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蓉 莫岳云
摘要:《红色印记》是一套发挥济南红色文化和党史研究成果优势,为青少年在线红色研学量身定制的主题教育融媒体图书,其创新了青少年在线红色研学的方式,实现了红色文化“全覆盖”“新样态”和“精准化”的传播。通过以《红色印记》为基础开展青少年在线红色研学,可以“嵌入式”选读线上红色艺术作品,“情景式”走读不同类型的红色馆藏,“体验式”重读红色人物和红色故事,“沉浸式”参与红色文化互动环节。
关键词:融媒体 青少年 红色研学《红色印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此背景下,发挥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对青少年的政治意识塑造、社会价值引领、行为方式规范等日渐成为媒介融合发展领域的重要课题。对此,山东城市出版传媒集团下属的济南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一套《红色印记》融媒体图书,该书是一套发挥济南红色文化和党史研究成果优势,为青少年量身定制在线研学的教材,也是“出版+”元宇宙理念的实践佳作。这种合理利用融媒体技术手段出版的青少年在线红色研学图书,一方面有利于深入挖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济南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中的红色基因,立足于革命历史文化博物馆和不同类型的红色革命遗迹,促进青少年以探究的学习方式继承、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青少年继承、发扬与创新红色文化精神,培养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红色印记》通过多种融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将济南这座英雄城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红色文化遗产,利用AI、AR、VR、MR等新技术赋能的虚拟现实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实现了青少年线下研学向智慧媒体的线上转型,为青少年带来身临其境的红色文化体验感。全书以时间为主线,全篇共分为八个主题,每个主题设置了三至五个研学站点,以济南历史上的革命遗迹为载体,以泉城红色文化为主题,引领青少年追忆济南的红色历史,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爱国意识,培养其自立自强的精神。
1.实现红色文化遗产“全覆盖”。济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全市共有79处革命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革命文物和革命遗址是红色文化的物质承载体,它们不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光辉的革命历史,更诉说了广大人民不畏牺牲、敢于斗争的辉煌史诗,充分体现了济南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作出的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是弘扬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实物载体。在融媒体技术赋能下,《红色印记》借助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云计算、5G等多种新兴技术与纸质书深度融合,构建多维应用场景,形成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和重建。进入“红色印记”的元宇宙世界,青少年不仅能够在“红色印记”主展厅、王尽美纪念馆、邓恩铭纪念馆、济南战役纪念馆、攻城体验游戏、数字藏品等“全覆盖”红色文化遗产中,沉浸、直观地感受教育与历史的魅力,还可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交互,产生新的价值引导及反思意识。
2.实现红色文化传播“新样态”。《红色印记》把传统纸质图书在内容方面的编辑优势与融媒体的技术优势有机融合,满足了青少年利用新的信息技术进行红色历史文化研学的现实要求。这种融媒体信息技术在《红色印记》中综合利用和传播,一方面,实现了纸媒图书在内容编辑、传播形式的技术创新,契合了青少年的“猎奇”心理需求,使得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能够可读、可看、可听、可写、可感;另一方面,在融媒体技术建构的平台上,《红色印记》在传统纸媒图书中仅仅只能阅读的环节,被设计为可以进行亲身体验的文化互动场景,诸如“济南战役”等虚拟现实的场景体验等,满足青少年与红色历史文化的互动和社交愿望。
3.实现红色文化育人“精准化”。青少年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接收者、学习者和实践者,因为他们在认知水平和心智承受能力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对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不同的兴趣和喜好程度。因此,要实现红色文化针对青少年进行育人的“精准化”,首先在资源匹配方面要尊重青少年的主体接受地位,编辑出版符合时代特点、又有深厚红色历史文化底蕴的图书音像作品,满足青少年学习、接受红色文化的多元“口味”。《红色印记》在编辑出版之初,就借助大数据技术对青少年的阅读兴趣、心态特征、话语偏好、审美情趣进行了建模描述,给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接受就行了“精准画像”。比如,在内容的编排上,充分利用智能时代算法分发模式,首先对大量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创新编辑和叙事,以符合时代发展的审美需求,然后再在文字、图片、视频、配色上与青少年用户个性化需求进行精准匹配,在书中對红色文化进行“菜单式”“点播式”“互动式”的编辑。这充分考虑青少年对红色文化虚拟平台的接受需求,把握红色文化在融媒体技术平台进行的传播特点,比如,在数字藏品板块,《红色印记》专门设计了济南战役参观留念币。青少年可以通过购买纸书、文创、元宇宙图书、体验元宇宙主题内容等方式获取。这对于青少年来说极具收藏价值,也令这种线上红色研学教育深入人心。
《红色印记》丛书精选历史资料和珍贵图片,打造了虚实结合的元宇宙场景,全景式真实记录了济南全域大量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生动描绘了济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革命胜利前仆后继、勇于牺牲、敢于胜利的辉煌历史画卷。青少年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入口,便可以自主在线上体验不同特色的红色研学路线。该书为青少年线上红色研学、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提供了较为系统权威的学习教材和融媒体平台。
1.促进红色研学渠道多元化。融媒体时代的红色研学渠道,已经不再局限于现场的实地学习和体验;在历史文化信息的收集和传播渠道上,也不再是广播、电视、纸媒等传统单一的信息传播媒介。《红色印记》是融合文字、动漫、图画、视频、音频、VR、AR等为一体的复合传播媒介,这种对于红色文化的立体协同的融媒体传播渠道,给青少年带来了一种极具冲击力和震撼性的感官体验,为青少年的红色研学提供了崭新的选择渠道,丰富的选择体验。
2.促进红色研学内容动态化。由于编辑技术条件的先天不足,传统媒体对于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播不能实现即时更新,更不能和受众进行在线研学交流和实时反馈评价。《红色印记》的出版弥补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上的滞后性,它依托二维码等融媒技术,青少年通过扫码,就可以实现网页、音视频、VR、AR视频等济南红色文化资源的阅读、观看和虚拟体验。这些书中二维码内嵌的URL信息非常丰富,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在云端服务器上不断推陈出新,助力《红色印记》这种融媒体图书内容的“动态成长”,为青少年的红色研学提供不断及时更新的内容保障。
3.促进红色研学模式交互化。相较于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单向化方式,融媒体图书的阅读和学习是一种读者和编辑的双向互动过程。《红色印记》在编辑出版的过程中,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就先让青少年读者试学、试用、试看、试听,在内容“四试”的基础上,青少年可以尝试运用电子终端设备,对所选择的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文字和图片进行放大或缩小,或者进行有声朗读和解释,使学习的手段更加丰富。这种交互式的编辑出版模式,让青少年能够参与到《红色印记》这种融媒体图书的全生命周期,并对后期青少年的线上研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红色印记》的在线主展厅是青少年线上研学的主入口,青少年可以通过可穿戴式电子设备进入,大厅左边是“红色印记”纪念币售卖柜,右侧有空间主入口和数字人迎宾小朋友。伴随着深沉的钢琴声,庄严氛围与红色文化的展馆主题相得益彰。在这种环境下,青少年的在线研学可以多角度多维度专注于对于红色文化遗产和遗迹的体验、思考、省悟。
1.“嵌入式”选读线上相关红色艺术作品。青少年可以“嵌入式”选读线上相关红色艺术作品。比如观看济南解放的红色电影、聆听和诵读红色诗歌、观赏放映济南红色历史文化遗迹书画作品等。在《红色印记》使用三维码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青少年在使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扫描三维码后,电子设备终端就可以播放相关艺术作品的视频,《红色印记》中的这些影音视频作品以及诗歌画作,不仅能够帮助青少年理解济南革命岁月的历史环境,还可以帮助青少年获得一种近似“亲临”的现场体验感。
2.“情景式”走读不同类型的红色馆藏。青少年可以“情景式”走读不同类型的红色馆藏。《红色印记》中的红色纪念馆如王尽美纪念馆、邓恩铭纪念馆、济南战役纪念馆等,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解、视频再现等手段,让青少年在身临其境的参观、聆听和感受中,直面革命历史,亲近红色人物,起到直接熏染和教育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红色印记》挖掘了济南丰富的红色文化和革命资源,利用多种融媒体技术手段,对源自于济南的红色革命故事或已经损坏或消失的红色旧址、红色文献、红色人物等进行历史还原,通过线上虚拟世界再现红色故事的原景原貌,促进青少年积极去传承红色基因,主动弘扬革命精神。
3.“体验式”精读红色人物和红色故事。“体验式”即用“写”或“画”的方式阅读红色故事,描绘红色人物。比如,用VR技术描绘革命英模的肖像,有的学生画出英烈的朴实、无私、奉献,有的学生画出英烈的视死如归、顽强拼搏、不怕牺牲。这些差別既是由于学生绘画风格或水平的差异,也是学生对红色历史人物直观理解和反映。《红色印记》中的这种融媒体技术让青少年自然产生对红色人物和红色故事的真实体验感,从而让青少年进一步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4.“沉浸式”参与红色文化互动环节。第一层面是依托《红色印记》中的内容,青少年使用地方网络搜索功能和超链接功能,使《红色印记》中的红色文化信息被更快捷地检索、浏览和使用,实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二次保护、利用和有效传播。第二层面是结合《红色印记》中的VR虚拟场景、3D影像等虚拟现实技术,着重将济南革命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艰辛的战争岁月和部分濒危的红色文化遗物等进行虚拟呈现,在小程序、小游戏的帮助下实现青少年之间的互动,增强青少年的视、听、触多维沉浸式体验,凸显红色文化传承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红色印记》的青少年红色研学是“看”“听”“说”“读”“写”相互融合的训练过程,红色研学刺激研学者思维中含糊的、可疑的、失调的内隐资源,引发与原有认知的冲突,激发新的思辨交锋,青少年提升了显性认知,激活了隐性认知,优化了认知结构,进行了深度学习。不仅如此,《红色印记》还能促使青少年围绕红色研学主题不断积累、反思、顿悟,培养了大胆思考、大胆表现的开拓性思维,有助于养成积极思维价值观。
作者蔡蓉系广州城市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研究员
莫岳云系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高等教育项目“广东改革开放精神融入广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3GXJK631)、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德育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广东足迹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项目编号:2023JKDY0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王伟年.井冈山红色研学旅行发展思考[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
【编辑:钱尔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