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 姜文波:今年“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主题“开蔚然新篇,创无限可能”,对于当前正处于快速变革的电视媒体,恰逢其时。今年10月,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电视媒体作为文化传播的最重要媒介,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科技创新是推动媒体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服务已来到向“全媒体+超高清”升级换代的快速发展阶段,全媒体是电视传播的新模式,超高清是电视呈现的新形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目标,积极构建“5G+4K/8K+AI”战略格局,依托总台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科创平台,在超高清IP化制播技术、三维声技术、超高清传播模式等方面取得突破。发展全媒体超高清是一次重大机遇,总台将进一步推动广播影视升级换代和战略转型,为新时代中国电视的美好明天作出应有贡献。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祝燕南:让中国电视机更懂中国百姓心,让看电视更方便、更舒心。这个成效的背后是新征程上广电工作开新局的辛勤努力。从今年年中开始,国家广电总局新一届党组精心部署,全力推进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问题,向全国广电战线发出动员令。如今,北京已经有500多万歌华有线用户实现了“开机看直播”,浙江华数传媒公司基本完成了4K智能终端、高清终端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定版的工作,开机20秒无操作自动进入全屏直播界面。电视机仍然是当前中国老百姓家庭里最主要的视听终端。在电视技术日益高清化、智能化发展的今天,在为电视技术不断进步而欣喜的同时,我们也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电视是世界的,但归根到底是属于世界人民的。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王效杰:在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电视行业要聚焦媒体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赋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促进电视行业转型升级。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作为全国最大的广播电视行业的社会组织,愿和广大电视行业从业者一道,共同为电视媒体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 余俊生:目前,北京卫视、卡酷少儿卫视持续领跑全国同类频道,广播端全频率以超八成份额牢牢占据北京市场首位,“北京时间”“听听FM”客户端累计下载量分别较三年前增长6.4倍、10.6倍,“京视健康”等垂类新媒体品牌强势进入各细分领域,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媒体融合发展正在呈现出一体融合、协同推进的良好态势。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总编辑 赵磊:浙江广电集团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持续认真地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正在全力谋划推进“169融媒传播工程”,一条主题主线是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浙江实践,聚力实施的“六项计划”分别是平台“跃迁”打造计划、内容生产“聚能”计划、品牌升级“焕新”计划、海外传播“播种”计划、文化服务“赋能”计划、资源转化“增值”计划。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董涛:电视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牢记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进内容创新、提高创作质量,以生动的笔触反映时代新气象,描绘人民新风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百城千屏”项目推进办公室副主任 赵贵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在7月20日正式发布了“央视听媒体大模型”(CMG Media GPT),这是首个专注于视听媒体内容生产的AI大模型。为应对大模型发展对高质量、大规模、安全可信语料数据资源的需求,保障大模型科研攻关及相关产业生态发展,总台还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10家单位联合发起了大模型语料数据联盟,为大模型发展提供高质量、大规模、安全可信语料数据资源,保障大模型科研攻关及相关产业生态发展。总台对于视听技术方面的布局,首先是聚焦5G+4K/8K+AI发展,全面推进超高清AI制播平台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其次是聚焦全媒體超高清制播呈现,全力提升央视听媒体大模型的研发实际效果;最后是聚焦媒体重点应用场景,积极推进AIGC在媒体领域的示范应用。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感知智能应用研究部学术带头人 杨溟:AIGC的能力正令许多业内人士不安,其中重要的危险就来自它可能已经成为产生错误信息的工具。数字虚拟角色(如数字虚拟歌手、虚拟主持和社交机器人)已出现在社交网络平台。不同形态的社交机器人已经成为政治、经济等重大议题参与者,各种社交机器人发帖(如跟帖评论)、删帖(越来越多地代替了人的工作)、辟谣、制造谣言(它能伪装成各种身份进入社交媒体平台、不分日夜地工作),还能够与真人对话。人类的无尽创意是机器智能难以取代的,复杂世界中的关系识别是媒体识别真相的责任,需要数智化技术的加持,但又不能只将其当成技术层面的演进。科技伦理如今已深刻影响研究理念、商业模式、资本投向和人类命运。无论碳基—硅基,科幻—科学,东方—西方,人与自然的关系之道——既是规律也是路径。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基础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短视频工作委员会会长 赵晖:“短视频+ ”促进了媒介的迭代升级,形成了视听内容的全场景建构与传播,打破了媒介传播的边界,形成内容的垂直生产与信息的跨界传播,它作为一种文化日益嵌套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甚至形成了一种新的人类文明生产与传播形态。短视频也催生了视频化社会的加速,媒介社会化下的生活方式转型。短视频为元宇宙、OpenAI技术落地提供想象可能。从“短视频+”出发,艺技融合,依托元宇宙和ChatGPT等技术构建了人类虚拟生活的新空间和新行为。然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对人类自身带来巨大挑战,随之而来的数字人、数字分身、数字具身正在挑战人类的伦理边界,同时也在塑造新的媒介生态。“短视频+”催生了媒介新业态和新格局,视频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文本,视频化社会已经到来。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张洪忠:“对话即平台”理念,即对话将成为下一代人機交互的界面,大模型的出现将人机交互的形式由计算机语言、图像界面切换为基于自然语言的对话,回归到人类最自然的交互方式,对话似乎成为主流趋势。ChatGPT只是大模型应用的冰山一角。基座模型是大模型应用的原型模型,经大量通用数据训练,具有较强的基础能力。开发基座模型需要具备一定的超算能力和互联网数据资源基础。总体来看,基座模型领域已经成为大模型赛道头部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角力场。在大模型生态应用产品开发中,垂类大模型将成为媒体领域未来竞争的聚焦点,企业需要生产出多功能新产品,去满足用户需求,基于大模型的传播应用是互联网生态转变的大势所趋。
央视市场研究(CTR)总经理助理、CTR媒体融合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姜涛:主流媒体依托在公信力、传播力、内容生产能力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以内容、工具、技术、活动、产业为着力点,为媒体经营寻找创新思路,并已形成一定的优秀经验。随着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广电媒体进入对用户及社会资源全面经营的超融合阶段。主流媒体不断强化自有品牌建设、推动资源协同,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丰富运营与盈利模式,开创全媒体品牌建设相互配合、互为依托的发展大格局,以“主流媒体流量价值”为核心,通过深化公共职能价值,拓展价值服务范围,创新价值经营模式实现多元价值再创造。主流媒体应更好的借助具有市场潜力和政策激励的新业态方向拓展经营边界,如数字技术、虚实联动等领域;借鉴跑通模式,借力成熟IP开拓更加多元且高效的商业经营模式。在产生更大商业效益的同时,为广电媒体传播声量提供新增量、新动能。
极光行业洞察事业部总经理 娄洋:随着行业规范化发展,“减量提质”趋势进一步深化,进入高质量投产恢复阶段。在网络视听行业政策环境、流量环境、媒介环境的变化下,精准定位与融合协同成为行业纵深发展的新要求。在媒介端,内容分发渠道呈现多样化趋势,内容平台需要实现多渠道、多终端融合协同发展,满足用户各场景需求。找准定位,成为行业在新环境中纵深扎根的基础,融合发展成为行业向上生长的动力。从各视频平台蜂窝流量TOP10数据看出,内容制作正愈趋精品化,精品内容抢占了大流量。内容类型更加多样化,短剧新势力“异军突起”,影响力持续扩大,推动行业在规范化要求下“百花齐放”。对视频APP进行用户画像分析后发现,视频平台正在出现品牌分化,平台打造差异化内容种类,深耕垂类类型,品牌属性显现。通过分析2021—2023年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剧集风格类型的讨论热度词云,会发现内容宣发兴趣点发生了转移。用户讨论点及关注点发生了变化,浪漫主义掀起了今年讨论热潮;剧集宣发、广告营销需找准传播声量扩大的发力点。当下呈现的趋势是全渠道的数据贯通和AI技术正在赋能行业高效生产、运营与高品质应用,为未来行业发展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本期微观点摘自2023“世界电视日”中国电视大会嘉宾发言
【编辑:郭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