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肯定了广大教师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所做出的贡献,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態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完整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赋予了新时代“大先生”更加崇高的使命。濮阳市第十中学全体教职工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所阐述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积极探索“红”“绿”双色教育,系统开发“红”“绿”双色课程,将教育家精神作为教育教学的行动指南,时刻记在脑中、念在心间、动在手边、行在脚下。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大先生”的底色要“红”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是一种“以身许国”的爱国情怀,也是“师之大者”的使命担当。筑牢信仰根基,是教师成为“大先生”的前提。教师应该具有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对教育事业忠贞的教育信念、对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的教育自觉、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的睿智头脑。
作为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党性强、懂教育、会管理、有威信,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我校党员干部要求具备的10种意识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榜样意识、合作意识、学习意识、赶超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成果意识。我校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一面旗帜”的作用,时时处处、方方面面,严以修身、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身示范,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我校深入探索“红”“绿”双色教育。其中,红色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红孩子”;绿色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健康、全面发展、有素养的“好孩子”。红色是方向、基因、底色,绿色是生活、成长、特色。“大先生”的底色要“红”,才能培养出“红孩子”,将“小我”融入“大我”,才能与时代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持续为党和国家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栋梁之才。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大先生”的脊梁要“正”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彰显了人民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这既要求教师自觉提升道德修养,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又要求教师有言传身教的行动自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者。
我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标准要求教师,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与全体教师签订师德师风责任承诺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落实“学生评教”“家长评校”“教师自评”“同伴互评”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宣讲活动,引领教师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影响和塑造学生。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大先生”的专业要“精”
启智,意味着教师要启迪智慧,而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润心,意味着教学要触动心灵,而不仅仅是照本宣科。“大先生”的智慧在于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始终保持最好的生长样态,做最好的自己。
我校开发“红”“绿”双色课程。其中,红色课程包括思政课程和活动课程,绿色课程包括学科课程和社团课程。“红色思政课程”:每周一下午第一节课是“全校同上一堂思政课”时间,主讲人是各班班主任。我校创编了6本红色思政课程校本教材,整理出红色思政课200余节。“红色活动课程”:在学生成长的重要节点、中国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设置不同的活动课程内容,为学生的成长留下难以忘怀的经历与收获。“绿色学科课程”:践行生活化教学理念,通过生活化课堂、生活化作业、生活化实践活动等,实现从“育分”向“育人”的转变,从“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从“学科知识”向“核心素养”的转变。“绿色社团课程”:我校根据学生成长需求,成立了116个社团,做到一师一课程、一生一社团、一人一特长。同时,我校不断完善“红”“绿”双色评价机制,通过“五育”并举综合素质报告单、过程性成长档案袋、“十星少年”评选等,多角度、多渠道评价学生,助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大先生”的根本在“学”
“大先生”只有贴着地面躬耕教坛,坚定勤学善思、追求真理、锐意创新的职业追求,保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守正创新的敬业态度,才能更好地立德树人。
我校依托河南省都娟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毛毛虫工作坊),启动“强师强教计划”,通过“毛毛虫说·教育大讲堂”“毛毛虫说·读书感悟”“毛毛虫说·全能老班”“毛虫儿小语·主播朗读”等,讲述育人故事,提炼带班方略,展示才艺特长,全方位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工作坊出版《毛毛虫说》《世界上最小的主任》《用爱温暖教育》等6本图书,指导40多名教师获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指导7人获河南省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动一等奖,指导6人入选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指导教师在报刊上发表文章300多篇,先后培养了30名河南省名师和40名河南省骨干教师,引领全国万余名班主任、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大先生”的初心是“爱”
上了一辈子课,还想上课;做了一辈子教师,还想做教师。当教师这份职业完全被“爱”倾注,当“大先生”始终保持对教育难以割舍的感情,这份职业才有可能变成事业。
我习惯把自己“种”在学校里,一头扎进学生堆里,把孩子们的事当成大事。我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站在学校门口向师生问好。3600多个孩子和180多个老师,见了我都会主动、热情地问候“校长好”“老师好”。有的孩子还会向我鞠躬,和我击掌,甚至把小脸贴在我身上。老师们看见了笑着说:“都校长,您看学生多喜欢您。”我也笑了:“因为我是真的喜欢孩子们,所以他们应该也不会讨厌我。”我站在学校门口,不仅仅是打招呼,更是想把自己对师生的爱表达出来、传递出去。我相信,师生会在感受爱的同时学会给予他人爱。事实证明,当“老师好”成为我们校园的流行语时,“好老师”就成了十中教师共同的精神长相。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大先生”的胸襟要“博”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流淌在所有中华儿女血液里的精神追求。作为对人类文明的赓续起着不可替代作用的关键人物之一,人民教师必须有天下为公的开放姿态、求同存异的包容胸怀,把文化自信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濮阳市第十中学的大门上,写着“胸怀祖国 放眼世界”八个大字,这是十中人共同提炼出的校训。我校提出“生态、智慧、创新、多元、开放”五大发展理念、“不要把教科书当成我们的全世界,而要把全世界当成我们的教科书”的教学主张、“十大美好愿景”和“十个一”办学思路,带领全体师生发出了“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誓言。濮阳市第十中学的教师,不仅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更要用中华文明启智,以优秀传统润心,作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先行者,让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积蓄力量,成为既有深厚家国情怀又有宽广国际视野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出彩中国人。
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从成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到成为“大先生”,再到“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群体的要求和标准不断趋向丰富和立体。濮阳市第十中学全体教师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发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师者荣光。
(作者系濮阳市第十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河南省教育家书院合作研究员,全国实验教学能手,“中原英才计划”——中原教学名师,中原名师,河南省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