低融资成本的形式,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在企业财务收支计量阶段,需要考虑资金占用情况,计算非货币流动资产的占有比例,保持企业内部资产结构的平衡性,在资金投入和资金使用阶段按照一定周期调整资金结构配比,通过资产配置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1]
二、国企资金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信息化水平不足
许多国有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各项数据统计和资金核对依靠人力调查实现,即使一部分企业已经构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但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只局限于传统的资金核算。在数据分析、数据统计、数据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核对等多个工作环节中信息系统应用程度不高,负责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个人技术水平有限,只能简单的进行数据记录,难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数据分析。缺少科学的信息化管理软件作为约束,导致国有企业内部提交的数据信息准确性不足,存在弄虚作假现象,难以体现出企业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的智能化、自动化功能优势。甚至会出现信息处理不及时、各部门信息获取不对称、信息孤岛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到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内部资金监管机制不健全
国有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未建立完整的资金管理体系,国有企业的管理者难以有效监测企业内部的资金运行情况,对资金的往来事项了解不足,资金管理缺少科学规划,主要以事后复查的方式进行资金管理,但已经造成的资源损失是无法追回的。缺乏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机制,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一部分国有企业审批文件不健全,采用先付款后审批的方式,在资金管理进程中存在较高的风险隐患。国有企业未建立财务监测体系,导致对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向不明确,存在非法占用资金的问题,不利于各项资金管理工作的稳定开展。[2]
(三)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针对企业财产只拥有经营管理权,经营者并不是企业的所有者,导致经营者对企业内部资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资金管控阶段和资金使用阶段遇到许多问题。国家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对投资增值活动进行有效监管,忽视了资金收益性管理,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民营企业的资金使用具有较高灵活性,但面临的投资风险更大。国有企业大多将可流动资金存入银行,以此来获取稳定的利息收益,过于保守的资金管理模式,虽然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性,但资金能够创造的收益大幅降低,难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发展目标。国有企业已经基本实现资金集中化管理,但缺少高效的管理机制作为约束,整体资金使用效率偏低,结合国有企业相关财务数据分析,判断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和流动性低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设立的下属企业成员存在严重的本位思想,在经营发展阶段将重心放在企业发展需求的满足上,忽视了企业集团的整体效益,下属企业之间缺少配合,对资金的集中管控存在抵触情绪,认为总公司采用资金集中管控是在剥夺子公司的资金控制权。尤其是经营效益较好的下属企业,在经营决策制定中处于强势地位,不愿将闲置资金纳入到集团管控中,导致资金管理缺乏统一调度,在资金调配阶段存在资金闲置浪费问题。经营效益较差的企业始终得不到集团的资金支持,会通过银行借贷的方式满足资金调用需求,负债经营状态下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影响到企业的综合效益。
(四)财务人员能力不足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国有企业存在财务人员综合能力不足的现象,虽然在国有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数量不少,但整体财务工作效率不高。财务管理人员对办公软件和信息化工具的使用熟练度不够,即使是完成上级下达的基础类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面对企业经营决策制定、企业项目投融资分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等更加复杂的工作内容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内部组织结构不平衡,大多数的财务管理人员面对国企资金管理只是简单的采用收付核算的模式,不具备海量财务数据深度分析的能力。目前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与企业各项业务开展之间未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即使一部分财务人员从信息化资金管理系统中获取相应的数据材料,但无法做到结合财务金融知识,从宏观的角度去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合理进行资金调配。财务人员缺乏忧患意识,导致整体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稳定的工作状态成为财务人员的追求,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有限。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认为只要做好基本工作,领到属于自己的薪资奖励,就能得到满足,未曾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需求,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收能力不强,难以从事高等级的资金管理工作。[3]
三、国企资金管理的实践对策
(一)建立信息化资金管理平台
国有企业资金管控平台的构建需要以业财融合为基础,打造多元化信息资金管控体系,信息管理平台的内部功能结构分为投资管理模块、薪酬管理模块、人事资源管理模块、内部资金管理模块、预算分析模块、财务核算模块等。将资金管理工作渗透到企业各项业务开展的全过程中,打造一体化监督管理运营体系,全面提高国有企业的资金管控水平,强化内部控制质量,在资金管理工作开展进程中,保持各部门工作内容的互联互通,实现业财融合发展目标。国有企业需要运用现代信息化工具,围绕具体的功能模块进行深度系统开放,实现对各部门海量数据资源的有机整合,建立统一的数据集成化管理标准,实现对资金信息的全方位、动态化监控。工作人员能够结合企业下达的管理任务,适当的进行数据材料查询,保证国有企业各项业务活动都在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监督下,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壁垒,实现海量数据资源共享,维护国有资产的使用安全。国有企业想要发挥出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需要培养出熟练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合理进行企业经营发展预测,分析企业业务活动面临的风险问题,针对资金管理风险发出有效预警,保证各项资金管理工作的稳定开展。
(二)完善国有企业资金监管机制
打造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监督体系,完善现有的资金管理制度,建立系统化的预算管理方案,在资金监察过程中积极了解企业各项资金管理活动的开展情况,在保障国有企业内控管理质量的同时,在重大投资项目开展前,通过海量数据收集与整理,为企业战略化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优化资金审批流程,打造精细化资金管理机制,建立系统分析模型,对企业经营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管控,对企业面临的资金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借助预警机制向工作人员出示企业发展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隐患。企业管理者发挥带头性作用,组建内部审查机构,发挥内审机制动态化管理作用,资金管理不再是事后监督程序,在企业业务开展前进行合理规划,实现对资金使用流程的全面监管,制定出适合企业的战略发展决策,控制阶段性的企业财务状况。[4]
(三)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想要提高国有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需要建立集中化管理制度,对当前资金管理流程进行约束,要求企业各部门的管理者严格遵循资金管理制度,执行资金管理任务,更好的适应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调整企业内部战略结构,强化企业综合管理成效,要求国有企业及时调整与资金管理相關的规章制度,达成集中统一的管理目标。制定资金集中管理办法,让各部门的工作人员明确资金管理的主要范围以及具体的工作形式,严格参照资金管理方案执行资金管理任务,划分企业资金管理范围。国有企业除社保专户、项目专户等专户储存资金之外,需要将所有资金统一纳入到指定银行账户,在保证款项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国有企业内部资金的检查与指导,保证企业资金高度集中化。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面临的各类风险因素,制定出针对性的资金归集模式,现金池模式是企业银行之间借助网上银行系统建立有效连接,实现集中结算,在规定日期进行资金的拨付与划转,实现对国有企业资金的有效控制。智能化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模式的有效应用,能够实现资金归集与结算,对资金的应用情况进行动态化监管,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投融资金融服务,对银行账户进行规范化管理。充分利用闲置资金,降低融资成本,制定科学的银行账户管理办法,采用归口管理的模式,合理设置操作权限,定期清理长期闲置账户,保障账户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四)健全财务人员培养机制
促进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管理机制改革,打造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团队,发挥出财务管理人员在国有企业经营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企业经营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在国有企业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秉持服务性、技术性的基本要求,培养出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才,完善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负责人委派机制,实现集团企业对下属企业财务工作的统一监管,设立首席财务官的工作岗位,在子公司财务管理中起到监督管理作用,首席财务官有权直接向总公司提交财务报告,让集团公司能够充分了解下属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在现代化数据管理中心成立财务人员档案,了解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将其作为人员调度、人员晋升的重要参考。在企业内部进行轮岗交流,关注岗位人员的工作表现,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为财务人员提供分层次的交流实践平台,让财务人员能够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补充金融知识,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企业经营发展计划制定中。[5]
四、结束语
各部门管理者针对业务活动开展制定的各项决策,都会影响到企业内部的资金运作,通过国企资金管理能够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保障国有企业资金安全,增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国有资金管理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资金管理信息化水平不足、内部资金监管机制不健全、资金管理人员能力。为了确保各项资金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需要建立资金集约化管理方案,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企业资金管理系统,整合海量数据资源,分析企业面临的资金风险问题,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提高企业资金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文娣.国企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J].上海企业,2023 (7):71-73.
[2]张珂.基于风险防范的国企资金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民商,2023 (1):64-66.
[3]宋伟.新常态背景下国企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2023,39 (1):160-162.
[4]任晶莹.探究国企资金管理中的障碍和应对措施[J].环球市场,2023 (15):49-51.
[5]王海军.加强国企资金管理降低企业财务费用策略研究[J].品牌研究,2023 (2):26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