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教学路径探究

2024-01-06 21:19刘亮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刘亮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诗词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从坚定文化自信,提升语言运用,增强思维能力,发挥审美创造四个维度落实核心素养要求,能丰富和拓展教学资源,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升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路径探究;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32-0022-03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加强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路径与策略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提升审美意识、浸润古典情怀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因此,关于初中语文课程到底要教什么的问题已基本确定。

反观当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亟待提升。在《课标》的引领下 ,一线语文教师应当研读新课标的具体内容,落实核心素养要求,提升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优质的古诗词教学可以通过朗读和背诵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通过联想和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素养,帮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运用知人论世法,坚定文化自信

《课标》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学习鉴赏古诗词,可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品读一首首古诗词,回望一段段文学史,可以让学生继承和发展文化传统,坚定文化自信。

知人论世是我们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常用的方法。以唐诗为例,整个唐代按照历史范畴可以划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其实唐诗的发展也可以这么划分,初唐时期以初唐四杰、陈子昂为代表,盛唐时期以李杜、王孟为代表,中唐时期以白居易、韩愈、刘禹锡为代表,晚唐时期以小李杜等为代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授古诗词时,不应仅仅局限于诗词本身,而应该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比如,盛唐翘楚李白被余光中先生誉为“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笔者认为,在整个唐代和李白最像的诗人是劉禹锡,在学习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刘禹锡的《秋词》时,不难发现,历史长河里,刘禹锡在众多悲秋的诗人中独树一帜,别人悲秋他偏乐,难道是他仕途平顺、人生多福吗?恰恰相反,他比起李太白的惨痛经历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生活硬是把他磨练成了一个豁达的人。刘禹锡在被贬到安徽和州的时候,虽然住在幽暗狭窄潮湿的一居室里,但是依然能优哉游哉地吟诵出《陋室铭》这样的千古佳作。同时,他在安慰自己的好友白居易时能说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绝唱,因而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诗、品诗就如同经历了一段段不同的人生,在对诗人的解读中,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决心,坚定了文化自信。

二、优化学习方法,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是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外显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可以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古诗词类型众多,我们可以采用分门别类辑古诗的方法,整合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究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从而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在讲授八年级下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引入“干谒诗”的概念。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诗歌,类似于如今的自荐信。一些文人墨客为求得引荐,常常委婉含蓄地写诗呈献给达官名流,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以求进身之机。唐代的“行卷之风”尤盛,许多名人都写过类似的干谒诗,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写给当朝宰相张九龄的,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是写给大文豪韩愈的,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

希望求得张籍推荐的不仅仅有韩愈,还有一位叫朱庆馀的诗人,笔者认为,他所创作的《近试上张水部》堪称干谒诗中的翘楚:“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在这首诗中,朱庆馀巧妙地把自己比喻为新出嫁的女子,新婚燕尔要去拜见公婆(实指要去参加科举考试),所以要问问夫婿(比喻张籍),我的眉毛画得怎么样?(实指我这次科考有戏吗?)张籍看罢,在惊叹这个年轻人才华的同时,还写了一封酬和诗回赠:“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从“一曲菱歌敌万金”不难看出,朱庆馀这次科考应当是十拿九稳。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和个体语言经验,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领悟语言文字应用的巧妙和规律,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三、丰富教学资源,增强思维能力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增强思维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养成探索创新、积累思考的习惯。我们可以引入丰富的古诗词教学资源,切实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杜牧是晚唐诗人的代表,他痴迷于《孙子兵法》的研究,一生都渴望做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军事家,但未曾获得过太多机会,然而他留下的一系列咏史诗令其青史留名。在学习八年级上册《赤壁》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周公瑾能成功,不过是有了“东风”,我杜樊川如果也有这般好的机遇,恐怕建立的功业早已超越周郎了。

此时,教师可以开展拓展性教学,让学生搜集杜牧其他的咏史诗。比如我们可以创设情境进行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令班级成员制作一本《杜牧咏史诗汇编》,由此引入一系列杜牧的咏史诗佳作。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七年级下册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杜牧表面上好像在批评歌女,其实是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晚唐醉生梦死的封建统治者。此外,学生搜集到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诗句,可见如此隆重的大场面,众人猜测估计朝廷是有重要的军事情报要传达,而杜牧在自己尤其擅长的七言绝句中运用转折,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给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没有什么军事情报,只是给杨玉环送荔枝来了。此处的对比、反差、讽刺,暗含了统治者的荒唐与唐王朝的衰败。

再如《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充满了遗憾和不甘。《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初读前两句以为杜牧是在描写春景,可后两句急转直下,杜牧借南朝皇帝求神拜佛来影射昏庸无能的晚唐君主竟然把延续国家命运的希望寄托在香火上,何其荒唐。《题木兰庙》一诗,则把他咏史诗的借古讽今、讽古喻今、以历史警醒世人发挥到了极致。“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这是我们熟悉的木兰,虽然代父从军征战沙场,但自己是多么渴望恢复女儿身啊!“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杜牧把木兰和明妃(王昭君)放到一起使她们成为知己,她们一个为了家国毅然奔赴战场,一个为了汉朝的和平远嫁塞外,她们都为了国家忘却了自己的女儿身,那么本应保家卫国的男子们去做什么了呢?此处振聋发聩,响彻古今,发人深省。

四、涵养高雅志趣,发挥审美创造能力

学生在阅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字和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可以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作品的艺术价值,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古诗词以其神奇的想象和瑰丽的意境著称于世,笔者曾经进行过古诗词校本课程的尝试,给学生讲授过《大唐风云》和《大宋气象》两个古诗词鉴赏专题。在讲《大宋气象》中的宋词时,详细介绍了宋词的词牌名,但因为是初中学段,结合学情,未涉及太多格律和平仄的知识,但引导学生尝试词的创作,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每句的字数要严格按照词牌要求进行;第二,要尽量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第三,要明确表达一种情感,不能无病之呻吟。比如,笔者组织学生模仿词牌创作了抗击疫情的诗词。

2020年春,《一剪梅》:

且问江城霜与寒,春暖花开,可有归雁?

君言瘟神祸人间,白衣征程,挥鞭向前。

不见笑靥满欢颜,硝烟未散,战马犹酣,

线上教学克时艰,归来之时,仍是少年。

2021年初,《南鄉子》:

君心何所向?抗疫一线勇担当。

君心何所望?无恙。医者仁心济世忙。

春日几时至?石门风雨犹未央。

春日几时归?安康。举国支援爱无疆。

正所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下语文教学的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势,颇有百家争鸣之风。古诗词教学改革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初中古诗词的教与学也应立足统编版语文教材,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能力为目标,在引导学生提升学习自主性的基础上,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和拓展教学资源,提升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李红霞】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古诗词教学中艺术内涵的挖掘策略
浅谈比较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