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看联播》新闻传播创新的“四字逻辑”

2024-01-07 14:06赵永刚闫思宇
传媒 2023年24期
关键词:联播大头百姓

赵永刚 闫思宇

伴随《百姓看联播》节目的“出圈”,《思宇讲故事》《守一词典》《大鹏探探探》《“大头哥”的生活小妙招》等栏目以其鲜明的人格化特征承载内容、扩大传播,迅速成为节目爆款的内容池。注重年轻态表达,为记者量身打造个人IP,培育具有独特气质的“网红记者”,创新主流媒体表达方式,成为《百姓看联播》栏目的鲜明特征。与之相对应的,这两年各大媒体都在纷纷尝试通过培育“网红记者”带动新闻内容的创新传播,“网红记者”也正在成为主流媒体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标配”之一。那么,主流媒体如何结合媒体属性更快更好地打造“网红记者”?《百姓看联播》的做法是用足用好“破、立、精、融”的“四字逻辑”。其中,“破”是前提、“立”是根本、“精”是手段、“融”是目的,四方面相辅相成,逐步探索出一条时政新闻守正创新、融合传播新路径。

勇于“破”,以用户为中心,颠覆传统报道思路

打造IP人设、培育“网红记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赢得用户。主流媒体要想赢得用户,就得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思维,颠覆现有新闻报道的文字语言逻辑、声音语言逻辑、镜头语言逻辑、叙事方法逻辑,把爆点前置、信息集中、层层递进、新奇特活等新媒体创作理念落到实处,真正创作一批让广大网友一见钟情、喜闻乐见、念念不忘的精品佳作。《百姓看联播》栏目中的子栏目,比如《思宇讲故事》《守一词典》《大鹏探探探》《“大头哥”的生活小妙招》的主创记者均为“90后”,他们基于日常新闻采访,在海量的选题里筛沙捞金,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思想,用过硬的业务能力体现专业价值,用独特的风格标签赢得网友的认可和喜爱。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这句童谣或许大家都不陌生,这也是“大头哥”IP设立的灵感来源。“大头哥”,是“网红记者”郭宇翔出镜的一个标签和外在形象。可别小看这“大头”,里面装的全是老百姓喜欢听、愿意看的生活小百科。今年2月,一场“倒春寒”让河北很多地方的小麦发生了严重冻害。郭宇翔跟随河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郭进考来到晋州的田间地头。按照寻常的报道思路,记者会用镜头记录眼前枯黄的麦苗,再采访郭进考抢救麦苗的具体措施。但是为了破局出阵,让新闻有“看头”还要有“用头”,郭宇翔根据郭进考老师的专业提示,编制了一段顺口溜:浇水次数要适量,宁少勿多微干好;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水充足扎深根。报道内容有了,如何去呈现呢?郭宇翔与小伙伴们经过几轮“头脑风暴”以后,灵光一闪,有了“真人主播+动漫大头娃娃”的创意。于是,这个小团队迅速筛选出了IP标识,“大头哥”的形象就产生了。这种动漫呈现形式加上网言网语表达,令人过目不忘,每期节目都会收获一大波“转评赞”。

善于“立”,以人设为基点,实现品牌扩展效应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让一篇报道从众多同题报道中脱颖而出?确立人设是一个好办法,简言之,就是先让用户认准一个有特色的人,再通过这个人来传播信息。《百姓看联播》栏目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尝试,比如让善讲故事的记者,聚焦民生领域,讲老百姓的身边人身边事;让有探知欲的记者,主攻产业经济领域,解锁全省主导产业、县域特色产业的高精尖产品;让常年扎根基层的记者,走进乡村社区,带网友逛逛美丽乡村、和美社区的新图景……记者定位明确了,个人的发展方向就明确了,这有利于记者在一个行业领域内深耕细作,日积月累成长为一名专家型的记者。在此基础上,记者的专业人设立起来了,媒体的品牌价值也就立起来了。

《百姓看联播》有个特色板块叫《守一词典》,是为“网红记者”王守一量身打造的。《守一词典》的每期节目都要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河北新闻联播里提到的一个新概念、一个新名词或者一个专业术语解释清楚,比如“专精特新”“小巨人”“工业用电量”等,让普通老百姓也能看得懂、听得明白。这些词往往是老百姓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词。为了讲好这些“大词”“生词”,王守一确定了一个“自来熟、爱唠嗑”的人设,每次讲词,都把自己的身边人身边事摆进去,一下子拉近了与网友的距离。今年8月,《守一词典》在解释“双盲”评选时这样举例说明:“评标就像高考阅卷,你不知道你的卷子是哪个老师打的分,打分的老师也不知道他评的是谁的卷子,主打的就是一个公平……这样一来,杜绝了‘找熟人‘拉关系的问题,实现和‘人情分‘关系分说拜拜。”如此有趣生动的解释,即便是外行也能轻松看懂门道,在轻松的氛围里就能了解河北省推出的招标投标“双盲”评审的创新举措。

专于“精”,以策划为先导,创作精品优质内容

每件好新闻选题的背后,都离不开策划先行。一个优秀的“网红记者”不只是一个充满朝气、敢想敢干的年轻人,更是一个具有理性思考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好记者。他们既要有宏观的政治站位、良好的新闻敏感,还要有充足的专业积累、热切的民生情怀,只有站在策划者的视角,才能整合各方资源,生产出优质的精品佳作。一名“网红记者”的背后,往往是一个策划团队。在这个团队里,有热点搜集、文案撰写、拍摄剪辑、海报制作、特效设计等多个工种,每个工种都由专业的采编人员负责,用专业创作精品,用专业赢得尊重,用专业吸引受众。

《思宇讲故事》也是《百姓看联播》栏目的常设板块,主要通过网感表达,挖掘一个个新聞故事,讲述身边人身边事。就拿最近一期节目《村里来了灵芝兄弟》来说。这期节目主题是讲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关联当晚播发的河北新闻联播。《思宇讲故事》团队迅速从过往采访经历中寻找类似的线索,发现一个月之前采访的故事刚好切题。于是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现有的素材重新“排兵布阵”。首先,故事主题要化大为小,找准切口。一个好的切口,应该是文章的核心新闻点,也是受众的兴趣点。切口一般藏在冗杂的稿件中,需要层层抽丝剥茧才能找到。通常在写稿之前,团队负责文字的记者习惯先梳理一遍故事的脉络,再尝试用一句话来概括整篇故事的内容,最后从这一句话中寻找“题眼”,把故事中最有料的情节“揪”出来。其次,故事内容要精彩前置,一秒抓人。让故事一秒被人记住的“武林秘籍”,一定是反差感,俗话说就是“不按套路出牌”。如何营造这种反差感?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环节要做得细致深入。最后,故事层次要充足丰盈,回味无穷。在讲清了“是什么”以后,“为什么”“怎么做”这种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层次、延展性的报道同样重要,不仅为用户提供与联播内容相关的更多背景资讯,还能让新闻更有看头。

通于“融”,以传播为标尺,形成多元平台共振

“网红记者”人设的确立,离不开各大媒体平台的赋能,各大媒体平台就是“网红记者”施展才华的舞台。《百姓看联播》栏目按照“统筹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融媒体生产机制进行创作。在这种机制下,“网红记者”生产的一件作品能够通达各媒体平台,“网红记者”人设也会积极融入各媒体平台尤其是社交自媒体,这样能够更加突显了一个IP人设的品牌价值。从操作层面上来看,《百姓看联播》的“网红记者”既要在专属应用程序上设立专有板块,又要在冀云客户端、长城网等长城新媒体集团自有平台上开设专栏,还要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第三方平台上聚合内容,通过统一IP标识、生产适配产品、选择最佳发布时间,推广个人形象,增加品牌曝光。在此基础上,“网红记者”还要加强与每一位网友的互动交流,及时回应网友的关切。只有融入网友、走近网友,与网友交朋友,才能赢得网友的认可。这些其实就是一个融合的过程,在一次次节目传播中融合,在一次次互动交流中融合,变“高高在上”为“平等对话”,以融合获取好感传播,通过认可一个人设记住一家媒体,进而重塑这家媒体的亲民形象,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打造IP人设、培育“网红记者”的过程,好比一场百米赛跑。以人为核心,选择精准赛道,引领前方;以内容为起点,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创新突破;以传播力为加速器,占领舆论高地,有所作为。《百姓看联播》通过打造“网红记者”IP人设的做法,是一种年轻态、开放式的内容创新生产探索,提升的是作品的优秀品质,激发的是采编队伍的网感表达,增强的是栏目品牌标识和用户黏性,在试点先行、不断培育孵化的良性机制下,全力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上开辟一条弯道超车的新赛道。

作者单位 长城新媒体集团

【编辑:陈琦】

猜你喜欢
联播大头百姓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主播说联播》:又刚又有梗,播有温度的新闻
百姓看家“风”
大头葱(5)
大头葱(4)
一路上的欢乐联播
改进时政类新闻报道提高联播类电视节目吸引力
笑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