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2024-01-07 11:38马春红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粽子课文情境

马春红

新理念下,教师在学科课堂中,不仅要充分注重教材内容的传授,还要关注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效率的有效提升。

一、创设合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过程无聊、枯燥,无法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更无法有效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注重“以生为本”课堂的有效构建,从学生兴趣出发、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以充分地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探究热情,教师再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探究、有效掌握。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北京的春节》教学时,教师创设“春节”情境,可以准备一些春联、灯笼,也可以在黑板上写一些有关“春节”的古诗词,以有效地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程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情境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也要结合“春节”这一主题情境,强化传统节日宣扬,有效介绍“过年”的由来,并讲述相关的故事,以强化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了解。

教师还可以由此拓展其他传统节日,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利用传统文化相关元素,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初期就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中,进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深入渗透,发挥出传统文化的教育效能,推动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充分提升。

二、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丰富文化教学形式

小学生思维活跃,性格爱玩,好动,比起硬巴巴的文字,对生动、直观的图片、视频更感兴趣。当前,信息技术已被广泛普及应用到了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方便着教师的教学,辅助着学生的学习。

教师可以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直观、生动的特点,积极引入传统文化内容,并进行适当的资料拓展,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有效拓展課后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自主制作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幻灯片,从而丰富学生文化感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赵州桥》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赵州桥”的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图片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描述“赵州桥”外观特点的句子,并进行比照,有效感知、感受课文中文字的生动运用,感受“赵州桥”的壮丽。然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我国的传统建筑,如故宫、天坛等图片,让学生了解、掌握我国建筑的“精致”“精巧”之处。还可以播放相关的纪录片,介绍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以更好地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感知。另外,在课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以“传统文化建筑”为主题的幻灯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传统建筑进行针对讲解、介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这样的方式,调动起学生的“眼”“脑”“手”等感官器官,拓展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丰富文化教学形式,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明确传统文化内容,促进德育教育渗透

德育教育已成为当代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要求全体教师在教学中、活动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多种类型的课文,不少课文蕴含着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深挖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并进行适当拓展明确教学内容,拓展传统文化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人之初》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由《人之初》拓展到《三字经》教学,向学生讲解、传授《三字经》中蕴含的一些德育道理,如引入《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一句,并向学生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你觉得孔融这一行为是对的吗?如果你是孔融,你会这样做吗?”以此渗透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谦让”“尊老爱幼”,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这样的方式,深入挖掘课文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进行有效拓展,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学习,掌握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等,促进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文化融入途径

在学生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传统文化内容,并有效地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以拓展文化融入途径,丰富文化教学方式,进而充分地激活小学语文课堂。另外,在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生活体验出发,有效优化课程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这一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向学生进行提问:“大家知道粽子是什么样的吗?大家吃过粽子吗?”以此引导学生进行回想、思考。然后教师再有效设置问题:“那你们通常是什么时候吃粽子?”引出“端午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引出传统文化节日文化,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除了吃粽子,你还知道端午节哪些风俗习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进行回答。接着教师可以以“端午节的由来”为主题传授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屈原”这一人物,学习屈原拥有的忠君忧民、爱国爱民、坚持真理的优良精神品质,渗透爱国教育。教师还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准备一些“包粽子”的材料,并传授包粽子的技巧,带领学生一起包粽子,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趣味,增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学习感受、情感体验,进而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及理解。有效地联系学生生活,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增添课堂互动,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进而有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有效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渗透德育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知识储备量,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注重起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快速加入课程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探究传统文化;结合学生生活,有效拓展文化融入途径,渗透德育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大高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粽子课文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好吃的粽子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ПРАЗДНИК ДУАНЬУ И ЕГО ИСТОРИЯ
端午节,粽子香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